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第一个故事: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没等皇帝回答,贴身太监姚郧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你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相似文献   

2.
皇帝乃九五之尊,即使吃饭也大有讲究,清朝皇帝吃饭有“菜不过三口”的规矩。 清代,皇,蒂吃饭叫“传膳”。太监们分立两旁,各司其职,有侍膳太监、布膳太监、执法太监。一旦老太监喊一声“膳齐”,院内的乐手便开始鼓乐齐鸣,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到膳桌旁用膳。.皇帝吃饭不能说话,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皇帝的眼睛瞧到哪个莱,侍膳太监就要赶紧把哪道莱挪到皇帝面前。但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莱时兴”、“这道菜味道好,您尝尝”等等、.皇帝如果吃哪道莱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莱就必须撤下去。这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了,即使馋得流口水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3.
刘绍义 《政府法制》2013,(11):18-18
在宫廷电视连续剧,我们常常看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总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其实这句话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才有,而且也不是这样断句的。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为“奉天殿”。  相似文献   

4.
清朝乾隆时,有人上书皇帝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在这样一个为国家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悬挂的竟然是大明奸臣的手笔,一是显得我大清无人,另外也不利于树立以德治国的导向。乾隆一听有理,便下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选出最好的以代替之。  相似文献   

5.
蒋骁飞 《政府法制》2011,(23):34-34
那是皇上的错 北宋真宗时期的大臣鲁宗道,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有一天,真宗皇帝急召他进宫议事。传旨的太监赶到他家,却发现他不在家。等了好一会儿,才见鲁宗道从离家不远的一家酒店出来。太监赶紧跑上前告诉他皇上要召见,并很担心地说:“你今天迟到了,  相似文献   

6.
东汉、唐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太监干政最为猖狂的三个朝代。在位的皇帝或者因为昏庸、软弱,或者因为懒惰,把手中的权力给手下的太监们,导致太监得势,祸乱朝政。发生在这几个朝代的党锢之祸、甘露之变、土木堡之变就是太监乱政的杰作。其中,唐朝的太监是最为霸道和嚣张的,譬如唐肃宗、唐代宗时期的大宦官李辅国就官至宰相,肃宗的皇后都死在他的刀下。  相似文献   

7.
张秀枫 《政府法制》2013,(30):42-42
童贯,开封人,字道夫,号称北宋“六贼”之一。童贯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般的悲喜剧色彩。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  相似文献   

8.
苟梓 《政府法制》2009,(24):26-26
经常在有关清朝的书籍、文章或影视剧上看到“兵”和“勇”二字,但很多人对这两种标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可以挑补为养育兵,即预备兵。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其实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监是两个概念。首先,太监和宦官出现的时间不同。宦官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直到辽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10.
李声能 《政府法制》2012,(12):16-17
多尔衮是自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大清第三代政权的核心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16岁统兵,征蒙古、伐朝鲜、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成就大清一统。他的后半生,一直处在皇权中心,也是距离大清皇位最近的人。他若想夺取皇位,易如反掌,可他却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那么,是他不想当皇帝呢?还是根本就当不成皇帝?  相似文献   

11.
阿谀与“危言”张玉军安徒生在其童话《皇帝的新装》里说:有人“明明看见皇帝光着屁股,却说皇帝的衣服多么好看”。这幽默而又意味深长之言,引发了我对阿谀之风的一点思考。阿谀是一种毫无价值的伪币,它虽没有“牙齿”,可是连“骨头”也会被它啃掉。阿谀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12.
林岩 《政府法制》2014,(34):50-50
清朝皇帝对犯有过失的大臣、嫔妃、奴才进行处罚,原则上应该依照《大清律例》.而事实上,“家天下”的皇帝一手遮天,有些时候全凭一时冲动,太过随意,结果弄出一些奇葩的惩罚案例,让人啼笑皆非. 康熙廿一年七月初八,康熙帝在晾鹰台准备宴清王公大臣.宴席上人来人往,大家忙着相互寒暄,都还没有落座.此时,忙活了大半天的太监们觉得可以趁机小憩一下.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5):52-52
明朝时,有一次,文臣解缙伴皇帝朱元璋在御花园游览。上一座拱桥时,皇帝问解缙:“看我现在走路的情形,有个说法吗?”解缙忙说:“这是一步比一步高。”  相似文献   

14.
大清帝周的财务制度是严格的,军费报销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首先是“投文”,即花钱的部门先对要求报销的事项进行统计,填写清册,送交户部;然后是户部对报销清册进行审计,如果发现报销清册中有不合规定的情况,就要求申报部门重新核实,这叫“批驳”;等报销项目都符合规定了,户部题写奏折,交皇帝审批,如果皇帝签字同意报销,户部给申报部门一个批文,整个报销流程就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户部权力的真正体现在“批驳”.为了避免被批被驳,申报部门就得有一笔专门的活动经费,这笔经费在历史上就叫“部费”.所谓“部费”,说白了其实就是清政府某部门吃的回扣,据说就是皇帝也拿这个“回扣”没办法.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改革法律的呼声已遍布朝野。时值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逼得皇帝太后“西狩”。妄自尊大的大清帝国蒙受了奇耻大辱,威风彻底扫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一年)一月二十九日,在西安流亡的慈溥太后宣布筹办“新政”,发布了“变法”上谕。当时的中国,改革法律已成必然之势。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  相似文献   

16.
顺治帝福临6岁即位为大清皇帝,翌年进关。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为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开创的长达138年之久的三世之春建立了安定的基础。光凭这一点就让人对这位小皇帝感  相似文献   

17.
《法人》2010,(6):93-93
“御”字在中国古代是和皇帝有关的词。皇帝出行叫“御驾”,为皇帝看病的医生叫”御医”,而“御府”自然指的是宫廷。如今,这个尊贵一时的名称成了北京一家食府的名字,这家食府叫“御府89号”。  相似文献   

18.
清官拒礼诗     
宋代包拯六十寿辰时,吩咐儿 子包贵,一概不收寿礼。没想到一个 太监带着皇帝的寿礼来了,包贵无 奈,拿着纸笔请太监写几句送礼的 话。太监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 夜操劳似魏征。今天皇上把礼送,拒 礼门外理不应。"包拯看后立即作 诗:"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 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 洁风。"  相似文献   

19.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14):44-45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皇帝这一特殊的角色总是吸引了太多的眼球。皇帝管理宇内群臣,如此庞大的工程,没有“两把刷子”是干不起来的。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学问,这门学问被称为是“帝王心术”,是皇帝驾驭天下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