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炎 《人民公安》2014,(22):50-53
<正>当我们提起对犹太人的迫害时,首先浮现于脑海的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的灭绝人寰的种族迫害,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据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总共杀害了600万犹太人。从时间上看,对犹太人的迫害在欧洲大陆上掀起过好几次高潮,而20世纪最后的这次对犹太人的种族迫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其酝酿期,二战是爆发期。  相似文献   

2.
1+1〉2     
《干部人事月报》2009,(22):77-77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五万多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真不知是出于侥幸,还是因为他们“一加一大于二”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1946年,一对犹太人父子逃离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 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德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3.5美元。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相似文献   

4.
当我收拾了我的东西要走的时候,他起来送我。他骑着车把 我送到车站,一路上不说什么话,我本来还因为分别而伤感, 可是他不说话,不挽留,甚至没有流露出一点不舍的意思,我 于是生了气。周然开口说话是在看到苏知远的时候,然后就 是在我上了火车的时侯,他立在站台上,朝着启动的火车挥 着手,说如果不行就回来。  相似文献   

5.
话多钱少     
《创造》2017,(12)
正话多钱少——这话虽不见诸经济学教科书,也不是管理学定律,但我坚信此言绝不虚诞,足可跻身生活经。几乎是刚能听懂大人话时,老祖宗这话就因年年说月月说而植入心底。所以,少小时的我能用一个字回答的问题绝不说两个字,尤其是需要几毛钱却囊中空空的时候就会想,难怪我这么穷呢,定是说话多了。后来读了几本书,就把老人家的话先当"四旧"当唯心主义彻底抛弃了。再后来,这  相似文献   

6.
佚名 《中国减灾》2011,(1):55-55
《鼠族》是一本漫画小说,作者给人带上了动物的脸谱,讲述了犹太人二战时期在纳粹集中营的种种悲惨故事。作者以鼠族为题,正是揭露了二战时期犹太人的生存状态。纳粹的大屠杀使犹太人幸存者的心理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或惴惴不安,亦或疯疯癫癫,其实,在命运面前,每个人都是一只坐以待毙的老鼠。  相似文献   

7.
忠告与提示     
毛泽东 :谁搞腐败就割谁的脑袋毛泽东生前有一次谈到腐败问题时曾说 :“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四维不张 ,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 ,贪污无度 ,胡作非为 ,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 ,那么天下一定大乱 ,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 ,共产党也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 ,杀他们两个 ,就是救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啊。我说过的 ,杀人不是割韭菜 ,要慎之又慎。但是 ,事出无奈 ,不得已啊。问题若是成了堆 ,就是积重难返了啊。崇祯皇帝是个…  相似文献   

8.
犹太式扶贫     
《创造》2017,(11)
正全球2600多万犹太人,虽然不是个个富翁,但是至少你不会见到有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的犹太人。只要是犹太人,哪怕身无分文来到异国他乡,只要当地有犹太人组织,只要找到他们,吃饭住宿问题就会立刻得到解决。当然,犹太组织不是永远提供慈善服务的机构。他们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愿意帮助落难者的犹太商人。该商人怎么帮助自己的同胞呢?方法很妙。假如这是一个鞋商,他就对落难的同胞说,我这鞋店目前只在西边发展,这座城市的东面还没一家分店。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中国政协是“花瓶”。我没当全国政协委员以前也有这样的看法,但当了之后,看法改变了。 外界都把政协看成是参议院、上院,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就看你拿什么标准来看了。1949年因为来不及开人代会,中共就召集民主党派的人协商,所以1949年的政协起到了临时人代会或者临时国会的作用。等到1954年人代会召开后,当时就有人说,这个政协还要它干什么呢?这时中共提出来保留,给它规定的性质就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协商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甚至还不是咨询机构。既然是协商机构,就没有决定权,就像俞正声主席讲过的,政协主要的功能是“说话”,该说什么你就说,说了人家不听怎么办呢?你还是得说。从这个标准讲,如果把它解释为一个“花瓶”,那我就希望这个花瓶里放的是真花,而不是假花。放假花,就没什么意义了;放真花的话,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能增加点色彩、趣味,也是不错的。既然让我们“说话”,我就拼命地说,有空我就说,对大家说,对媒体说,这样我就尽职了。至于我说的话有什么用,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希望有用,但我也只能多说说。大家看政协有没有发挥作用,就看我们有没有说话,看我们说话有没有水平。至于说话的结果,我们的建议是否被执行了,这要问执政党和人大。  相似文献   

10.
恶之平庸     
在网上找到这个人的照片后,我曾仔细端详他的脸:细长鼻子,略带鹰钩,眼睛不大,但是深,棱角分明的下巴,薄嘴唇。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几乎透着善意。这样的人,欧美大街上到处可见。但他又不是普通人,他叫阿道夫·艾克曼,曾经作为纳粹高官参与屠杀犹太人。  相似文献   

11.
无忧子:你好! 从小到大,我跟人说话的时候爱红脸,这个毛病到了大学没有一丝改变,每遇到女生我还没开口就成了关公。工作了,更是没有长进,和女同事说话红脸,和上司说话红脸,开会的时候发言也红脸,搞得同事们都取笑我。  相似文献   

12.
1看到一张纳粹集中营大门的照片,在那铁门的拱形门楣上,赫然是一行德文标语:“劳动创造自由“(ARBEIT MACHT FREI)!这使我大吃一惊。以前也在电影上看到过这个场景,但那镜头是一闪而过,我还怀疑自己没有看清楚;现在有照片为证,不能不相信了。纳粹集中营也标榜“自由“!本来可以从这里做一番文章,大大讽刺一番;可是再一想,这是多余,谁都会有这种感觉,不用我说。倒是另一个问题值得思索:纳粹党人为甚么要用这样一条标语?难道他们会以为,集中营的囚徒会相信这个?肯定不是。集中营修好了,总得装饰一下门面。关在集中营的人不是要劳动吗?于是就想到这句话。这句话冠冕堂皇,有哲学深度,作标语正合适。至于囚徒相信不相信,那无所谓。  相似文献   

13.
近读毛泽东同志建国后同他一个亲属的谈话,深受教益。故原文抄来,共同学习。他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了他们就是救了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啊。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谁要是搞腐败那  相似文献   

14.
话语新闻     
“我没给孩子带礼物,因为我觉得孩子们需要的不是贵重的玩具,不是鲜花,也不是蛋糕,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活泼的童年。”5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看望这群特殊的孩子们,与他们一起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有的同志自嘲: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近日在省委专题学习会上说,要群众信任,决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你的…  相似文献   

15.
儿时的玩伴     
正在我儿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比较深的男孩姓"邓"名"小平"。他当然不是那位大家都熟悉的伟人,而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乡下男孩,20世纪50年代未出生在苏中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没有多少文化。那个时候,农村信息十分闭塞,他的家人以及左邻右舍很少有人知道中央领导有一位叫邓小平的。所以,当他要上小学时,父母就给他起名为"邓小平",这与他们家庭中同辈人的名字是相匹配的。比如,他的大哥叫邓惠平,二哥叫邓忠平,  相似文献   

16.
一天,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个班组10个人出营劳动,只回来7个人。少3个,就得杀3个。第3个人有一个妻子和5个孩子,杀他一个等于杀死7个。他跪在犹太神甫脚下求生,纳粹不允。神甫说,我替他死行吗?纳粹说,那你就替他死吧。纳粹枪杀了犹太神甫。战后,犹太神甫被列为圣人,他的像被绘制在教堂里。圣人的名字叫科罗伯。  相似文献   

17.
大火,烧醒了大兴安岭———震惊中外的“87·5·6大火”寻访记艾明波踏上开往大兴安岭去的列车,我心中就泛起巨大的波澜,我是为十一年前的那场大火而去的。十一年前,当我听到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的时候,我就特想到前线去采访,可那时我还不是一名记者,所以一个...  相似文献   

18.
谁说我只懂得冲冲杀杀, 没有半点爱的心肠? 诸位,我要自豪地告诉你, 爱的种子早已播在我心田。 我爱慈母般的相国, 是她哺育我茁壮成长; 我爱如画的万里江山, 是她激励我当上保安员;  相似文献   

19.
“我们虽然不是纳粹,但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比纳粹更恶劣,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谁,正在干什么,却仍然选择为虎作伥。”——电影《纽伦堡审判》中受审法官简宁最后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说话、办事,总是先看上司的“脸色”。上司的“脸色”晴,他则说话滔滔不绝,办事利利索索,尽力发挥表现;上司的“脸色”阴,他则说话胆颤心惊,办事谨小慎微,唯恐有所冒犯。因此,他们活得非常累,没有个性,没有主见。对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有一种“脸色”是应该多看的,那就是群众的“脸色”,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真实的东西。当群众的“脸色”好看时,他们生产积极性高,工作劲头大,说明你的决策或言行是正确的;相反,当群众的“脸色”阴沉时,他们在生产和工作中无精打彩,干劲锐减,说明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