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晓光 《传承》2008,(22):94-95
近代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转换,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从家族本位主义到个人本位主义再到集体主义的转换过程,较好地反映了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在个人与集体、物质与精神上不断的碰撞与交融。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充分利用民族主义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的重要功能,中国共产党则强调对民众的开放和吸引,并以此作为追求民族主义目标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依靠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路线,使民族主义由于融入了大众性的内容而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促进功能。这虽与当政者要求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主张不一致,但却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价值取向,造成了当政者在民众面前的被动,也由此影响到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警惕道德本位主义和审美本位主义两种思潮的影响。道德本位主义来源于古典理性主义哲学,后来演变成"文以载道"的思路,其高峰是革命文艺;审美本位主义来源于近代伦理学的美学化趋势,主张个人为自己立法,拒绝统一、客观的道德准则,在实践中容易滑向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新时期应对文艺进行细致的、辩证的归类和分析,在总体宽容的方针下,建设道德与审美兼顾的社会主义文艺大厦。  相似文献   

4.
马頔  赵曼宇  陈子慧 《传承》2015,(1):72-74
青年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前提,以合理的价值取向为关键,以积极投身实践为保证,以实现个人需求为判断标准。中国梦与青年个人价值实现内在统一,互相影响。因此,用中国梦引领青年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合理的价值取向,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培养健康的消费理念,是中国梦背景下青年个人价值实现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当今的道德生活世界,显示出其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的特征。道德危机意识油然而生。走出这一困境的出路,首先是厘清这场危机的症候和原委,兹作如下分析和归纳:(一)传统的群体本位主义受到冲击,道德价值导向由“一元”趋向“多元”。当人们解脱以往囿于统一的善恶标准判断行为的桎梏时,道德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和自志主义潜然而生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关系决定了这个时期的价值导向只能是“群体本位主义”。这种群体本位主义的社会价值导向表现在道德领域,就是统治中国人两千多年的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政治哲学,由以进化为核心的政治发展论、以民主为特征的政治制度论、以平等为取向的政治价值论、以大同为诉求的政治理想论等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中国近代政治哲学的演进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家关注现实、谋求中国社会出路的良苦用心与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7.
论“三个代表”与当代中国企业家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指导中国当代企业家树立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生的现实关切与理想追求的统一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巨匠,其作品早在民国时期就被田汉等人介绍到中国,是最早被中国所熟知的外国作家之一。谷崎从小接受汉学和西学教育,有着深厚的西学和汉学素养,是集和、汉、西学于一身的博学多才的日本近代作家。纵观他的创作生涯,他常通过文学形式诠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价值,这种思想价值虽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成了日本文化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作为新型知识分子的谷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文学演绎,不仅体现了传统和近代,亦体现了东洋与西洋的内在关联。谷崎只是日本近代作家的一个代表,近代日本文化人无不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关系正好佐证了中国古代哲学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沿》1994,(3)
知识分子价值取向的转变梁兴超在《科研管理》第70期撰文指出: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加速发展,即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种转变是从忽视市场经济的作用到用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衡量个人价值的转变。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他们的价值也...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从古代到近代经历了从"扬善"到"惩恶"的演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借鉴了古典民主重视人民、自由主义民主重视法治与权力制衡的民主精华,摒弃了古典民主忽视权力制衡、自由主义民主忽视人的发展的缺陷,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重视法治、权力制衡的政治功能,重视执政党在民主建设中的巨大作用.遵循这样的逻辑,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需要为坐标,稳妥渐进地发展下去,必将创造一种崭新的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琼雯 《前沿》2012,(22):155-157
晚清宪政运动中,民众藉由多样化、组织化的政治参与突破了千百年来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系统对于国家政务的垄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进程,他们所累积的初步民主经验成为中国近代宪政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由于缺乏本土的宪政资源和充分的民主启蒙,清末民众参与表现出国家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特质.作为中国立宪运动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参与折射了近代宪政运动的走势和命运.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5,(7)
在现实政治中,"国家认同"往往表现为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等情感归属取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由于近代历史上的多种原因导致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长期分离,从而导致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出现了不统一,甚至偏离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社会的专制统治扼杀了民众的主体意识,从而呑噬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近代中国社会民众流离失所,失去了基本生存权,只能对政治冷漠逃避;"文革"期间的政治狂热,则是特定历史条件所促成的一种非理性行为。真正导致政治冷漠的原因在于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意志主体和权利主体,没有认识到政治恰恰是关乎个人自由权利的一种公共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是国民摆脱政治冷漠、释放政治热情的关键所在,而"以人为本"的政治参与需要法治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李丹  张海鹏  刘金玉 《传承》2006,(11):34-35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在实现民主进程方面,有急进与缓进之别。梁启超根据中国过渡时代的情况,强调新旧政体转换过程中必须要有过渡阶段,即“开明专制”阶段。“开明专制”思想是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起步的可贵探索,它弥补了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之不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中华文化的大概念下,有不同的小概念。台湾与福建就同属于一个区域文化。因为台湾现有的居民有80%是从福建的泉州、漳州(闽南)移民过去的。所以闽台民众的价值取向、族群意识、行为准绳都极为相似。目前和平统一的最大问题就是要让台湾民众认同“中国”,自从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台湾与大陆被隔离了,但与福建的往来, 其实从未间断,只是到大陆解放, 蒋介石退踞台湾,才处于隔绝状态,所以台湾民众对大陆知之甚  相似文献   

16.
王建芹 《理论月刊》2012,(3):99-101
有限政府作为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潮背景下的一种制度性建构,通常被视为宪政文明制度内涵下界定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政治表达,其文化基础和思想源流内生于上古欧洲和近代西方特有的政治文化观念及其制度实践。而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以来以圣俗二元分立为基本特征的政治文化传统,蕴生了他们审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权力关系的思维方式、政治心理和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种政治与社会秩序。这一特有的文化积淀建构了西方宪政文明的历史基础,从二元社会及其二元政治文化的视角研究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承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渊源,同样也可以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提供一个更宽泛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行政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加以探讨:一是在行政系统上,“民无信不立”的价值取向;二是在行政主体上,“子帅以正”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对其所涉及的范畴和思想所进行尝试性的现代转换,对中国行政价值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寻求在中国建立民主的历史。但在民主思想观念中有四个基本问题一直困扰着近代国人,进而影响到中国民主进程。这几个问题是:中国建立民主是为国(群体)之富强还是为人(个体)之解放?在“低”的中国国民中能否建立“高”的民主?民主建设与中国传统的关系问题?全民主义与精英主义?一民主为国还是为人欧洲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与民主体制建立的过程,是先有对个体的人的价值、尊严和个性解放的肯定和强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社会契约论和分权理论的构建,然后才有分权、立宪民主政体的建立。显然,民主是为了确保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系统,不可抗拒的价值取向牢牢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中美文化属于世界文化的两极,其价值取向有着极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主要方面: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性本善与性本恶,个人取向与群体取向及未来取向与过去取向。  相似文献   

20.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抑或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同样对这一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思考,其共同体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法,对于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中国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键词,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去透视“中国梦”,对于我们在追逐、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构筑“中国梦”的同时,必须重视共同体这一政治哲学向度,必须不能忽视人的自我实现抑或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