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大学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使学术权力得到通畅表达是保障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大学学术权力的冲突是其运行中的经常性表现,冲突的背景原因是复杂的,尤其是在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论文分析了我国大学内外两对权力冲突,并解读了隐含在权力冲突背后的文化冲突,即传统价值理念冲击大学文化、社会政治文化影响大学治理文化和市场经济诱发大学的功利化,通过提高学术人员的权力意识、复兴大学精神和坚定对大学文化的信仰等对策,实现对大学学术权力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大学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研究较多,但对政治权力研究较少,对于中国的大学而言,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重要任务是协调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主客体、价值趋向、功能作用不同,在现实运行过程中表现出矛盾与冲突,如何界定三种权力的内涵、协调三种权力的关系,对于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培育优良组织文化:高校管理创新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文化在高校管理创新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要培育优良组织文化、推进管理创新,需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弘扬大学精神,建立和完善大学特有的管理模式;二是营造学术权力文化价值观,突出学术权力在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三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四是发挥领导关键作用,整合文化,提高组织效能。  相似文献   

4.
高校内存在的最主要的权力结构形式就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二者在冲突中协调、在稳定中变化。对高校内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研究,过去多是从内部的管理体制、权力运行模式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从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主体发展状态这一视角来看,高校内在权力冲突存在着结构、物质、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诱因。要构建完善的权力冲突协调机制,需要在薪酬体系、行政人员专业化及学校氛围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内部权力主体的角色与定位影响着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目前我国高校中存在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边界不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冲突、民主管理权力乏力等现象。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就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做好文章,认真探索教授治学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大力构建权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平衡——和谐管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者的关系,是实现大学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失衡给高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要求对行政权力进行改革。而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在和谐管理理念指导下实现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从主体还是客体的角度来理解学术权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难点之一。权力被赋予主体,主体即获得了权力特征。此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人而作用于其管理对象。可见,权力主体与权力的关系是直接的。而权力对象只有以权力主体为中介才能与主体的管理对象发生关系。所以,权力主体与权力的关系更为直接和深刻。因此,从权力主体的角度来界定学术权力就更为科学。正确理解学术权力的概念是提高学术人员在大学管理活动中地位的理论基础,对于改变我国大学管理中主体错位弊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在大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是引领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主力军,以科技成果转化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大学组织内部存在多重的利益博弈关系.面对有限的学术资源,在“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框架下,首先运用米切尔评分法,有效识别首要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的身份属性.而后结合“权力-利益矩阵”,展示大学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功能表现和其对资源占有程度的影响,包括不同利益群体在学术资源配置中所拥有权力和地位.最后,为实现大学组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应引入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甚至是冲突,建立一个有效率、法治和责任的学术资源治理体系,从而达到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激励和互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研究尚少的阿姆斯特丹大学是荷兰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治理结构具有六个显著特点:有效的政府监管和影响方式、大学行政的集体领导、精简的行政及服务保障部门、松散联合中的权力实体、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融合的决策辅助委员会、师生代表组织参与的共同治理。该大学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文化与大学教师学术团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一种学术组织,大学教师群体是履行学术责任的学术团队.一方面,大学文化是教师学术团队形成的核心凝聚力,对于教师学术团队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教师学术团队又赋予大学文化以新的内涵.他们不仅受传统大学文化的润泽,而且还发展和创新着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本文基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两种权力协调的具体途径,促进我国高校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良性互动,从而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3.
大学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外延式发展重在数量、效率、规模,内涵式发展重在质量、公平、特色.基于学术权力本位的大学内涵式发展,一要培育大学自治自由精神,彰显学术逻辑,促进大学学术本位文化建设;二要营造大学学术制度规范运行环境,提升学术话语权,建立学术本位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三要加强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环境对于学术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领先的大学创新校园在物态、文化、制度、人际与网络环境方面分别具有其鲜明特征。我国大学教育在党和国家的引导与支持下,通过依托良好的法治和社会环境并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建立现代大学管理体系,落实教授对学术创新的引领功能,发挥大学师生在校园创新环境建设和优化自治作用,从而高效推进我国大学校园创新环境的优化构建。  相似文献   

15.
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学生权力是大学场域中的一组基本权力形态.大学行政权力形成于委托代理中的公权力分配,当前表现出泛化及"控权"取向;学术权力于大学内部体系中自然生成,表现出弱化及"索权"倾向;学生权力隐含着教育契约关系中的权力诉求,表现出虚化及"限权"趋势.基于此,可以从区分和规范大学权力界限、建立合理有效的大学利益群体协调机制、第三部门视野中的大学权力重组以及发挥现代大学文化价值体系的整合效应等方面来探索构建大学权力协调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宋念申 《外交评论》2010,27(2):48-56
中美“文化冲突”有四个表达层面。国际关系学者多从权力角度审视“文化冲突”,但这只强调了文化的权力功能,没有涵盖文化的其他特质。文化是社会历史现状的内在表达,没有清晰的疆界,文化之间并不必然对立。文化是一种主观的、灵活的、解释性的力量,既可以恶化冲突,也可以强化合作。文化可转化为权力,权力也改造着“文化”。“文化冲突”本质是权力冲突,因此不能指望以文化交流来消除冲突,更不能简单认为文化的外在传播体现了本国的软权力。但文化又是一种实在的力量,文化资源是公共性的,要让它成为实力,必须加强文化研究和建设,并与开拓性的政治实践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为破解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体系面临的“权力困境”,建立以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为支撑的权力协调机制,将是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以大学中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等权力要素为核心,重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权力运行的制度安排,并选择以“大学事务流”为串联和牵引,进而从认知、结构、机制和文化四个维度,构建以“三权三层三制约”为框架的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大学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在推进大学治理现代改革中,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大学治理体系决定着大学治理的制度与结构,大学治理能力则反映着大学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功能。我国大学治理体系面临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平衡、开放性和透明性不足,参与水平偏低和责任性缺失的困境。我国大学治理能力存在着组织协调能力弱化,文化濡化能力偏低、监管能力和反馈能力不足的问题。推进我国大学治理现代化,需要从治理目标、治理结构、治理手段和治理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9.
大学内部制度是关于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是以大学的学术性本质为依据、确定大学生存与发展的规则体系。现代大学内部制度建设的价值在于维护大学本质属性、彰显大学现代性和和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其建设的路径在于激发学术活力,弘扬组织文化,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自下而上的变革和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繁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汲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既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任务课题和现实挑战。从文化生产这一视阈出发,对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和思考,对于我们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规律、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