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写财经文章的,本来传染病这种事情和我八杆子也打不着,可事情就是这么魔幻,一不小心成了火神山医院的"网红患者"。等我出去,我会向大家展示,我的家乡武汉有多美。2月4日早上10点多,我上了救护车,真快,高架上基本上都是120公里的速度,一路飞驰到了火神山医院。下车的时候,医院给每个人配了轮椅,可是我没有要,我要自己走!  相似文献   

2.
陈林  王煜 《新民周刊》2020,(5):44-45
我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恐惧。但我是一名医务工,同时是一名党员, 我们黄冈的疫情是全国城市里除武汉之外最重的几个之一,这样的困难情况下,我们不去,谁去?必须要坚持,一定要挺住。我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目前的岗位在黄州区的一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隔离点。截至2月10日,黄冈是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仅次于武汉和孝感的城市,而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孝感。  相似文献   

3.
金建 《中国政协》2020,(7):73-74
武汉江夏区纸坊街东门口的大花山怎么都想不到,山下那座恢宏大气恨不得跟自己一般高的建筑,被一场风雪所改变,变成了救治病人的医院。对!那就是湖北武汉唯一的中医方舱医院,由大花山体育中心A、B两馆改建而成,设病床718张。这医院专门为救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和普通型病人而开设,且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领衔。  相似文献   

4.
郑华 《新民周刊》2020,(8):50-52
作为一名医生,我十分清楚在每一个新冠肺炎患者背后,都有一个备受煎熬的家庭,这个坎能不能过去,需要大家一起扛。而随着武汉"封城"时间越来越长,一些非新冠肺炎的病患,同样也在默默承受着煎熬。煎熬、希望、纠结,全部搅合在一起早上八点,我下夜班,接班的同事准点到了,我嘱咐好病房负责的病人,满身疲惫地走进医院的更衣室,脱掉防护服,摘掉护目镜,深呼了一大口气。许久未关注医院窗外的风景,树木仿佛发出了新芽。  相似文献   

5.
尹达  黄祺 《新民周刊》2020,(5):34-35
防护和消毒还是很重视的,每送一次,全车消毒一次。我叫尹达,现在是武汉龙安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司机。我的工作是保险销售,疫情发生之前,我一般每天一早去公司,然后出门拜访客户。如果去的地方比较远,我会顺便接一单滴滴。  相似文献   

6.
在这样一场灾难中,如何保障人的尊严、人之为人的根本,已经成为每一个作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武汉"封城"的第二天,我原本准备一早就回湖北荆门老家过春节。我也没想到会"封城"啊,结果就走不了了。我老家也有几百例感染新型肺炎,我父母的情况我也非常担心,但我没有办法,现在只能是"一种相思,两地哀愁"。  相似文献   

7.
我心想,先送给武汉的医院,武汉安全了全国就安全了, 再送给各地的医院,医生安全了,我们就安全。要不然,我们戴了口罩也没用。我是80后宁波人,2003年SARS爆发那年,我正好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当时SARS对我的影响并不大,而那一年我就在上海闵行找到一份和手机行业相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干得不错。"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对自己在2012年3月再次当选总统后的表现的总结。2012年10月,在每年一度的瓦尔代论坛上,普京与各位专家一同用餐时,对自己作出了上述评价。他没有喝酒,但却显得自信。2011年冬天,普京眼睛里的泪水与苦恼曾被照相机捕捉到,而现在,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了远去的记忆。普京曾在政治上被群众运动所重创,但现在他已经恢复过来了。他对民众说:"我干得不错!"  相似文献   

9.
罗皓  吴雪 《新民周刊》2020,(5):36-37
我18岁时,站在党旗下宣誓入党,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热爱。平时我不爱拍照,连新闻报道中用的图片都是自己临时拍的,但等这场"战疫"打赢了,等我们的祖国好起来,我想好好和家人吃顿团圆饭,拍张全家福。我是罗皓,今年44岁,是一名退伍军人,2019年3月,我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调配到崇阳县下属的天城镇,成为了一名四级主任科员。2月4日,我突然登上了新闻头条,传播最广的那篇文章《这位湖北干部,火线提拔》刷屏,让大家开始认识我。  相似文献   

10.
热点     
《新民周刊》2020,(9):80-81
A中国武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3月10日下午,随着武汉最后两家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和江夏方舱医院休舱,武汉市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13467张病床全部空床。一个多月前,武汉市新冠肺炎确珍病例激增,定点医院容量已趋于饱和,若大批患者无法及时收治,疫情将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贺莉丹 《新民周刊》2012,(21):30-34
所有大闹医院的患者家属,都自认是"被逼无奈",穆清松同样。妻子产后失血死亡后,穆清松参加了调解,也走上了法律途径,但在他看来,如果不到医院闹一闹,自己就不可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相似文献   

12.
陈璇  吴雪 《新民周刊》2020,(5):28-29
和老高一样,我们都等待着这一天,作为一名在武汉打拼的普通市民,我爱这座城市,希望武汉好起来,希望我的故事能带给你们力量。我叫陈璇,今年48岁,湖北咸宁市嘉鱼县人,2013年,我和老高从奋斗了17年的中山市,回到了湖北家乡,我在武汉做烘焙工作,老高在嘉鱼县,我们还有一个23岁的儿子,目前在中山某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年到头,一家人团聚的次数很少,今年春节,我本打算开车和老高一起到中山过个团圆年,但事情在1月21日发生了转折。  相似文献   

13.
阙政 《新民周刊》2012,(34):30-31
当年颠覆性的游戏之举,现在已渐渐成了主流。随着娱乐之风的高歌猛进,"名侦探"大有"民侦探"之势。谜题有没有猜完的一天?当年,合上第80本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时,我曾这样忧虑。如今想来,怅然若失之情固然有,忧虑却大可不必。江山代有才人出,  相似文献   

14.
杨超 《新民周刊》2022,(13):58-59
两年前,人们称武汉为英雄的武汉,现在上海也一样是英雄的上海。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上海——马路空空荡荡,街头鲜有行人。作为一个经常来上海的武汉医生,这次上海之行让我想起两年前的武汉,大家都待在家里,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决心,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武汉人尤其知道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5.
也是突然发现,我们的门楣窗帷、院墙楼道,我们的一饭一菜,居然与我们的国家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我家住汉口宝丰路交通小区,从2月中旬小区封闭管理至今,我当志愿者菜篮子分发团"团长"也快满月了。武汉"封城"后的20天,即2月11日,随着防控疫情的需要,主要是实行"外防输出,内防扩散",武汉开始封小区。  相似文献   

16.
黄政  金姬 《新民周刊》2020,(5):73-75
各地民间对"武汉人"的恐惧和谩骂不忍卒读,恐惧是远比病毒更凶猛的疾病。我是武汉人,毕业来上海已经十多年,在上海落户安家也已七年。因为我和妻子工作较忙,去年夏季开始我父母便从武汉来沪帮忙带小孩。今年1月,父母带着小孩在武汉待了8天。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位医务人员,为病人解痛苦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为群众解忧愁是我最大的心愿。"唐贵初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四十岁出头的唐贵初,是常德市第五届、六届人大代表,石门县红十字会医院院长,连续6年被县、市政府嘉奖和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被评为全省"医德标兵"和"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他常说:"我是一名人大代表,要不辱使命,扎根基层,干好本  相似文献   

18.
学习·履职     
徐里 《中国政协》2020,(7):30-31
2019年,是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二年,作为一名"政协新兵",我经历了从走近到了解、到深入理解人民政协,进而做到知行合一积极履职的过程。我的体会是,加强学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政协委员履职紧密结合起来,以担当职责,不负使命。  相似文献   

19.
刘凯 《新民周刊》2020,(9):68-69
她说: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一群最美丽的人,等疫情过去,我要对着小本本认一认,我要带着每一位好好看看武汉的美景。傍晚7点多钟从隔离病房下班出来拿到自己的手机,我吓了一跳,下午和病人一起看夕阳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了,手机上还显示有好多未接来电,后来我知道其中不少电话是记者打来的。  相似文献   

20.
读家     
《新民周刊》2020,(17):66-67
A中国"一箭双星"带着"武汉"升空5月12日是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上午9时左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行云二号"01星(命名为武汉号)和"行云二号"02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