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私人关系构成了一张张“关系网”。在求人办事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求已有的和正在建立的各种“熟人”关系。“有熟人好办事”便是“熟人社会”的经典话语。“人情网”对制度执行的干扰,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因此,当我们在对反腐败制度设计与实践进行反思时,就不能不研究这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廉政制度建设的影响,并设法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
王烁 《犯罪研究》2014,(6):72-80
从公开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有组织犯罪成员以当地人为主,外地人所占比例受外来人口数量影响,成员之间关系多为熟人关系。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差序格局下的熟人社会。在此影响之下,现阶段中国有组织犯罪组织性表现出组织规模容易发展壮大,组织对外"凝聚力"相对较强,组织内部结构相对松散,组织的核心圈为当地人,外地人往往处于外层等特征。随着社会发展,中国正逐步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有组织犯罪在未来则将出现组织严密性增强、组织人员组成越发复杂、核心圈和外层人员组成差异不再明显等趋势。有组织犯罪的这些组织性特征决定了对其必须"打早打小"。  相似文献   

3.
一天,上街遇到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志。寒暄中得知,他因私落户口收受贿赂被调出了公安机关,谈及此事颇为后悔。“你本来是个很谨慎的人,干了30多年吃这个亏!”他说:“都是熟人,不好办呀!”其实,在党政机关里,类似因吃“熟人”亏,上“熟人”当,被“熟人”拉下水、犯错误的何止此例。生活在社会上,人与人打交道是免不了的,结交几个“朋友”和“熟人”,也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但在办证、办照、办案和执行公务中,在提防“生人”“进攻”的同时,不要忘记了“熟人”的“劝降”。因为我们是在代表党和政府执行任务,履行职责,政策…  相似文献   

4.
相信每个现代人,只要有手机,一定会被从无休止的垃圾短信到电信诈骗骚扰过。而且,这些骚扰者越来越能实现精确打击:不仅能像老熟人那样亲切地喊出你的姓名,还知道你最近的需求。这种感觉像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被暗中无数窥视的眼光包围。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人往往只是盯着你的荷包,让你不安和焦虑,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伍亮(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学法而怕谈法。因为谈法的生人或熟人,往往不觉得它是一门学问,而是谁都熟悉的生活。但又不能不谈。这不是怕辱没自己27年所学,而是怕法仅仅被当作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怕自己掉进“权大还是法大”的陷阱。当然,之所以“谈法”盛行,也是因为有众多的人对法抱有期待。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层村居社区是一个相对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的基层民事调解应该强调发挥熟人的积极作用,通过把熟人纳入到陪调员群体中、建立熟人公证员制度等方式,制度化地发挥熟人在社区调解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民间调解的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人情关系较重,建筑工匠与房主多是“熟人”,多数房主在建房时,只是就建筑事项与建筑工人进行口头约定。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房主到底是发包人还是雇主,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熟人社会是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客观地说,中国社会至今也没有走出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存在给社会风气和政治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提出了严正的挑战。因此,积极地应对这一挑战,对于推进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熟人社会的现状入手,剖析了其对行政伦理的冲击,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了熟人社会中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熟人强奸:犯罪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人强奸犯罪是近年来国内外在强奸犯罪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在收集熟人强奸案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将熟人强奸分为约会强奸、聚会强奸、非约(聚)会双向互动强奸、非互动强奸四种不同的类型,并通过对这四种类型的分类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熟人强奸犯罪发生与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杨建 《法学》2021,(3):150-161
“熟人社区”不是传统熟人社会的简单复制,它在规范基础、联结机制、实践目的三个方面与传统社会存在区别,熟人社区是现代社会法治框架之下的一种基层治理样态。熟人社区治理模式的运作逻辑不是基于政府部门的利益,也不是基于行政运作的机理,而是基于社区自身的美好生活需要。熟人社区治理模式能够在很好地实现“权力下乡”的同时,提升基层社会公共服务产出的水准,保障和促进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对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的参与。熟人社区治理模式具有可实践性、可推广性,该治理模式实现的关键在于,尊重、信任与保障基层社会的权利空间,同时在基层社会的实践空间中持续地以契约形式引入专业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儒家伦理观念哺育下形成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群,这个熟人社群主要依靠亲情维系。在现代化进程中,熟人社群必然解体,代之以陌生人的社会。本文认为传统的亲情不足以维系崭新的陌生人社会,文明的陌生人社会除了法治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12.
6月18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证实: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原河南省永城市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新功于当日被执行死刑。此前,因强奸、猥亵儿童,李新功被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熟人眼中,李新功"不太引人注意,不爱说话,不爱喝酒,也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张促成了西方的契约文明和契约社会,农业立国的中国则选择了伦理文化与家族社会。随着社会交往与社会流动逐渐增加,熟人关系网络与熟人信任的作用力和作用范围正表现出弱化的趋势。中国正处于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的阶段,而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制度信任,是维持新时期社会关系、实现由"熟人信任"走向"陌生人信任"、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常铮 《法律与生活》2010,(21):61-61
《法律与生活》杂志社:2008年1月伊始,我母亲经熟人介绍并被带到抚州市区中心背山路的汇通创亿工艺品有限公司。这家投资公司给投资者的利润很高,大致分几个等级:2800元的,  相似文献   

15.
人情是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重要功能。随着现代性的侵蚀,农村人情普遍出现了异化。人情异化的程度与方式与村庄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化程度高的中部农村,人情异化最为迅速。人情异化表现出来的是人情的繁荣,但当人情被榨取性利用之后,剩下的只是名实分离的人情空壳,人情循环中断,村民之间基本的人际互动难以维系,农村熟人社会失去了润滑剂,农村熟人社会甚至会因此解体。这是目前中国农村和农民难以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6.
当法律服务业遇上互联网+,或许并不像其他领域那样,容易嫁接。以诉讼业务为例:一方面,法院所接收的案件呈爆炸态势;另一方面,当事人对于上法院打官司又多抱有戒心,厌讼的情绪仍笼罩着大多数人。熟人社会的交往逻辑,决定了当事人在纠纷解决过程中,更愿意选择熟人(还是知根知底靠得住些!)而不是选择在网上搜索到的某位陌生的律师。拥有大量需求的商界人士,也不太乐意在纠纷发生前就延请一位律师提供帮助,他们迫切想要找一个律师的时候,往往是在纠纷已经发生之后。  相似文献   

17.
因带资、垫资承包乡政府的基建工程,房子建好验收合格后却一直拿不到应得的工程款,如今已被拖得穷困潦倒、四处躲债、有家难归的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镇建筑队的基建老板王世立,在新年来临之际,几乎每天都和妻子一道,在他们那处不被熟人所知的简陋住地,望着县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8.
透过人情看中国的熟人社会和市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而人情是熟人社会最大的特点。中国今天正在进行法治建设进程,法治社会是典型的市民社会。那么中国社会该如何看待和协调人情关系,就成了一个问题。本文从人情关系出发,讨论了中国熟人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的一系列关系和价值分析,并试图为中国的市民社会建设指引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陌生人社会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陌生人社会不同于熟人社会的伦理需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都以儒家思想为其主导思想,但是儒家思想的社会基础是由家及国的社会模式及熟人社会。今天我们正处于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期,儒家的伦理观念受到了极大挑战,面临困境。文中试从墨家的兼爱思想中找到适合陌生人社会伦理观念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支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状况.但农村教师对农村文化的认同度较低以及服务农村教育信念不够坚定的问题仍存在.研究表明,在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与农村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农村小学教师角色从熟人成为农村社区的陌生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农村教师在工作之外的交往领域中扮演社区的熟人角色,有助于沟通教师和社区民众的关系,有助于加强教师与乡土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开展教育工作.从熟人向陌生人的角色转变,影响到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其对学生的教育实质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