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前,在北京天安门爆发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半个世纪以后,在同一个地方,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五”运动。这两个伟大的政治运动,在我国的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四五”运动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上来创造了应有的条件。两个不同时代的群众政治运动都极大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要求彻底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一批先觉的女性特别是女性作家们率先放弃了传统的精神皈依 ,以全新的参与者姿态积极投入了妇女解放运动。她们以其个性化、性别化的审美观察开始了新一轮的精神成长征程。她们的小说展示了辗转于男人与女人两个世界的艰辛与曲折。种种灵魂的扭曲与人性的失真 ,反映了女性心灵世界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一批先觉的女性特别是女性作家们率先放弃了传统的精神皈依,以全新的参与姿态积极投入了妇女解放运动。她们以其个性化、性别化的审美观察开始了新一轮的精神成长征程。她们的小说展示了辗男人与女人的两个世界的艰辛与曲折。种种灵魂的扭曲与人性的失真,反映了女性心灵世界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法学》1989,(4)
“五四”运动70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呼唤民主,至今仍在呼唤。可是,现在有人主张“新权威主义”,寄希望于圣明的领袖或领袖集团的专断,这当然是从“五四”精神后退。如果说中国需要权威的话,最高的权威就是宪法,最高的权威机关就是全国人大,舍此不应再有其他任何“最高”权威。党也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相似文献   

5.
俄苏时代的女性革命家柯伦泰夫人的妇女解放理论和小说创作的汉译,在"后五四"时代的中国掀起了巨大的翻译和阅读潮流。其理论和创作中所提倡的"新道德",将肇始于近代的妇女解放运动,推向了高潮。柯伦泰夫人在理论和小说创作中所构建的"革命加恋爱"叙述模式,引发了中国现代左翼文学的"红色罗曼蒂克"创作。但是,中国现代左翼罗曼蒂克创作,并不是对柯伦泰夫人的简单复制,其在构思故事、表达价值立场的过程中,受到中国革命的具体语境和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既有模仿也有变异和创新,其审美内涵也较之于柯伦泰夫人的表达,更加的丰富复杂,也更加的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在北京"五四"学生运动爆发后也迅速投入到这场爱国运动中。"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主要以游行示威、公开演讲、建立社团和抵制日货的形式展开。本文主要从"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爆发的背景、学生运动中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形式及"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的特点以及其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来厘清"五四"时期南昌的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三·八”节,就要继承和发扬妇女先驱的革命精神,进一步促进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她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和男子同等的权利。但是,“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并没有完全消除,歧视、迫害妇女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证》2014,(5):64-65
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为继承五四传统,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立足本职、爱岗奉献、建功立业,2014年4月18日,中国公协青年工作小组组织秘书处青年干部赴北京市恒信公证处开展“迎五四走基层”调研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无政府主义这一社会学说在“五四”时期对中国有重大影响。无政府主义的整体性社会否定态度、整体性的社会改造方式以及浓厚空想性的社会理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起了启蒙作用,从而也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0.
<正> 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丁。半个多世纪以后,我们仍然要隆重地纪念这一运动,是因为当时那种努力打破封建传统束缚,主张“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精神还需要我们大力地去发扬,是因为当时所倡导的科学和民主至今仍是我们必须不断奋斗去争取实现的目标;是因为当时的青年人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热情至今仍非常值得我们崇尚。  相似文献   

11.
《中外法学》1990,(3):9-15
<正> 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既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也是一次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高扬起的民主和科学精神,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特别是经过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先驱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改造,已发展成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翻身解放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的今天,我们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把自五四以来已经植根于、磅礴于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胜利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法学》1989,(4)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的70周年。“五四”运动揭橥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反对严重阻碍我国进步和发展的两大病根:愚昧和专制。现在七十年过去了,我国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然而,无情的事实告诉我们,科学和民主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为之奋斗,促其实现的目标。打着“文化大革命”旗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批判孔孟儒学成为社会时尚,然而,作为新文学重要一员的许地山却对儒的精神多所褒扬,他认为“儒教里头,积聚了许多可贵的道理”,很值得人们努力寻绎,发扬光大。他所寻得的儒的精华便是所谓的“君师理想”,他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这种所谓的“君师理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的精神家同是在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论建党初期形成的“五四精神”,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历史文本 ,“五四宪法”展示了现代宪法之理念及理想 ,其内在体系具有逻辑自洽性和价值合理性 ,然而作为一个制度实体 ,“五四宪法”的外在运行却遭遇无以化解的困境。“五四宪法”遭遇困境之根源在于宪法认同之缺失与宪法权威之缺位。鉴于宪法之为权威所凭借的民主、法治、人权等价值理念未被习识和采信 ,以宪法为最高权威之法治未能成就 ,在宪法文本和社会现实之间于是出现断裂。“八二宪法”秉承“五四宪法”的价值理念 ,因而“五四宪法”的历史境遇对当代宪政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如鲁迅所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包含着挣扎和战斗。”①散文发展之快,成绩之显著,也是公认的。一九二七年,朱自清在总结“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时说过:“散文的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方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②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看到这样一幅漫画:威风凛凛的楚霸王指着黑板上的“民王”两个字对人说: “我就是民主少了一点,”这“一点”之差可谓大矣。考“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尚书》里的一句话: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这里的“民主”指的乃是“民之主也”,也就是“皇帝”,和“民王”的意思还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到了“五四”革命运动时期, “民主”一词被用来翻译英语  相似文献   

18.
1919年由北京高校青年掀起的“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过的姿态,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序幕,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了纪念这个青年人觉醒的日子,我国将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今天,这个特别的节日再次悄然向我们走来。为了给我们青年律师创造一个感怀“五四精神”的空间,本期《中国律师》专门策划了“五四”特别专题——“青年律师话律师”。对诸如律师的现状与未来、使命与责任在青年律师的心目中究竟是如何被诠释的,青年律师又是如何定位、怎样从事律师职业等问题,青年律师借此机会发出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回音。或许这些回音远比不上海浪拍岸的澎湃气势,但仍是那样的清脆而响亮、悠长而美妙!——编者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与法治精神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道德滑坡、法律松驰、司法腐败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经济建设中难解之题 ,对于出现这种法治困境的原因 ,学界众说纷纭。本文认为这是传统文化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症状 ,是儒家伦理对法治精神的消解和化约。儒家文化中的等级伦理、宗法伦理、和合伦理与法治精神格格不入 ,严重阻滞着法治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的实现。法治建设在此文化土壤上进行 ,必然会出现“逾淮成枳”的现象。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文化改良 ,回归“五四” ,完成“五四”未竟之业。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揭开了序幕。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