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美国著名学者Luthans于2004年提出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并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它是借用一个商业名词寓意人的心理状况。如同人的物质资本存在盈利和亏损的问题,人的心理资本同样存在盈亏,即正面情绪是收入,负面情绪是支出,如果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便是盈利,反之则是亏损。人的所谓幸福,实际上就是其心理资本能否足够支撑他产生幸福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2.
犯罪逃逸是犯罪人经过思考的理性选择行为,而不是“刺激一反应”的被动性行为。犯罪后的逃逸行为原本不是一个常态行为,因此,处于逃逸过程中的人往往具有特殊的心理体验和心理状态。杀伤犯罪逃犯对他人的信任感处于一种两难的复杂心理状态中。杀伤犯罪逃犯在逃逸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状态,主要表现在慌乱、压抑和恐惧三个方面。杀伤犯罪逃逸行为具有隐蔽性、易露性。  相似文献   

3.
朱力 《人民论坛》2014,(7):6-10
当浮躁在一个社会中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或者在群体认知与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情绪特征。社会浮躁的根源是,社会变迁后社会成员在认知与行为上对其不适应的反应。社会变迁是因,社会浮躁是果。它不是人为可以消灭的。浮躁心态的对立面就是冷静、淡定、理智的社会心态。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对此心态的调控,二是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4.
张宇 《前沿》2007,(2):170-173
社会是人的总体存在,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总体的现代化,必须由个体———人的现代化来实现。人的现代化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人是一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根本。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社会是人的集合体,没有人的现代化,便没有社会的现代化。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现代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最完美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式,最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一堆废纸。可见,要想实现现代化,就需要人们从心理和行为上都具有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素质。我们研究当代的社会心理问题,就是要促进人的现代化,以此推动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论竞争心理     
陈宁 《青年探索》2000,(4):40-42
竞争行为是一个人的本能行为,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竞争心理不断增强。然而在不同的条件下,竞争心理产生的正负效应不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体制的不完善所带来的不正当竞争加剧了这种消极的竞争心理,从而导致人们的心理失衡。如何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竞争心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生感悟     
(十一)关于荣与辱荣辱之心,也是人皆有的。荣誉是心理上的一种得到,是一种快乐;耻辱是心理上的一种失去,是一种痛苦。所以,人总是喜欢荣誉,而害怕耻辱。人既要知荣,也要知耻。这件事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把握好它,却并不那么容易。荣誉是个极微妙的东西,一方面,它是谁也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它又是不可过分计较的。如果以为荣誉是一钱不值的,那么,他可能是个毫无进取心的人;但如果以为荣誉就是一切,那么,他即使今天不是,终有一天也极可能会成为荣誉的俘虏——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而虚荣心极强的人,也最容易成为荣誉的叛逆者,耻辱的同路人。生…  相似文献   

7.
王湧 《现代领导》2010,(9):19-19
人之本,在于心,思想决定行为。官员腐败,都有一个“失衡补偿、侥幸支撑、由惧到坦、肆无忌惮”的心理过程.以及“继发型形成、自强性内化、合理化选择”的蜕变犯罪过程。要使官员拒腐保廉,必先从官员的“心理腐败”着手预防。因此,高度重视廉政心理建设.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切实有效地防治腐败心理演变,是从源头上建设反腐败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个自己都需要人照顾的柔弱残疾女子,却帮助了许许多多有心理困惑的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是宜昌市第一个自学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残疾人; 宜昌市第一条私人免费心理咨询热线的创办人; 宜昌市第一家社区心理咨询网站的版主; 宜昌市第一个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咨询服务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 在社区青少年眼中,她是一盏以自己的心血为芯的灯,燃烧自己,为别人照亮一段路程,她被广大青少年亲切地称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安》2013,(10):70-71
各种突发性灾害事故不仅会对人们造成身体上的损伤,还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剧烈的冲击,诱发一系列心理创伤。灾难造成的强烈惊吓和悲恸刺激会使人处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心理救助就是对发生情绪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以正确地判断事态的严重性,积极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战后的遭遇,彻底改变了春桃的人生。从此,女主人公走上了一条颠沛流离的生活之路和感情之路。作为一个现实的女人,为了爱,她不能抛弃已和她建立了浓厚感情的男人,这是她爱和爱她的男人。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淫浸出来的乡村妇女,出于同情和善良,她又不能离开一个曾经是她的丈夫而现在沦落为乞丐、无依无靠的男人。春桃的这种心理矛盾是作家的心理矛盾,造成这种心理矛盾的是那个灾难深重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2012,(11):44-44
“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心理暗示往往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相似文献   

12.
黄海民 《前沿》2003,(1):69-71
本文从庄子的心理哲学入手 ,探源了庄子心理哲学产生的原因 :他的一些以哲学形式出现的思想命题并不是他对客观世界理性认识的结果 ,而是一种非理性的反常心理。针对这种特殊思想现象 ,本文还分析了庄子的真实心理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安》2012,(2):52-52
每一个人犹如一座冰山,让外界意识到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中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  相似文献   

14.
李明 《中国减灾》2013,(7X):34-35
<正>最近在一次灾后心理援助高峰论坛上,一位外国学者提出疑问:"因为中国人缺乏信仰,灾后心理康复的过程比较缓慢,如何解决这一困境?"笔者作为特邀专家先后参加了北川、舟曲、玉树、彝良、盈江和芦山重大自然灾害之后的心理援助工作。面对这样一个疑问,感触良多。一方面,有这样疑问的学者恐怕为数不少,可以理解;另一方面,这个疑问的生产实际上是因为西方学者对中国人的宗教情怀缺乏了解,对中国人的灾后心理康复特征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根据现场研究的材料,对中国人的宗教情怀及其和灾后心理康复的关系做一个深入的说明。不妨从灾后心理康复谈起。大灾大难,必定会给人心带来打击。人非草木,面对天崩地裂,自然不能不为之动容。从大灾之前相对平稳的心态,到灾难来临的恐慌混乱,再回到灾后相对平稳的心态,的确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15.
积极的情绪使人奋发向上,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意志消沉,甚至颓废。厌倦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感释放。官兵在训练中有厌倦心理。就是对训练失去兴趣,缺乏积极性,甚至有反感情绪。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直接降低训练的效果。为此。在组织军事训练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官兵克服厌倦心理,不断激发训练热情。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单纯的校园人到社会职业人过渡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在求职前,必须排除心理干扰,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心态——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3,(3):I0056-I0057
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人并不是理性的,能够做到“有限理性”已经很不错了。所以,面对不确定性的世界,人必须承认自己的有限和不足,有时候,甚至还要承认自己并不高明。一般来说,领导者在决策中容易陷入五大心理陷阱:  相似文献   

18.
毛政相 《湖湘论坛》2001,14(1):50-51
本文拟从社会心及其构成上就腐败现象加以剖析,旨在探究一般的特点和规律,并提供一点可行的预防策略。  一、腐败的形态分析  从腐败的个体来说,绝大部分有一个启蒙、试探与被动参与直到主动甚至疯狂大搞的过程,一步到位的腐败现象是极少的。当前的腐败现象从心理及行为系统来分析,腐败的形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权钱直接交易形态。这种方式虽然简洁,但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且双方有防范心理,特别是在进行腐败的初期。因此以此方式为基础,深化演化出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方式,比较普遍的是对生活方式的渗透。  (二)生活方式形…  相似文献   

19.
刘凤琴 《新东方》2009,(1):44-47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群体事件、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较大危害。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们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正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注意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构建和谐心理已成为和谐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普遍反映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者没有充分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把握他们接受教育时的特点和规律。本文试图从“接受心理”这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群众的接受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