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权的分类理论是人权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法学的基础研究论题。人权的存在形态的分类也是多年来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纵观我国学者的观念,李步云教授所提出的应有权利、实有权利与法定权利的三分说较有说服力,但此观点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将从评析人权存在形态的三分法出发,深入分析人权的特性,进而提出在人权的存在形态分类上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48)所谓人权的阶级性和普遍性作者在'人权的阶级性与普遍性"的标题下作了一篇不小的文章.并收入日本人编译的一本书中。(第192页)其中有些内容矛盾之处颇多.用语也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需要继续作些讨论。到底要怎样看这个问题呢?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人权?在郭先生笔下.人权的概念并不是统一的。说人权是法的精神、当代世界法的精神、确定合法与非法的法和法定权利的标准.又说成是道德权利而不是法定权利,也介绍过人权的存在形态归纳为四种.即:应有权利、习惯权利、法定权利、现实权利.又有社会自发权利、习惯权利等掺杂其中…  相似文献   

3.
尚剑  石蕊 《法治与社会》2007,(11):17-17
众所周知,人权是指作为人类成员的权利或者人之所以为人而应然享有的权利。在人权之存在形态上,一般的人权理论认为人权有自然权利、法律权利和实有权利之分。从本质意义上讲,人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固有的权利”,具有绝对性。西方学者习惯把人权称为“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4.
戴新毅 《法制与社会》2012,(11):166-168,176
权利的本质应该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被一定的人群所普遍认许的"正当的事物"。权利应具备合伦理性特征,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认识才有意义。由权利的合伦理性和社会性所决定,权利又具有相对性,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定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制约。构成权利的要素是复杂的,这些要素都或多或少在某种意义上接近或者反映着权利的本质。在理解和保护权利时,应持一种更为开放的、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的权利现象和权利诉求。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都有一个逐步发展扩大的过程,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预告辞职权 ,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 ,它是基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与劳动权所包含的人权内容为平衡用人单位权力和遏制用人单位劳动使用权的滥用而设置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有关权利问题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益、行为自由和意志构成了权利要素;权利是一个主客观统一的价值范畴和关系范畴,它依赖于社会经济关系,既具有阶级性,又有社会共同性.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是权利的三种形态.法的本体是权利。权力与权利在本源上是一致的,即归根到底都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及其矛盾运动,无所谓谁先谁后。把权力看成是权利的渊源,只是形式上看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政治权利在形式上包括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世界人权宣言》和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人们对应有权利的认识开始趋于一致。但是,法定的政治权利和实有的政治权利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努力减少甚至消除它们之间的这种差距。  相似文献   

8.
刑事强制措施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事强制措施的功能可以分为应有功能、法定功能和实有功能。刑事强制措施的应有功能是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中确立并应用的内在性功能 ,如保障性、预防性、保护性、教育性功能。刑事强制措施的法定功能是强制措施应有功能在法律上的体现 ,它以法律规定为前提 ,体现了立法者对强制措施应有功能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刑事强制措施的实有功能是强制措施法定功能在刑事诉讼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或者结果。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具有相对完整性、羁押措施的核心性、内部结构的层次性、适用条件的明确性等特点 ,但在实际适用中仍然存在超过法定功能或者未能达到法定功能情况。为了有效地发挥我国强制措施的功能 ,必须完善立法 ,提高执法水平 ,强化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9.
2004年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提供了直接明确的宪法依据,使人权从人应有的原生道德性权利上升为经过国家根本法确认的法定权利,这无疑有利于我国人权  相似文献   

10.
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与制约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宪法上的财产权是个人取得民事财产权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资格。它是个人享有的一项公权利,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自然法学派认定财产权属于一项基本人权。宪法保护财产权,就是要使这种权利具有普遍性、排他性和不可剥夺性。保护财产权,关键是保护权利主体对剩余产品的索取权  相似文献   

11.
新南非政府为保护日益恶化的环境 ,近年来通过了一系列环境立法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并把环境立法与人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其重要意义是宪法确定了环境权为一项基本人权 ,从而实现了从应有权利向实有权利的过渡 ;发展了环境公共托管人之理念和上下代之间的环境平等观念 ,突出了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论罪犯的劳动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犯罪的人权,特别是罪犯的经济文化权利,罪犯的劳动权,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三个问题:一、罪犯的劳动改造与罪犯的劳动权;二、狱内服刑罪犯的劳动权;三、监外执行罪犯的劳动权.  相似文献   

13.
人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既是对人的道德权利(应有权利)的确认,又是人的现实权利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和现实权利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列宁和邓小平的人权观,既细致地说明了他们人权思想的不同着力点,又概括出其区别于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本质特征。在应有权利层面上,他们坚持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以集体人权为核心,将个体人权寓于集体人权之中,从而实现了人权中普遍形式和特殊内容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法律权利层面上,他们坚持人权立法和司法保障的阶级性和全民性的统一,而以阶级性为基础,全民性为归宿;在实有权利层面上,他们又坚持人权实现的条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并都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积极开辟广大人民群众人权实现的现实道路。本文通过上述有说服力的对比分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回击了西方“人权卫士”对我国人权状况的恶意攻击,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人权维护方面的真实现状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权理论体系。人权本原观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人权主体观是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人权本质观是利益与道德的统一;人权内容观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A约)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B约)的统一;人权价值观是自由与平等的统一;人权形态观是应有与法定的统一;人权和谐观是和谐与对抗的统一;人权属性观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人权实现观是个人与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李萍 《法治研究》2014,(5):106-114
知识经济与网络结合的发展模式,需要知识的传播、获取、使用与创造能够尽享自由。然而,知识产权的扩张,却导致主体对知识的获取受到前所未有的制约,因而产生了获取知识的需要。这种需要具备了权利的五要素,因而成为一项权利——知识获取权。作为应有权利的知识获取权.已经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知识获取权是发展权的派生人权,主体包括个人、特定群体与发展中国家。基于应有权利的无力性.要使主体对知识的需求得到真正地实现,必须将知识获取权由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6.
罪刑法定与刑事政策有着不同的目标导向,但二者不应是分离的。对罪刑法定中"罪"的理解必须纳入政策性的考量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灵活性需求。构成要件作为罪刑法定的最重要体现,其也从最初的以人权保障功能为核心走向了同时兼顾需罚性的政策性功能。李斯特提出的构成要件是纯客观的,威尔泽尔的构成要件融入价值性判断但未完全解决二者的冲突问题、罗克辛和雅各布斯都实现了对"李斯特鸿沟"的跨越,但实现路径截然不同。雅各布斯完全机能化的构成要件理论存在消解构成要件的人权保障机能的危险,因而不值得借鉴。构成要件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仍是实现人权保障。对于仍处在摸索构建教义学体系的我国来说,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 1992年1月13日,北京大学法律系举行了法理学博士生夏勇的毕业论文答辩会。夏勇的论文题目是《人权概念起源初论》,约14万字,探讨了权利现象与权利概念、古代人权萌芽、近代人权概念的产生。在该文里,作者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以下观点: 1.人权概念主要由哲学上的人道概念和法学上的权利概念构成。离开人道概念来谈人权,就会把人权囿于法定权利;离开权利概念来谈人权,就会流于空泛的人道主义。作为人权概念构成要素的人道概念和权利概念都是特定意义上的。人权概念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这两个要素的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思琦 《法制与社会》2011,(18):170-171
“性”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之一,是正常的生理欲求。但古往今来,大家似乎总是缺乏勇气直面此话题。2006年3月《中国性文明公约》的签署,标志着我们对待“性”的观念开始转变,进入了新的纪元。实现农民工“性权利”的呼声也随之唱响。这一改革开放造就的新型群体,将伴着现代化的完成而终结历史使命,却恰恰由于其职业身份具有过渡性质常被忽略和漠视,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权。社会各界均当饮水思源,出谋划策,对之补偿。“性权利”是人人都该具备的基本人权,农民工亦然。现实中,他们的此项权利严重缺失,进行救济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农民工的“性权利”问题与市民的该项权利相区别。本文即是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对目前农民工“性权利”的内涵进行界定,继而结合现状分析保障该权利的意义,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增设工会制度,建立民工夫妻房制度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举措,以期在实践中对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徐明明 《法制与社会》2014,(16):182-183
"儿童的人权保护是普遍人权当中不可剥夺和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①儿童权利保护构成全人类人权保护的核心和基础。本文从浙江温岭幼师虐待儿童事件入手,剖析该类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缘由,结合目前国际社会和我国国内在儿童人权保护上的相关规定,拟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保护儿童权利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论公民环境权及其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环境权是一项新型基本人权,应该成为法律上的权利和公民实有权利。从其内容体系和性质分析,公民环境权是一种复合型权利,兼具公益性和私益性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