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缝隙政府"理论以"管理主义"的哲学来解决由老管理主义所造成的政府管理中的割裂性、碎片化问题,它是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种扬弃。在引进无缝隙政府理论之后,我国以无缝隙政府理论来再造政府的改革逐渐在全国推开。但由于我国在推进改革中对无缝隙政府实施的前提了解不够清晰,使得改革并不顺利。从无缝隙政府理论产生前几十年间OECD国家的政府机构改革实践来看,我国主要忽视了对决策执行的两分;忽视了政府完整性提供服务的组织模式中还有诸多私法性组织;忽视了一些组织模式主要以权威性绩效合约为导向。在未来的无缝隙政府改革中,首先应该创造这些前提条件,然后将7种管理工具严谨、规范地实施。  相似文献   

2.
政府再造理论意蕴深远,从组织再造、公共服务绩效改善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新等,其主旨是将企业家精神引入公共部门,建立弹性化的、具有应变力和新精神的政府组织,藉以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政府再造的理论对于各国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企业化预算、新绩效基础预算等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方法,可为我国财政预算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进而推动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框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再造理论最初源于企业管理,即企业再造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深入,再造理论也被引入政府改革当中,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的口号和运动。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与政府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甚至可以说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因此,再造理论在政府改革中的运用,需要进一步地分析其所蕴含的理念与精神实质,政府再造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民为导向、重视服务和绩效、强调流程整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政府组织应该服务于顾客公民,应该确立“公民第一、客户至上”的原则,为此目的,要明确政府组织行政效率的重要性。依据企业组织再造理论,再造是政府组织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途径之一。根据政府组织再造理论的要求,我国政府组织再造应遵循有关步骤,并需要注意有关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行政改革是时代所需,西方自20世纪末期并延续至今的政府再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而我国的“大部制”改革尚刚剐运筹,在经验中学习,在经验中成长。通过分析西方政府再造的得失,发现真实,借鉴于今日。探索适合我国“大部制”改革的路径,为我国推行的“大部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分析“大部制”改革在实践中的路径选择,为“大部制”改革的深入推行提供务实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政府流程再造作为现代政府改革新兴路径之一,其产生来自特定动力机制的催动,并相应具备了独特的目标价值和意义.这是政府流程再造鲜明政治属性的直接体现,也是改革中理解和实施政府流程再造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政府部门协调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保障,协同政务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政府组织结构要求厘清政府流程再造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关系,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政府流程再造,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推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流程再造:中国政府流程再造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政府流程再造集中体现为公共服务领域的流程再造并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伴而行,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服务流程再造也从最初的自发状态逐渐走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具体体现为其改革理念的完善、目标的提升、重点的转移、范围的延展、模式的升级和分权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建立内生服务型政府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务型政府要求从制度创新的高度进行政府管理流程再造的改革。中国在管理流程再造上需要进行这样几个方面的改革 :权利还原与多元权利的社会结构再造 ;权力制衡与权力的自动监督机制再造 ;权力下移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再造 ,规范、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程序再造 ,政府文化创新与建立学习型政府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顺应全球化政府改革再造的潮流。适应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在价值诉求。树立"以民为本"的政府观,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府文化,克服传统行政体制和传统文化的羁绊,从而实现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