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天竺僧人与南诏土著白族的婚配融合段炳昌南诏时期,不少天竺(印度)僧人进入大理白族地区,传播佛教,参与南诏的文化和经济活动,为白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天竺僧人中,有的还和土著白族婚配生子,繁衍后代,融合到了白族之中。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的万历...  相似文献   

2.
白族大本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具有十分优秀的、古老而丰富多彩的戏曲、曲艺、音乐文化。其中,大本曲是白族独有的口传文化遗产之一,被中国曲艺界评价为“全国民族曲种中比较完整的曲种之一”。大本曲流行于大理、洱源、剑川、云龙、鹤庆、宾川等白族聚居地区,尤以洱海区域流行最广。大本曲产生年代迄今  相似文献   

3.
海斯戈(白族健身操)白语“海斯戈”,汉译健身操,白族健身操海斯戈是根据云南省大理白族地区广为流传普及的霸王鞭改编而成。海斯戈充分运用霸王鞭扭、摆、歪的运动规律及器械霸王鞭碰撞人体关节各部位的特征,紧扣白族民谣,强化健身特点,从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转化为较规范的、有群众基础和推广价值的白族健身操。海斯戈既突出了体育健身的特点,又充分展示了白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白族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如今海斯戈已成了白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卓姐东(苗族)“卓姐东”是苗语踩木跷的意思,卓姐东广泛流传于…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2,(9)
大理,位于云南省西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旅游优秀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理于西汉时期设叶榆县,唐、宋时期建立南诏国、大理国地方王朝。名胜古迹灿若星辰,王者遗址,雄关要塞,千年碑冢、高塔古寺、古朴典雅的民居……,是大理古老历史文化的光辉遗迹。大理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苍山巍峨挺拔,横列如屏,山顶终年积雪,山麓四季长青。洱海清澈如镜,烟波浩渺,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被誉为高原淡水湖中的一颗明珠。大理是以白族为…  相似文献   

5.
邑人  洪钟 《今日民族》2008,(8):37-38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意为“本境福主”,就是村社保护神,是掌管本村社的生死祸福之神,能保国护民,保佑人们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白族村寨几乎都建有本主庙。从白族的本主来看,有古代(如南诏、大理时期)的帝王和文臣武将、英雄人物、宗教神佛等,也有自然崇拜之神。东山庙就是丽江金山白族的本主庙,供奉的是东山老爷。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2,(10)
在云南古代文明中,白族及其先民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千年前,洱海区域在云南率先进入青铜时期,而其后的南诏及大理国的建立更将白族人创造的历史和文化推向鼎盛时期。大理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美丽、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们看到了充满魅力的大理。七百多年前大理历史上的“兰室居士”段宝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能文能武,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独创了“宝姬兰苑”,养殖了三十八种名兰,第一次将白族人的兰文化推向高潮,明代大理白族名士杨安道所著大理兰谱——《…  相似文献   

7.
离开大理,沿着崎岖的公路西进100余公里,在碧波荡漾的剑湖和古老的海门口铜石并用古文化遗址之间,有一个叫做"狮河"的白族村庄.  相似文献   

8.
从宗教信仰的视角探析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和分析了大理白族对佛教、道教和本主的多元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宗教信仰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并以此为视角,探析了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海超 《思想战线》2012,38(1):26-29
僰人、白人和民家是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对大理白族的称呼,尽管大理白族始终没有从少数族裔的标签下挣脱出来,但各种文本中的记录都显示他们与汉人日趋相近,我们有必要将大理白族的身份及其认同的变化视为一个不断调整与再定位的过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族群关系,尽管现在所用的"民族"概念有很独特的中国含义,但无论如何,它都是近现代以来的西方产物,我们的研究必须兼顾中国民族融合的独特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白族的文化,以大理地区最为典型,无论是大众还是学界,提起白族,都想到大理。事实上,白族在云南的分布,不局限于大理州,在楚雄州的南华县雨露白族乡,就有5000余人的白族生活在这里,他们与彝族、汉族、苗族杂居,有着与洱海地区的白族颇为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其中正月举行的灯会  相似文献   

11.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12.
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是白族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包容性几乎表现在白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但突出地表现在白族族源的多元性、白族文化源流的多源性、白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的关系、白族的民族观及婚俗观和丧葬观等方面;白族文化包容性的主要成因是受中原文化和白族生息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挖掘和利用白族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保护洱海     
被称为“东方日内瓦”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位干中国西南滇中高原与滇西纵谷的交接地带,洱海则是其境内最大的淡水湖,因形状象人耳,故名洱海。其海拔为1972米,面积为252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养育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如今,大理人民正在为保护洱海免遭污染而奋斗。大理经济发展的依托阿敏、阿丽、阿明、阿伟、阿六是大理市湾桥乡的农家女。每天早上天一亮,她们就穿上绣花精美的白族罩衣,戴好姑娘帽,穿上绣花布鞋,精心打扮好以后,赶到离家半个小时路程的洱海公园,以美丽的洱海为背景,扮演“五朵金花”。“金花”是白族人对…  相似文献   

14.
陈萍 《今日民族》2011,(6):27-27
九河乡位于玉龙县西南部,东连鹤庆,南接洱源,西邻云龙、兰坪,常年气温较低。土著居民有白族、纳西族和汉族,其中白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0%以上。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经济以农业和牧业为主;饮食与大理地区白族基本相似,以水稻、玉米为主,  相似文献   

15.
张瑞 《今日民族》2012,(6):42-43
作为云南大理白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白族传统家具现在主要以木框石心的雕花家具为主。而曾经在白族传统家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雕花彩绘家具现在越来越少见,只有在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保存较好的地区,以及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传统老宅院内方能见到。  相似文献   

16.
杨冰 《今日民族》2002,(3):39-40
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步入其中,流连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构筑的空间,就进入了白族文化的领地,捕捉、感受着白族文人镌刻于自己居室之上的每一页艺术华章,每一片心灵流璨。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分宫室建筑、文人建筑、市民建筑和宗教建筑几类。白族民居属文人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恢宏,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三坊一照壁”是白…  相似文献   

17.
刘文颖 《人民论坛》2012,(17):216-217
在大理白族民俗旅游中,喜洲镇周城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和社区参与模式较为典型,但同时它也还存在诸如村民利益分配不公,精神参与与实体参与不同步,旅行社参与力度弱等问题,需要从探索白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资本转化的有效途径等措施入手,提升大理白族民俗社区参与层次,从而实现该社区对旅游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8.
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长期以来稳固的民间信仰,白族先民博采中原文化之长,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承袭和转化为主,佛道共济,"三教共拜"为特征的本主信仰。基于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促使"三教合一"在白族地区呈现独有的样貌。具体表现在丰富的多神崇拜、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和形式多元的宗教活动中,可以说,白族汉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即是儒释道三家在大理合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周城过春节     
赵勤 《今日民族》2006,(1):43-44
在中国白族第一村——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春节是具有浓郁的大理白族本主文化色彩的节日。这个白族村自古以来一直供奉着两位本主,一位是天郎文明新官景帝赵穆郎,因为他是开辟周城村的始祖,他在周城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而成为全村的本主;一位是主国太清真常灵帝杜朝选,因为  相似文献   

20.
大理好风光     
余佑学 《现代人事》2001,(11):45-45
看过电影《五朵金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哼唱几句“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白族姑娘小伙子勘劳勇敢,以歌传情的爱情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理是一个让人羡慕和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