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必要性:一是成文法存在固有的缺陷,二是司法解释不足以弥补成文法的缺陷。判例制度的建立能够极大提高法官的素质,可以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判例制度的引入有助于法律的普及。在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可行性:从世界范围看两大法系正在走向融合,从我国历史上看存在判例制度的传统,判例制度与我国立法体制并不矛盾。我国判例制度的建立必须从判例的效力、判例的发布、判例的制作与筛选、判例的运用、判例的清理与废止等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
判例法制度虽然是普通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制度,然而在两大法系日益融合的今天,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成文法自身的不足,我国建立自己富有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尽管我国自古以来就以成文法为本位,但亦存在着自己的判例法传统,这一历史事实无疑为我国建立判例法制度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养料。  相似文献   

3.
判例法制度虽然是普通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制度,然而在两大法系日益融合的今天,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成文法自身的不足,我国建立自己富有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尽管我国自古以来就以成文法为本位,但亦存在着自己的判例法传统,这一历史事实无疑为我国建立判例法制度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养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行政法秉承了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传统,不承认行政判例的正式法源地位。但是随着现代行政领域的拓展,行政事务大量增加,行政法律关系日益复杂,单一的成文法制度已经难以应对这种局面,与此相对,判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承认和采纳。因此,我国应当适时建立行政判例制度,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从而推动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的法律,就外部形式来看,可以分为成文法和判例法。而事实上,成文法和判例法相结合的“混合法”早在中国两千年前的西汉王朝即已存在,在当今世界各国亦呈发展趋势。“混合法”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具有单一成文法或判例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混合法”的法律样式代表着世界法律发展的未来,我国法律现代化也应采取“混合法”样式。一、成文法和判例法在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中的混AD成文法在我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占有突出地位,这是共识;但是,判例法在我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亦…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行政司法判例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现代化要求我国对行政司法制度予以重构 ,WTO框架下以保障私权、限制公权为基础的司法理念将主导我国行政司法制度改革的方向。先行建构行政司法判例制度 ,使行政司法判例具有法源性 ,将能不断发展法律 ,有效弥补成文法的不足与僵化 ,促进行政法制的发展 ,实现立法、司法与行政权力的合理分工 ,也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该文从不同角度论证分析创制行政司法判例应遵循的原则 ,并提出在我国法律体制框架内先行建构行政司法判例制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因成文法的滞后性、抽象性、原则性等问题,当前司法裁判中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案件得出不同的裁判结果,有可能加剧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仰危机,而指导性案例能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提高法官的法律适用能力,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其最根本的要求是要服务于社会大众,法律仅仅是社会主体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司法工作必须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民众的需求是法院不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亦应当体现司法的大众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刑法有多处可以考证确实存在着罪刑法定,但古代刑法的罪刑法定只是一种思想,尚未形成法律原则。以成文法为载体的古代罪刑法定思想,在君主专制制度的作用和礼刑并用体制的冲击下,未能取得显著的成就,而后被西方的罪刑法定思想所取代。后者成为我国现代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的最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案例指导制度强调"指导",目的在于当法官审案遇到成文法规定得不够清晰又暂无法律可依的情况时,使其可以有所借鉴,这显然不是要求以判例作为法律依据的。案例指导制度对审判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节约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预审立法制度的形成预审制度是关于预审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预审”是同“审判”相对仗又联系的一个法律名词,原意是指法院开庭审判前对被告人的预备性审理,或称事实审。预审制度规定为诉讼程度,最早见之于成文法的判前对被告人的预备性审理,或称事实审。预审制度规定为诉讼程序,最早见之于成文法的是公元1808年的《拿破仑刑事诉讼法典》。我国预审制度的雏形始于奴隶社会的鞫狱方式。人民民主专政的预审制度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机关的暂行程序》的训令中提出建立司法预审程序。抗日战争时期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法文化视野下的刑法解释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法解释目标上,主观解释论虽然对于维护刑法的权威性至关重要,但它不仅不利于国家刑事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反而会加刷二者之问的冲突;客观解释论虽然可能使刑法解释偏离刑法立法,进而削弱刑法立法对刑法司法的制约,但对国家刑事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大有裨益。因而,就具有丰富的民族习惯法实践且法治贫困的我国民族地区的刑事法治发展而言,在刑法解释目标上应当坚持“客观解释论为主,主观解释论为辅”的综合解释论。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主要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成文法或判例形式在刑事诉讼中确立了比较完善的无证搜查制度,而我国无证搜查制度的立法却十分粗略,有违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以致司法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我国的无证搜查制度应当加以改革和完善,以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契合。  相似文献   

13.
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实质性不平等地位揭穿了解雇和辞职之间的表面上的对等关系。现代劳动法要求保证雇员的辞职自由,限制雇主的解雇行为。因此,解雇必须证明其理由。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法主要是采取了列举式立法,而法官的司法创造功能则受到限制。与之相反,法国法则采取了概括式立法与法官个案判断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了一系列的判例,从而逐步地确定了解雇理由的类型。法国法的模式可以使得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紧张能够不断地通过司法判例而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14.
成文法以填充的方式实现对法制的完善,判例法以生长的方式实现对法律的完善,这两种方式都各有优缺点.实践中,西方两大法系采取将成文法与判例法有机混合的方式来实现对法制完善.由于起主导作用的法律传统的影响,成文法和判例法在两大法系国家法制完善的具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地位是有所不同的.两大法系的实践证明成文法与判例法的适当结合是完善法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周礼》中的“悬灋象魏”是统治者公布治理国家的一些制度性安排,一些学者从“成文法”的角度,认为春秋时期“郑铸刑书、晋铸刑鼎”是中国最早公布成文法之举措,从而怀疑其为晚出或是理想中的制度。其实,从史籍记载分析可知悬象之制由来已久,只不过《周礼》烦琐地描述很大程度上确实带有理想成分,这也反映了作者希望法令公布,并由官府进行宣传解释,以便让百姓知法守法的愿望和要求。事实上,“象魏之灋”也是由国家机关按一定程序编纂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并且朝廷在悬法象魏之后,有关部门的长官还要率领属员前往认真观读,说明也是公布了的成文法。因此,“象魏之灋”以及“铸刑鼎”、“铸刑书”这种使法律条文化、固定化的行为,不仅保留了政府对刑法的最高解释权即只有统治者所颁布的成文法条才是真正的法律,还确立了君主任意定罪处刑的特权,从而使法律与君主的罪刑擅断权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日前,违法强制拆迁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成为规模性、颠覆性破坏宪法和国家其他基本法律以及严重损害公民基本权利的一大社会公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究其根源,以规范拆迁行为的龙头法规——2001年6月15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主的拆迁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为此,应从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对城市房屋拆迁制度进存完善。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中国法治遇到了新的问题,主要是司法理念含有太多政治因素,而司法过程中包含着太多的人情等因素,法律效果反而变得不重要了,以至于法律不能以自身独立的方式调整社会关系。我们不反对法律工具主义,也不反对法律与政治之间的正常关系,但法律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司法活动不能违背自身的规律和逻辑。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无疑对司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要想使其更好地发挥理念的指导作用,我们就必须认真探寻其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法律的政治化和政治的法律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法治不等于政治,与政治有密切关系,法治对政治有约束作用,法治离不开政治的指导。然而我们必须清楚,法治服务于政治不能抛开法律的规则和程序来片面地追求社会效果。如果离开法律方法——这一基本的司法规律办案,将会彻底断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行贿人的证言在受贿案件的证据体系中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旦行贿人翻证,与其证言相关的犯罪事实极有可能因无法做到“供证一致”而难以被认定。基于避免惩处危险、维护人际关系、平衡个体情感等特殊因素的考量,行贿人证言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其往往围绕案件的构成要件事实和取证程序等进行翻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完善了刑事证据制度、辩护制度等诉讼制度,但同时也给司法机关应对行贿人的翻证问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此,可从具体操作和制度设计两个层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期间体现了行政和司法的效率。我国因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行政法律中期间制度的规定显得零散、混乱。主要表现为期间计算中起算点的不统一、期间决定主体不明确、单行行政法律、法规、规章中的期间与诉讼法之间的期间缺乏协调、整合。建议尽快完善立法,通过制定行政程序法和修订单行行政法律、法规的方式,建立统一、高效、科学的期间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须澄清: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在本质上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规范性诉求,而不是力量对比关系;宪法研究方法与宪法教学方法虽有紧密联系,但仍不应忽视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