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元代自云南行省建立后,随着元政权在云南统治的巩固和深入,元统治者对以大理总管段氏为首的少数民族上层从一味依靠改为对其权力加以削弱和限制,同时继续拉拢和利用的两手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元朝政权与段氏的关系进入了行省、宗王、段氏并立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正哈尼族在元江县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初唐时期就迁移至此生活,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解放后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为直过民族。哈尼族是元江县人口最多的民族。元江县的哈尼族主要居住在本县境内的羊街、那诺、咪哩、羊岔街、东峨、因远六个乡镇辖区内,其分布地区地处边疆,山高谷深,受外来文化影响不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缓慢、很多思想、文化都停留在解放前或者原始部落时期。此次进行调查的哈尼族聚居区那诺乡地区,是一个一直以来被社会关注较少但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少数民族聚居  相似文献   

3.
赛典赤·赡思丁((1201~1279))是我国元朝一位德高望重的中书宰相,死后追封咸阳王,回族称他“咸阳王巴巴”。他在晚年受命行省云南,把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组建为地方政府──云南行省,下设路,州县,成为元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模式。行省简称省作为我国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比较宋代的路更适应我国地域辽阔的国情,沿革至今。元朝最终形成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的建制。即以中书省称都省为中央政府总理全国政务,下设六部并直辖腹里诸路;十省称行省为地方第一级政府,下设路和州县;上蕃直隶于宣政院,高丽为属国…  相似文献   

4.
元代云南蒙古诸王问题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元代云南诸王制是蒙古统治者将宗室分封与军事镇戍相融合而用于边疆控驭的体制,这种体制的基本性质是一种封藩不治藩,重在军事镇戍,且与官僚制相补充的蒙元分封特殊形态。就诸王在当地的权力和地位而言,大致经历了宗王临镇,都元帅专权;宗王与行省分权而治;梁王专制,行省秉命等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元混一方舆胜览》云南行省临安道宣慰司所属“金齿百夷诸部”中有纳楼部。盖纳楼部人居住区与“金齿百夷”(傣族)相交错。元代云南行省境内有不少不同民族的“部”,而这些“部”都是大理国时期的遗留。元朝仍以原来各部中的贵族分子充当“土官”。则纳楼部贵族统治当地的时间,至少是在宋代的大理国时期。元朝之后的明朝时期,在原纳楼部的地域基础上建立了纳楼茶甸长官司。《明史·土司传》说:“洪  相似文献   

6.
沈乾芳 《思想战线》2008,34(1):123-124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忽必烈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不仅少了传统的处理边疆少数民族中"贵中华,贱夷狄"的思想,而且把云南视为国家版图的重要部分加以经营,使云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与内地的合一,也为明清的继续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代的这一历史进步是与南诏、大理国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维持了该地区的局部统一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孔雀胆事件是云南历史上有名的爱情故事,事件发生在元末明初,这是一爱情悲剧,背后隐藏了巨大的政治阴谋。从此事件可以看出,段氏和蒙元政权的关系,有起伏,有波折。它既是大理总管段氏与蒙元政权的关系,也是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开国明君,还是承先启后的中兴英主,其彪炳史册的文治武功,总是和一大批德才兼备,清政廉洁,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的忠心辅弼和效力分不开。元朝初年,被忽必烈拜为云南行省平拿政事的赛典赤可谓是其中之一他在治理云南的六年间,励精图治,刷新政治,建行省、置郡县,兴水利,定赋税,办教育,改善民族关系,使云南民族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巩固了元王朝对云南的统治。对于赛典赤的政绩,元朝廷曾用“于是置郡县、置守令、行赋税、施教化。与中州等’哟评语加以肯定。至元十六年(1279年)…  相似文献   

9.
历史时期边疆地区族群或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在变化中发展,云南边疆从"要荒之域,蛮夷居之"发展至与王朝国家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形态,正是边疆或边疆族群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互动关系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制度是一种规范,但并非恒定,常随形势而转变。观察清朝在云南实行的省级地方行政体制的变迁,既要注意"自上而下"地考察清朝对云南边疆的认识及具体政策的实践,也不能忽视云南边疆政治形态对王朝政策或制度实践"自下而上"的制约性;既要考察王朝中央力量对边疆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对边疆地方政治形态于王朝国家政制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云南青铜文化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青铜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和特有的民族风格而著称。它是古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我国物质文化中的一枝绚丽夺目的花朵。通过对云南各地出土青铜器的器形、纹饰的研究,特别是对那些雕铸在青铜器上的人物形象、发式、衣著的进一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云南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展、演变以及和中原文化的密切联系,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东南亚远古文化的认识。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工作,解放  相似文献   

11.
"汛地"起源于元朝末年,在明朝及清初顺治年间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此时的"汛地",是军队战时攻防体系或边防系统中,各部必须按时驻守的区域。康熙初年以后,"汛地"被逐渐转化为绿营兵营、协之下的驻防区,并与塘哨结合,形成汛塘制度,是朝廷维持地方社会稳定和交通通畅的重要手段。清朝末年,随着绿营兵的裁汰和消亡,"汛地"之制也告终结。"汛地"的兴衰变化,是元末至清代军制变化的重要表现,也折射出各王朝统治策略、民族关系与边疆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9,(2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边疆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0月14日到16日,全国党刊记者、编辑深入云南多地采访调研,解码云南推进边疆治理、展现国门形象的创新实践。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越南、老挝、缅  相似文献   

13.
论唐王朝治边方略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疆的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稳定、安全、繁荣与和谐发展。唐王朝在治边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治边方略:倡导"夷夏一体",促进民族融合与边疆稳定;坚持"武略斯重","分而治之"化解边疆威胁;运用"怀柔之策",以多种方式抚边安疆;设置羁縻府州,"因俗而治",加强边疆管辖与治理;实行屯田互市,密切边疆与内地经济往来,强边固防。这些方略对于维护唐王朝的繁荣昌盛发挥了独特而重大的作用,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纳张元 《创造》2011,(8):100-101
一、南诏大理国与中国西南边疆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在西南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大理国在西南特别是云南历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是中国西南边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云南历史发展的的重要阶段,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基本奠定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基础,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中国经济史学会云南分会在昆明召开了“1253年—1987年:云南商品经济”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关专家、研究人员及实际工作者共65人,提交的论文计30余篇。中国经济史学会云南分会理事长李埏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作了重要讲话,常务副理事长董孟雄教授作了专题报告。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议题是:探讨自大理国灭亡、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以来直至党的十三大召开以前,这七个多世纪中,云南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其中又着重讨论了两个专题:其一、南方丝绸之路及滇西开发史,其二、近代以来云南商品经济的历史考察。由于所讨论的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紧密联系了现实,而且又是大家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3月30日,由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边疆治理研究中心)、民族政治研究院、《思想战线》·文科学报编辑部举办的云南大学第四届"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高端论坛——"边疆治理与边疆发展、边境安全"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国内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云南大学副校长李晨阳教授、民族政治研究院院长黄清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云南大学边疆治理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族区域自治四十五年周平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是我们党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有24个,而且云南地处祖国边疆,有十多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民族关系相...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族》2016,(5):2-5
正创建系统的民族教育今日民族:素质教育包含很多方面,在面对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省份的特殊省情时,学校有没有引入一些民族教育的内容?李兴富:我要首先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云南是民族大省、边疆大省,云南的教育要办好,必须关注民族教育;第二,民大附中的母体——民族大学做的是民族教育,民大附中也必须要做好民族教育。学校每年都会在招生中设一定比例给少数民族学生,并实行降分录取。目前学校已经有20个民族的学生,比例最高的一个小班,30个学生中就有11个是少数民族学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两朝异地安置云南土司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明代以前,世居在这里的土著民族是主体民族,人口构成是“夷多汉少。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及交通的险阻,在秦汉到元朝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央王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不能实施与内地划一的政策,只是以“羁康”的形式统治云南各民族。羁康制的主要内容是:当地民族头人臣居中央王朝,其他仍令其统治,中央政府很少约束,这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统治方式。元代开始,随着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羁康制”逐步完善发展成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王朝任用原民族头人为土司,命…  相似文献   

20.
元代云南驿传的特点及作用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在全国广置驿传,云南亦不例外。元在云南推行的驿传制度,与内地基本一致,而又有其特点。研究云南的驿传,对全面了解元朝的驿传制度和元代云南社会的情况,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