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在政府治理模式上的创新,在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本文结合在辽宁省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研的情况,对我国行政服务中心未来发展的职能定位、机构名称、性质、行政归属及编制等方面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行政服务中心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派生制度安排。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模式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流程的重大改变,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象山模式"是完善行政服务中运行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创新行政服务中心流程乃至政府流程的一个典型样本。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的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概况的描述,提出目前我国的行政服务中心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相关行政细织法律的缺失,行政细织内部人事双重管理的困境,资源整合与配置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我国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必须遵循行政组织法定原则,强化组织内部人事管理权,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配合其他相关措稍欣我闰的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是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在扩大公众参与与社会发展方面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相关研究多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探讨行政服务中心问题,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容易忽略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机制与体制之间冲突和行政服务中心自身的政民二元互动规律。为此,笔者采取了公众问卷调查的研究途径来深入认识社会公众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态度和看法。行政服务中心是当前行政改革取得的基本成就,但这不能看作是政府单一努力的机制产物,而是争取公众参与的政治结果。长远来看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的重要切入口。  相似文献   

5.
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业已成为当下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一环,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后,遭遇了一系列发展难题的考问.这些问题至今难以破解关键在于根源性障碍未予排除,即相关行政组织法缺失.因而,有必要从行政组织法开始构建行政服务中心之法秩序.在当前,应以地方立法为重心逐步搭建行政服务中心组织法体系,着重规定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性质、行政隶属关系、职责与职权、机构设置、公务人员编制和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受益权法治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相对人针对行政主体的行政受益权是公民权利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代福利国家服务行政理念下,行政主体保障该权利的实现成为一种法律上的义务,实现了重要的法治观念的转变。我国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受益权的保护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社会转型促进了行政法治理念的发展,也随之引发了行政方式的转变。其中,行政协商作为一种注重公民主体意志与权利的表达,强调行政治理活动中主体间性的彰显,追求公民权利和现代法治秩序在公私合作互动过程中实现的行政方式,集中诠释了民主行政、服务行政、平衡行政及程序行政等现代行政法治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行政协商是现代行政法治理念催生的典型行政方式,推进行政协商的广泛应用乃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行政协商的推行尚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立基于理论挖掘,注重于主体协商意识与能力的培育,着力于相应制度机制之建构与强化,将成为推进行政协商融入行政实践,进而促进我国现代行政法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行政许可法>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的要求出发,介绍并总结了当前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现状和模式,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在立足我国国情和各地工作现状下,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以指导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校行政规制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对内基本职能由传统的"行政管理"逐渐转变为管理、服务、教育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职能.而只有通过加强民主建设,理顺高校、教师、学生三者关系,抓牢行政规范建设中的重点环节,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并对行政队伍进行专门培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行政能力,高校的这种职能转变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肯定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成绩并从中演伸出一个改革大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了行政服务中心面临的问题,继而从提高认识、明确服务中心法律地位、进一步解决中心和其它政府机构体制上的问题、加强中心内部建设、发展中心电子政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谈属于微观社会学范畴。一般意义上讲,对谈是人与人之间的话语互动过程和现象。在司法上,调解过程的对谈极为普遍,因而往往被视为惯常的现象。法治原则之下的行政过程应当是一个对谈的过程,而且实定法业已确立了“告知一听取”模式的正式规则,但当下行政主体由于受传统行政观念的影响,不仅缺乏对正式规则的耐性,更少有对非正式规则的遵循。行政过程中对谈的缺失,严重阻滞了政府服务力的有效实现,且有悖于服务行政的基本要求。因此,倡导行政主体接纳对谈的观念,践行对谈的基本规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政府服务力,而且会支持行政法治的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2.
行政服务标准化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政府在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中引入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和标杆管理,推行了服务窗口标准化和网格化管理。地方政府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探索性地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加强行政服务标准化研究,完善理论体系;制定科学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保障行政服务的规范性;强化行政服务标准化宣传培训,提升标准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本身既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又不可避免地打下了计划经济的烙印。理念与实践脱节、协作和管理困难、服务整合受阻是其显性特征。在建设和完善地方行政服务体系过程中有必要对理念与目标、驱动力与阻力、路径与选择等方面进行缜密思考。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化国家的行政改革经历了从官僚制向后官僚制的发展。在我国行政改革过程中,理论界提出了接纳官僚制或超越官僚制的种种设想。官僚制奉行行政本位与规则中心,而后官僚制则具有行政道德化倾向,体现出公民本位与责任中心的特征。基于中国的社会性质与现实国情,以德行政应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方向。当然,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制度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行政法理念的转变,契约自由原则作为行政契约的一项重要原则得以引入到公法领域,其在具体的运用方面上显然会与私法领域的契约自由原则有较大差别。行政契约具有行政性和契约性的双重特性,行政契约的契约特性正是通过契约自由原则体现出来,所以,只有加强理论的研究与立法的完善,在保证行政目的得以实现的前提下,规范而不失灵活地在行政契约中运用契约自由的原则,才能更好促进行政契约的发展,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最终实现民主行政、服务行政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顺德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简政放权和行政流程改革两个方面同时推动,推行一年来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动协同治理,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协同审批流程,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整合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配置行政审批权"三集中三到位",优化审批机制及职能体系、提出标准化审批概念,规范政府行政放权行为等方面均取得突破。顺德的改革探索对推动广东服务型政府建设及改革的启示是:政府要积极培育经济和民生领域的社会组织;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承接审批职能操作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需要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予以规范以确保改革的成效;加强广东行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事权划分工作。  相似文献   

17.
行政公开包括行政信息公开、行政缘由过程及其结果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行政公开迅速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认识不到位,监督渠道不畅通,重形式轻内容。完善行政公开制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公开制度,畅通监督渠道,实现行政公开法制化。  相似文献   

18.
行政服务中心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模式。它体现了生产者社会向顾客社会的角色转换;承载了由行政审批到市民服务的核心功能。制度困境是行政服务中心的根本制约因素,包括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纠结,机构性质不明确和机构职能模糊。进行制度创新是根本出路:通过行政服务中心的组织法和程序法确立中心的合法地位;确定行政服务中心性质为常设性行政机构;合理设定中心的职能边界。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市作为中国地方政府效能建设的发祥地之一以及福建省最早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的城市,从2011年开始进行较为系统的行政服务标准化实践探索,在纪检监察、体系建设、政务模式、规范执法上已经取得了成效.今后漳州市还需要推动行政服务理念从“以效率为导向”向“以公民为导向”转变,推动行政管理体制从“单兵突进改革”向“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推动行政服务质量从“政府评判”向“公民评价”转变,推动行政服务目标从“回应型”向“参与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行政协调是一项重要的行政职能,它对实现行政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行政协调分为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长期以来传统的行政协调只注重内部协调而常常忽略外部协调,导致了协调功能的缺失。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以社区、自治组织为单位的网络社会要求行政主体在实现行政目标过程中实现由管制、命令向协调、服务转变,行政协调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行政协调必将成为公共组织未来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