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城市化建设与经营必然导致房屋拆迁 ,但拆迁事关民生 ,因而完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 ,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成为关注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以现行城市房屋拆迁条例为基础 ,但该条例在拆迁目的、拆迁依据、拆迁程序和拆迁补偿安置等方面存在正当性缺失 ,致使该法规实施效果不理想。补正这些缺失 ,是完善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基本要求 ,也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避免“拆迁之痛”  相似文献   

2.
城市房屋拆迁的合法性及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实质上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托,被拆迁人和政府之间强制缔约的经济行为。由于我国法律规定不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的前提即对公共利益的评判标准模糊。实际操作中,房屋拆迁的补偿原则、范围、标准以及补偿程序等一度引起人们的质疑和不满。当务之急是从城市房屋拆迁的现状和法学分析入手,通过对实践中房屋拆迁合法性的质疑,结合在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力求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是涉及到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及被拆迁人三者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城市房屋拆迁行为进行审批,这是整个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第一环节。因此,房屋拆迁许可行为合法、公正与否直接决定拆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被拆迁人的私有权利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而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利于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完善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4.
城市房屋拆迁实质上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托,被拆迁人和政府之间进行强制缔约的经济行为。由于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的前提即对公共利益的评判标准模糊;实际操作中,房屋拆迁的补偿原则、范围、标准以及补偿程序等一度引起人们的质疑和不满。作者在第一手数据的支撑下,从城市房屋拆迁的现状和法学分析入手,通过对公共利益内涵的界定,对房屋拆迁补偿中补偿原则、范围等的研究,力求结合在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拆迁制度在《物权法》实施之后面临去留和改造难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可能的出路在于实施双轨城市扩建制度,既要给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征收房屋、收回土地的权力,也要给有能力的开发商协商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进行商业开发保留途径。商业目的“拆迁”用地具有继续沿用现行拆迁制度的可能性,但必须对拆迁规则做进一步调整,政府必须退位,将其完全变成拆迁入和被拆迁人协商解决的民事安排。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户邑 《理论前沿》2005,(4):32-34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制度。本文分析了现行的拆迁制度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提出了通过事前公示制、补偿听证制、公开招投标来规范拆迁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拆迁中,大量的纠纷产生于对被拆迁房屋的补偿上,这与我国现行拆迁补偿制度还很不完善不无关系,本文试对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房屋拆迁问题求解的思维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房屋拆迁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多数学者把房屋拆迁问题简单界定为存量土地配置问题,并以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区分,民事行为与行政行为的界定作为制度重构的起点,作者认为这一分析过于简单,无法回应现实需求,而从旧城改造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房屋拆迁制度是一条接近真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强制拆迁是近些年来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究其根本,在于其所依据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存在缺陷。我国应废除涉嫌违宪违法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拆迁法》,在立法中明确强制拆迁的概念、内容,严格区分公益拆迁与商业拆迁,为强制拆迁设计切实可行的程序。  相似文献   

10.
蕴涵平等、民主、自由和契约理念的和解制度在拆迁补偿争议解决机制中的引入,对于有效化解拆迁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拆迁补偿争议和解制度之有效运行尚面临行政价值观念错位、行政和解体系和制度缺失、拆迁补偿争议和解自身制度不完善、房屋拆迁制度设计不合理、相关配套制度滞后等诸多困境。为此,应在转变行政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使我国拆迁补偿争议和解走出困境,有效运行。特别是要制定《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法》,改革完善房屋拆迁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退一赔十”是对我国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误读。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基础法律关系是产品责任,客观要件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符合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观要件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者具有故意。在食品生产经营者均具有故意之时,应对惩罚性赔偿承担连带责任。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应适时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进行修改,将赔偿数额修改为按补偿性赔偿的倍数进行赔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年鉴人民调解统计数据勾勒了1986年以来人民调解解决纠纷数量变迁的“U”形轮廓,诉讼分流、社会结构转型、人民调解制度自身的不足是导致2002年以前人民调解制度式微的三大基本因素,而官方推动下的制度革新则是2002年以后人民调解制度重新焕发生机的主要原因。“后诉讼时代”人民调解制度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作为一种广受社会关注的新的社会现象和法律现象,是当下中国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热点问题。由于研究者视野和角度的不同,公益诉讼尚存诸多争议。需要深刻反思的是:表面上看,目前关于公益诉讼的研究与实践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公益诉讼大多还停留在观念促销的层面,它还没有触及那些应当被认真对待的实质性问题:公益诉讼的概念如何界定,公益诉讼的定位如何安排,公益诉讼的理念如何塑造,公益诉讼的制度如何发展。可以说,上述问题不仅构成一个健全公益诉讼制度应有的基本内容,也是有效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亟待破解的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警察心理训练是提升警察身心健康水平和工作绩效的一种有效形式,近年来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全国许多公安队伍的教育训练活动之中。文章总结了目前我国各公安机关对警察进行心理训练的基本现状,并指出了在训练对象、训练内容、训练方式方法、训练教官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且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展望了今后我国警察心理训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品质,在继承前人、基于现实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手段,确立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方针,形成了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理论,对于推进现阶段正在大力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人干扰他人婚姻关系是否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我国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争议。然而,通过对台湾法和德国法上两种完全不同的法律规定进行比较可以得知,第三人是否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实际上是由一般社会观念及民众的价值判断所决定的。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律中所体现的法律价值、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制度的目的、负面风险的发生以及干扰婚姻关系行为的价值评判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我国不应当要求第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与此同时,笔者也对受损害配偶受欺骗抚养非亲生子女的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着不足,现实婚姻生活中也有建立婚内侵权责任制度的需求,但不能用婚内侵权责任制度修改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中的离婚要件。婚内侵权责任制度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并行的两个不同的制度,有着不同的功能、构成要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均数以十万计,大量交通事故及其严重的损害后果,带给交通事故直接当事人(包括侵害者与受害者)无法承受的压力,也使交通事故的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认定赔偿责任主体方面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审判实务中,部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认定赔偿责任主体不当。本文通过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和责任主体确定标准的分析探讨,理清实践中赔偿主体确定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多个法律文件对劳务派遣的雇主责任进行了不完全一致的规定。根据遭受损害的对象的不同,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被要求承担责任的轻重不同。此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关于造成被派遣劳动者损害的雇主责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原来双重雇主相互连带改为劳务派遣单位对用人单位的单方连带。当劳务派遣单位致劳动者损害时,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与劳务派遣制度的目标相悖,而派遣单位能够充分承担对被派遣劳动者的赔偿责任。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单位的责任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医疗纠纷包括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是医疗机构为患者实施医疗行为后,患者有损害而产生的纠纷,它以医疗服务合同成立生效为前提,但我国《侵权责任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而主要以责任类型、因果关系等要件来认定医疗损害责任,这使法律适用者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做出错误判断。文章通过一个急救案件,指出医疗纠纷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