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当代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内容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的,被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丰富为"三大任务",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其中台湾问题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对台方略的经济路径存在悲观与乐观两种极端看法.悲观者怀疑"先经后政"政策的正确性,乐观者过分夸大经济互动所能产生的政治效能.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观察和解释大陆对台经济政策的合理视角与方法.中国共产党对台方略的经济路径具有理论合理性.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政策是在正确理解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总体的对台战略.在两岸迈向统一的过程中,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又不是简单地被经济所决定.通过经济路径实现国家统一,反映了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辩证关系.和平统一是终极目标,和平发展是实现路径.以发展求统一的路径不应被过分夸大.两岸政治关系的推进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合作,尚需政治上的设计和推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有必要优化对联合国和平行动的参与。建设和平已成为联合国和平行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应当成为中国参与联合国和平行动的新方向。在参与建设和平的过程中,中国应秉持尊重当事国的主体地位和基本国情的原则。就具体路径而言,中国对建设和平的参与可以从经济社会能力建设和人的能力建设两方面出发,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援助结构,推进人才培训及就业,为冲突国提供和平与发展的环境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战略指导地位,肯定了过去10年对台工作的历史性成就,提出了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任务,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规划了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和对台工作的努力方向,是现阶段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在全面、准确地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的世界场景中,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驱动力,国际关系民主化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政治空间,世界和平力量增长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依靠力量。基于以上原因,中国正确选择了将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有机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既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又独立自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大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战略机遇期"的命题包含了三大内涵,即中国具有大国理念、大国目标以及对中国所处战略环境有总体乐观的积极判断."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抓住"战略机遇期",就要解决好保障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同步发展、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比例关系、台湾问题等以及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建设和平理论经过多年发展基本上确定了民主选举、卸甲归田、保护人权、经济重建、司法和警察体系建设、东道国的自主权等主要原则和任务,这些原则和任务的确定为建设和平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建设和平行动在维护冲突后国家特别是非洲地区国家的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由于非洲各国国情以及冲突规模、根源存在差异,建设和平行动在不同国家的路径和取得的成效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政治伦理是研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解读、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理论。建构两岸关系的价值目标体系与两岸交往伦理、互动规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中的两大政治伦理创新。探索两岸关系的政治伦理问题,对于深入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实质、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认为,中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属性决定中国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要走和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所说的"和平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内涵就是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它对于指导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战略总目标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统筹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关乎国家在建设时期"中心任务"的抉择,是建国60年经验总结中不可回避的课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与之后,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不同统筹观(即从"战争格局论"到"和平与发展论";从"要准备打仗"到"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的巨大变革),对国际政治、尤其国内的建设格局以及台湾问题的处理方针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抚今思昔,在改革大势下,我们全面肯定邓小平的全局统筹观;继往开来,在历史镜鉴中,不等于轻率地否定1978年改革以前毛泽东的大局统筹观,这是历史的否定之否定,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城乡政治参与的差异性研究是政治参与研究的新视角。造成城乡政治参与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水平差异、制度体系障碍、社会地位各异以及大众传媒影响力有别等原因。缩小城乡政治参与差异,主要应当从乡村经济建设、乡村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大众传媒"下乡"等领域探寻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法理的角度看,维持和平行动的中立性及其对武力的使用的合法性并不影响或者排除国际人道法对其的适用;并且,从事实的角度看,不仅多项维持和平行动的实践情形已经突破了维持和平行动本应具有的中立性,不同层面的联合国法律文件也明确规定了维和部队应当遵行国际人道法。由此,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不仅介入到了冲突当事方之间的武装冲突并且使用了武力的情况下,国际人道法应当得以对其适用。同时,应当注意的是,仅国际人道法的"普遍性原则和精神"得以适用于维持和平行动;相应地,维持和平行动违反国际人道法的具体情形则主要包括违反了国际人道法关于保护平民、给予平民人道待遇和给予被拘押者人道待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国际和平参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国际和平参与战略包括在"维持和平"行动中发挥重要支柱作用,在"建设和平"行动中发挥主要参与者作用。这一战略是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实践,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具体实践,并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资本。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已经不仅仅是提出和平理念,也包括直接进入冲突国家帮助这些国家实现持久和平,并在热点问题调解、承担国际突发紧急任务、维护国际航道安全、确保国际核安全等多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非洲和平进程中,妇女成为实现和平的非暴力力量,女性在建设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自身的安全。梳理布隆迪和利比里亚两国内战对妇女的影响、妇女在结束内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战后重建中妇女的角色与面临的挑战,可以发现,布隆迪和利比里亚妇女既是两国内战的主要受害者,也是当地实现和平与建设和平的决定性力量:布隆迪妇女发展存在"社会性别主流化已成为现实"和"社会性别不平等"之间的巨大差距;利比里亚则仍然处于由战争到和平的过渡期,精英女性参与决策与妇女低代表性并存;发展问题是两国和两国妇女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发展主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自1979年以来,大陆领导人不断推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进入了两岸交流议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两岸应商谈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和协商两岸和平协议。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对两岸和平协议问题做出最新的回应。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法理基础是主权和治权可以处于分离状态,两岸分裂属于治权的分离。和平协议签署过程中存在的政治障碍在于台湾地区领导人提出暂缓政治谈判的主张,法律障碍在于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导致的和平协议被否则的后果。和平协议的性质和使命应得到重新认识,"一个中国"的解读更应具有灵活性,同时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的修订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通过对《共产党宣言》中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描述,揭露了资本主义主导下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政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资产阶级主导下的全球化,扭曲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使人与人之间变成了冷漠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环顾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威胁人类生存的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了消除这些潜在的威胁,扭转资本主义主导下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需各国携手合作提供新的全球治理方案,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国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以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为理论依据,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争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繁荣、开放、清洁美丽的世界。挖掘《共产党宣言》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思想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内外两个维度梳理阿富汗四十年政治和解努力及其基本特点,分析当前和解的困局以及在中长期阻碍和解进程的结构性障碍,并进一步探究和解的前提条件。迄今阿富汗的对外和解取得了成功,国内和解却一再失败。对外和解成功的关键在于交战大国改变了战争意志,其变化的具体过程各异,最后都以撤军结束战争。对内和解屡屡失败的核心症结是交战各方的权力斗争。当前和解进程的首要障碍是塔利班坚持边打边谈,谋求利益最大化。2020年塔利班与加尼政府关于"程序原则"的争执,矛头已直接指向国体和政体。谈判各方之间缺乏政治互信、各方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外国力量干预、政治生态"利战"而不"利和",则是影响阿富汗和解进程主要的结构性障碍。因此,当前的政治和解进程既是宝贵的机遇,也是脆弱和可逆的。阿富汗的和平建设离不开四个前提条件:交战各方真诚的和平意愿与妥协精神、包容性和解、国家经济发展、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阿富汗要摆脱战争、实现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是两岸关系主体为保障和推进和平发展中两岸关系的正常化、规范化、稳定化变迁,在科学思维指导下制定形成处理两岸关系的规则、原则、准则、协议等规范体系,建立健全协调两岸关系的各类组织机构平台,确立强化两岸关系主体的共同认知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具有过程性、综合性、治理性、目标性等鲜明特征,经历了构想萌芽、曲折顿挫、创新发展等进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在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够清晰、制度系统不够完备、制度主体不够广泛、制度效应不够充分、外部环境不够和谐等主要问题。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应从做好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重视制度建设的系统推进、扩大制度主体的多元参与、促进制度红利的广泛外溢、完善制度建设的风险防控等思路着手。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现也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中既有诸多挑战,也存在很多机遇。为此,中国应当顺应世界潮流,结合自身现实,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