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伟  朱伯玉 《求索》2011,(2):171-172
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矛盾。基于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等调查统计资料,分别从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参加社会保险、劳动安全条件、侵害农民工休息权、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对《劳动合同法》视野下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正视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现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他们在总体上仍处于“不体面”或“欠体面”的劳动状态中。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体现了让每个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价值目标,它既是尊重和保护劳动者人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正对待劳动者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条件,也是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型的必然要求。同时,农民工群体的新变化使得“实现体面劳动”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劳动权利长期没有得到尊重和保障。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确立了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政府的责任,从而使农民工作为劳动者的权利保障有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因此,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宣传,普及劳动合同法知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利,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的劳动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农民工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适用范围;二是强化用人单位缔约责任,杜绝农民工事实劳动关系,降低农民工短期、临时合同的签订率,倡导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大对农民工试用期的保护力度,明确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惩罚力度,并从细则上加大了对农民工的保护,从而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三是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劳务派遣做出了明确规范。但其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一是对劳务合同或者雇佣合同的调整,二是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18日,因涉嫌受贿罪,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副厅长杨锦福在贵阳市中级法院受审。检察机关指控,杨锦福利用职务之便,在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工作中,通过批准相关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学校成立、批准取得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定点资格、批准增加培训指标等方式,多次收受他人贿赂87.2万元。  相似文献   

6.
针对建筑领域用工特点,泉港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协同各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一是加强管理。印发《关于协助做好炼化一体化项目工地园区农民工工作的函》,要求各施工单位主动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处理好劳动争议,及时调解消除隐患。今年来,共协调解决一体化劳动争议案件10起,处理突发事件1起,涉及人数80人,涉案金额373455元。二是加大劳动监督力度。把园区内建筑、设备安装、装修等容易引起拖欠工资领域的单位列入监察重点。三是落实保障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严格执行职工工资预留金,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等制度,规范建筑市场用工管理,贯彻落实相关规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监督执法力度,特别是对于劳动保障部门来说,要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列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政报》2009,(2):16-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加上元旦、春节临近,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开始集中返乡,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印发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工资收入大幅增加,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较快增长,劳动保障权益维护明显加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关心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但目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不强,劳动保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仍然较小,大量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还未落户。  相似文献   

10.
不让任何一名在晋江的农民工因企业恶意欠薪而蒙受损失!这是晋江市对农民工的承诺。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保障,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工作效率,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晋江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对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致力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及2021年新青年市民群体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描述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并重点分析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影响因素的时期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青年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有所改善,表现为其在业比例较高且较为稳定、职业层次略有提升、就业稳定性有所改善、工作收入持续增加、劳动保障水平在波动中上升,但是也存在工作强度普遍过高、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和队列差异依旧明显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变化是农民工就业保障政策和教育事业发展等宏观背景以及个体人力资本、家庭经济禀赋和家庭压力等微观因素共同形塑和影响的结果。因此,本文认为需要健全劳动权益保护机制、构建多元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个体化”向“家庭化”转变,以切实和系统地推动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份以来,上杭县在外务工农民工纷纷提前返乡。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全县不再回到原工作岗位的返乡农民工达4500人左右,为山区就业增加了压力。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在家乡重新实现就业,上杭县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六条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和“春风送岗”活动;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免费为返乡农民工送技能;三是开展创业培训,鼓励返乡农民工回家乡创业;  相似文献   

13.
张智灵  周慧红  白亮  常君萍 《群众》2008,(10):85-86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必须加快完善劳动关系调整的长效机制,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0,(4):63-63
据人民网报道,当前我国正处于劳动争议多发期,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冲突性增强,且多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涉及人数多,主要包括农民工、女职工等.处理难度大,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5.
短工化是青年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重要表现。频繁的换工以及间歇性自愿失业既是青年农民工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其个性彰显的具体体现。在个性彰显的背后,是青年农民工对生活价值以及对劳动意义理解在起作用,也是导致青年农民工短工化个体原因的内在逻辑。体验式的打工归宿、个体性、舒适化的生活价值观体现出青年农民工对城市打工生活"奔头"的异化理解。对劳动意义的扭曲认识以及劳动与生活关系的紧张化,导致辛苦劳动与有闲生活的关系对立化,且难以调和。劳动与生活的交替进行成为青年农民工调节劳动与生活关系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障世界》2008,(9):64-64
7月16日,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申奉澈到北京向国务院农民工办汇报工作。 同日,吉林省政府副省长竺延凤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有关问题。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崔力夫参加。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近日组织对在武汉的农民工进行了免费体检,发现在1.4万名接受体检的农民工中,竟有40%左右的人在带病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吉林省决定从2010年3月1日至5月31日。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  相似文献   

19.
“谢谢劳动保障部门,支付了我的工伤保险费,让我得到及时的治疗,身体很快康复,现在又回到了工作岗位。若是我们这些农民工没有工伤保险,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农民工工伤也能得到社会保障真好!”笔者日前在上杭光华照明有限公司了解情况时,该公司女工范玉娣知道我们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时,拉着我们的手,向我们说了这番话,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保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对此都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深入做好农民工稳定工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稳步推进《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