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杨鹏星 《学理论》2012,(1):112-113
在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国家日益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今天,农村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得到创新性发展。对影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对我国农村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社会对图书馆的冲击,改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使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变得极为重要。数字图书馆建设已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中小型城市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任务更是重中之重。对中小型数字图书馆及基于数字资源的服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梅 《理论导刊》2007,(10):91-92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政府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宣传和引导;采取政策优惠措施激励运营商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农村信息资源,搭建农村信息平台;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培育。  相似文献   

4.
高校馆藏资源提供利用是建设地方文化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高校图书馆在弘扬和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并定位好服务角色。2006年起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主动对接地方文化建设,面向社会读者陆续开放其馆藏资源。总结安徽科技学院馆藏资源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经验如下:转变思想,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利用馆藏资源主动对接地方文化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开放馆藏资源;实现了高校馆藏资源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与互动。  相似文献   

5.
彭捷 《学理论》2013,(13):169-170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和支撑力量,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数字化和信息化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图书馆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积淀,不仅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投射,而且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文化载体,往往和学校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相一致。在数字化背景下发展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中,对农民信息权利保护、农村信息资源利用、农村信息市场的规制等方面缺乏相关法律政策支撑,严重影响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具体国情出发,用法治的视野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合理定位,分析我国新农村信息化过程中的法律制度困境,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完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这其中,加强农村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基层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种种制约因素。为此,要加强政府对基层图书馆的领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与培训,造就高素质的信息服务队伍;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及信息利用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8.
读者资源蕴含着知识能力、社会关系、协同合作等因素,是图书馆取之不尽的发展资源。新时期党校图书馆呈现"专家型、外延型、忠诚型"三类读者资源的类型和特点。作为思政文化建设主体的党校图书馆要获得既有广度也有深度的资源,光靠挖掘图书馆自身内部资源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党校读者资源的独特性和功效性,积极开发调动读者资源,扩大图书馆资源视角,将读者资源建设真正纳入到党校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金慧芳  徐恭旭 《学理论》2014,(11):251-252
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弊端,在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要从提高馆员素质、提高资源信息化程度、加大数字平台建设着手。  相似文献   

10.
周建丽 《学理论》2012,(22):124-125
农村在我国的资源和其他供给方面一直处于弱势,特别是在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物质、技术和人员严重短缺的农村,其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受到诸多阻碍。只有加强立法,以法律的手段才能保证信息化在我国农村更加顺利地进行。主要从农村文化信息化立法的必然性出发,以立法应涉及的主要内容为重点,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结构、建设主体、建设资源、乡村文化四个维度,提出了一个乡村建设的尝试性分析框架。通过梳理我国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沿革及其主要特征,进而从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基本公共服务供需平衡性、行政管理事项强度、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乡村建设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新中国的成立是百年乡村建设的分水岭,乡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和农业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乡村建设的两次转折点,为乡村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更需要在国家资源、权力下沉与乡村社会的自主治理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2.
马丽娜 《学理论》2010,(4):53-54
传统文化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其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其二,传统文化有利于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自治组织;其三,传统文化有利于积累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其四,传统文化有利于制定农村环境保护部门的政策;其五,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其六,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现状,并从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当前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本的资源优势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重要举措。而由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城市优先发展策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非正规就业等原因,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故而,笔者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从而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培养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意识,实现农村的内源性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一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为例,探讨了以退休干部牵头的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力量助推乡村内源性发展的策略和路径。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融入-培育-助推”的行动逻辑来助推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具体表现为:社会组织通过融入国家政策体系、地方行政体系和乡村社会体系,引入外源式资源培育农民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和集体行动能力,助推村社实现产业和治理的组织化,推动农村内源性发展。这种发展路径与社会力量不同阶段的助推策略相呼应,且各阶段相互交错,是一个双向非线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力量促进了外来资源引入与内生动力培育的融合,实现了村庄的内源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韩广富  刘欢 《理论探讨》2020,(2):137-143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关乎农村社会稳定发展,还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农村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这不仅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诸多机遇,还使其面临农村集体经济式微、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减弱、农村文化发展失魂、部分农民不良陋习与"等靠要"贫困心理滋生等现实挑战。有鉴于此,巩固、扩大乡风文明建设已有成果,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主要抓手、以获取农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信任为突破点、以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移风易俗实践活动为主要治理手段、把消除贫困农民精神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积极探索乡风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Since the early 1990s, culture has come to be recognized as a significant regional development resource in China. This paper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cultural strategies of development have ameliorated or exacerbated the government's increasing inability to provide for the public's basic needs. Specifically, it asks: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China's cultural strategi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for local-level governance? Three case study villages in Guizhou are examined, each revealing different ways that villages have engaged stat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each with different outcomes. I argue that cultural strategies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introduce a capital logic that greatly influences village governance. Cultural strategies create economic value where none before existed and thus initiate new struggles over ownership among villagers, state actors and entrepreneurs. The privatiz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has presented new challenges to village governance even while it has been promoted as both an answer to the fiscal challenges faced by many rural communities and a ke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kind of rural citizen.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looks at some recent changes introduc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Nigeria which seek a return to civilian rule in a stable polity. A first step in this policy has been completed with the election of chairmen and councillors at the local government level. The stated purpose of this initiative is to encourage ‘grass roots democracy’, which is expected to mobilize local action for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t is envisaged that local politicians and local administration will work together to this end. The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policy for the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in Northern Nigeria, in which the predominant need is for rural development. The resource and management issues that arise for local government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olity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following headings: finance, material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and political relationships. The measures adopted appear radical, but have not led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local government can easily predict what resources will be available to it. The question that is addressed is how, in an uncertain environment, local governments might use the powers and resources that are within their control to facilitate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rn States. Suggestions are made as to what a management agenda should be and how this might be achieved through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improved training.  相似文献   

19.
农村流动人口群体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进入到城市中的农村流动人口,收入成为影响其医疗消费支出的最主要因素,人口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与其对城市医疗服务使用和消费支出的相关关系都不显著,年龄和家庭的特殊结构以及广泛地缺乏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保护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反映出农村流动人口在医疗资源分配与社会权利享有上的不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20.
李红兵  严蓉  赵静  杨从尧 《学理论》2012,(13):20-23
成都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它以实现城乡统筹为目标,欲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形态,建立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城乡互动,共同发展。成都改革存在经济实力不强、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农民问题和农村产权等需要解决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大力提升农村经济实力,加快户籍改革立法进程,规范农村产权流转,培育市民文化,各方面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以实现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