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村大学生户籍管理制度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基础.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户籍制度的本质和功能决定了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中的高校农村大学生户籍制度改革所面对的难题。分析重庆市统筹城乡万体化农村大学生户籍改革,探询农村大学生户籍的制度价值,为中国农村户籍大学生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蓝本。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是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价格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以及财税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5)
城市与乡村有差别地发展,造成了城乡失衡的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就是要从整体上统筹城市与乡村,破解二元分割的格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三个目标,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发展局面;要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一体化真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的重要载体。城乡公共产品一体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因此,合理满足和优先提供农村农民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加快推进城乡公共产品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均等地共享基本公共产品,才能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缩小城乡差距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8,(40)
政策引导、产权驱动、依法施政,成为成都新阶段农村改革突破的"三大利器" 一年前的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项战略布署要求两地"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户籍制度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在缓慢发展中依旧存在着各种问题和弊端.这样不仅影响到城乡二元化的快速协调发展,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国民待遇和社会权利上的不平等,无法真正实现和谐公平的城乡统筹,因此讨论户籍制度应该如何改革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更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战略关键点。资源型城市因建立和发展的特殊性,逐渐形成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优势下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以大庆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在城乡发展中显现出来的各种矛盾关系,提出在统筹城乡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户籍制度、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及均衡公共服务等对策来协调城乡关系,以期为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芳 《理论导刊》2005,(5):60-62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繁荣的重大战略思路。要明确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依据,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最终实现振兴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是“五个统筹”的基础,其实质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一规划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以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坚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及未来更长时期,中国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需要我们认真借鉴其它国家城市化和农村发展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根植于现阶段中国城乡发展现实的创造性思维,以城乡经济发展为根本动力,保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基于立足城乡发展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中国才能有效应对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通过新型城乡形态发展打破旧有城乡二元结构进而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和困境,深入阐述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资源配置逻辑,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劳动力非农转移、农民市民化进程;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适应城市资本下乡与农民财产性增收的现实需求;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衔接机制等优先发展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是我国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的历史条件所要求的。在一定时期内按不同人口比例配备代表,不但反映了共和国国体的本质,而且标志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城乡人口的融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普选的过程,一定意义上是个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政策制定、调整及其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和非农业人口的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改进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力市场演化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培育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经济改革是在城乡隔绝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旧体制下,城市国有部门人浮于事,大锅饭、铁饭碗造成效率低下;农村劳动力被禁锢在土地上,隔离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之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到非农产业,造成极大浪费和损失.劳动力市场改革基于城市"治懒"、农村"治贫"的目标展开.逐步把国有部门职工推向市场,同时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的配置效率,渐进式改革、逐步释放被压抑的生产力,这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劳动力市场培育也是城乡劳动者权利的双向调整和逐步接近的过程.改革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城乡劳动者的平等权利尚未实现.名义权利与实际权利的差异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这种权利差异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威胁.增长、稳定、公平是左右政府改革行为的三大变量.劳动力市场上的权利不平等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巨大障碍.贯彻新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正在使政策导向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的农民工住房问题——一种政策过程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政策过程的视角论述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国家政策层面的可行性,可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提供政策方向。本文从杜布林冲突的系统分析模型出发,建构“黑匣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政府分权理论等,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来检验政策方案。通过政策输入过程分析,识别形成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实质因素,并分析农民工住房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实践约束条件。通过对政策执行约束条件的分析得出:农民工住房政策的逻辑起点不是农民工住房质量,而是附加在户籍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研究认为农民工住房问题本身无法作为良好的政策问题纳入中央政府决策范围。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并允许农民工有条件地享受城市住房保障政策,或直接取消城乡二元结构,都不是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最优政策,但前者作为渐进的决策途径,还是有助于缓解社会转型矛盾的;政府应当制定改革户籍制的长远目标,并在此框架下坚持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成都市近年来大力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从大局和长远来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恒久动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这种恒久动力来自增量式基层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distinctive changes in China's rural land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have exerte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hina's rur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ain production, either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hanges of China's rural land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in the recent 5 decades. After the land reform accomplished in 1952 and the people's commune system implemented during 1952–1978, China adopted a house responsibility system, which wa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for increasing grain output and peasants’ income. Yet, it preserved the urban–rural dichotomous economy, formed in the people's commune era, which placed agriculture in a secondary position. The low efficienc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small‐scale household management, under the current rural land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stimulated the transfers of agricultural laborers to the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and cultivated land to urban land. Grain produc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China are conducted most times under the political mandates rather than the economic guidance. Although the previous rural land policies and the strict residence registration helped China to avoid problems prevailing in prime cities of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compulsorily asking peasants to grow more grain and to stay in their native land resulted in outstanding social injustice, vulnerable grain production systems, and poverty in rural areas. There are also outstanding conflicts among the interests of central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s, collectives, and peasant households. More flexible rural land policies and more strict cultivated land administrations could be solutions for improving the profitability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protecting the rapidly declining cultivated land. Compensations for the low profitability in grain production are also needed to encourage an increase in grain output and rur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目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整对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途径可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城乡关系从分离、差别到二元结构的固化,再至城乡关系的融合发展,这个历史进程部分地践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二者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实现了首次互构。新时代的城乡关系已然出现了新的变化,而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也继承更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重构了空间理论,进一步延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城乡关系的新变化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动态演进之间实现了二次互构。基于二者双重互构的逻辑,城乡关系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应汲取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时代精髓:尊重城乡发展的基本规律,规范资本与“人本”的界域;彻底翻转城乡不对等的理念,积极促成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变革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体制与机制,致力于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及向乡村领域的延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城乡融合发展的三元共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都是来自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的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针对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改变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创建了外生性发展与内生性发展两种模型。这两种模型表面上是相互对立的,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这已被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所检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客观评价了目前北京城市化所处水平,指出当前北京城市化进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二元结构调整、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两点思路:一是调整空间布局,疏解中心功能,增强郊区发展动力,优化城区发展环境;二是加强域外合作,促进资源整合,构建都市经济圈,联动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