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明清时期是贵州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贵州民族地区复杂的历史环境,客观上带来了儒学传播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民族战争、兴学校、办书院、游学、修方志等成为贵州民族地区儒学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贵州民族地区儒学发展与传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为民族文化建设注入鲜活的动力,而且加快了整个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的诗篇正是山东省泅水县如今弘扬传统文化的写照:一年前,泗水县在尼山圣源书院开设了儒学讲堂,讲授儒学经典,吸引了大批村民。一年后,书院的学者们又走进各村,每月开设两次儒学课,形成了固定的讲课制度。  相似文献   

3.
王一 《当代广西》2014,(12):60-59
正古代民主评议的序幕春秋时期,郑国办了许多乡校,也就是乡村小学。村里人经常聚在乡校里谈论国家大事,甚至评论时政得失。一些官员听到非议之声很不自在,就建议郑国卿子产毁掉乡校。子产不同意,他说,他们说的我做得对的地方,我就照着实行;他们说的我做错的地方,我就改正,这乡校就是我的老师啊,怎么能取缔它呢?子产拉开了我国古代民主评议的序幕。汉成帝时,朱博任冀州刺史,负责常山、巨鹿等10个郡国的巡视。他上任没多久,就在巡视途中被四五百个群众包围在某县的招待所里,这些人都是来向刺史举  相似文献   

4.
《群众》2021,(6)
正我国传统的书院,是传道授业的教学机构,也是研究学术和敦崇教化的重要基地。重视道德教化是书院教育的鲜明特色,其中诚信教化居于道德教化的主体地位。中国古代书院重视诚信教化的优良传统,对当代立德树人具有借鉴价值。教之以儒学经义以儒学为核心的书院诚信教育,主要通过学习书目的选定、考试科目的安排以及教学宗旨的突出来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元代文治政策的推动下,儒学地位有所上升,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图书管理机构,公私都刻印了大量的图书,但中央政府机构的图书校勘成绩平平,地方儒学和书院校勘精审,藏书家和名儒校勘成就斐然。由于政府支持,佛典、道经和医籍的校勘,都有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儒学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贵州建省后,封建王朝在民族地区广设学校、书院,传播儒学对少数民族的道德观念、政治思想等产生深远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对儒学特别是王阳明学说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儒学写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领导》2014,(6):48-49
如今,民主评议干部早已不鲜见。在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加入民意成分.是各地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其实.我国古代也有官员民主评议,而且有的朝代搞得还相当红火。是谁拉开了我国古代民主评议的序幕春秋时期,郑国人经常聚在乡校里谈论家长里短、国家大事,甚至评论时政得失。一些官员听到乡校里的非议之声很不自在.就建议郑国卿子产毁掉乡校。  相似文献   

8.
乡校     
郑国很多人到乡的学校中议论政治,有的说好,有的说坏。有个官员叫然明向郑国相子产提出建议:“取缔乡校怎么样?”取缔乡校,就是禁止谈论政治.是为了维护政权的威信。子声说:“这是为什么?人在早晚工作之余,到乡校议论政治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扎实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取缔它俄听说忠善可以减少埋怨,没听说作成可以防止埋怨。害怕埋怨,也像防止水灾。大堤崩溃,伤害人一定很多,我也不能救。不如开声、小口,把水引导出来。不许埋怨,不如把他们的埋怨都说出来,我们听了,想办法给予化解。…  相似文献   

9.
李春桃 《求索》2008,(9):180-182
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还创作了一千二百多首诗,是他深邃的理学思想与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展现。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出入三家、笃于儒学的道学性格;系于国事、关心农民的忧患意识;登山临水、酬唱交游的人生经历;传承儒学、倾心书院的教育活动。通过对这些诗歌的深入解读,以足够的事实证明,朱熹的诗歌蕴含了多层次的价值,是研究朱熹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陈抗行 《小康》2004,(8):3-3
此处指的"不同声音",不仅是指"异议"、"歧见",也是指不同的"话语方式"。 《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有大夫向子产建议:把乡校毁了!子产说:凭什么?人们 早晚聚集在乡校,谈论执政的善恶对错。其所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我则改之。这是我应该奉以为师 的啊,为什么要毁?  相似文献   

11.
书院在中国大地兴起,源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末战火不断,国家长达数十年没有学校,大批文化人为躲避战乱迁徙到深山老林,仍坚持着孔子门生梦想,仿效早已占领山林的佛、道两教,聘请儒学大师,在山间创立庭院,升坛讲学。当战乱渐远,这些文化人可以重返故乡时,却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样的庭院了,许多人便留了下来,继续读书教学。于是,唐人便发明了它们的名字——书院。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4,(11):21-23
进村讲儒学的学者:不要把自己当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赵法生: 从去年年初开始,尼山圣源书院组织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在尼山周围开始下乡讲授儒学。义工讲师团主要成员有刘示范、颜炳罡、陈洪夫、王连启、张颖欣、孔为峰、李树超、赵法生等,圣水峪镇的孟昭峰、颜磊、范国栋、李俊、种楠和张雨文等镇干部也加入到义工行列。  相似文献   

13.
湖北儒学史与周边地区及全国的儒学史相互联系,与佛、道、耶、回诸家诸教彼此激荡,相互影响,是整体学术思想史的一个部分。在一定时间期限内,湖北的儒学并不比别的地区更精彩。但湖北的儒学也有自己的特点,考察这些特点,需要做社会学、历史学的研究,还要与社会经济、教育、书院史等相联系,这都不是在这篇文章中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还只处在摸清家底的阶段,故本文只是请大家关注一些人物及其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广东民政》2008,(3):50-50
“姓氏书院”是广州的特色,清代的广州城内大马站、小马站、德政路、大塘街、榨粉街等一带云集了数百家的姓氏书院,这些个书院都不是“举人的课艺之所”,没有院长,也没有讲课的制度和上课的设备,所以被称为“姓氏书院”。  相似文献   

15.
门外,滚滚红尘涌动着顶级繁华; 门内,一卷《论语》,半杯清茶, 偷得浮生半日闲。此种情境,在商业化的时世,能有多少人出入这门里门外而游刃自如? 别的人不知道,至少谭少龙(化名)的生活和工作是正朝着这个目标方向努力前进。因为,在大多数企业主每日被下属的请示、汇报而困扰时,谭少龙正舒舒服服地坐办公室里晒着太阳,喝着正宗福建铁观音,坐在大幅的唐吴道子绘孔子画像的摹品前,和记者侃侃而谈中国儒家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站在窗前,可以望见岳麓书院的门匾。“我在湖南大学上的学,现在又在湖大附近办公司。湖大的前身岳麓书院,从北宋创办到现在,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一直是儒学重镇,儒学,是中国式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4,(8):F0004-F0004
“中国·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文化传播工作委员会、山西省文明办、省老龄办和运城市委、运城市政府主办,运城市委宣传部和盐湖区委、区政府承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南川区书院中学校位于南川城区钟楼南街与书院路交汇处,其前身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57年)的隆化书院。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经验。近年来,在坚持“一校‘品、形成亮点、办出特色”的基础上,书院中学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丰富和提升学校文化内涵,谋求更好更快增嚣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冷静 《世纪行》2007,(12):39-40
清末,武昌城区内书院甚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两湖书院、江汉书院、经心书院,时称“湖北三大书院”。兹将三大书院的有关情况,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朱火金 《台声》2001,(3):43-43
朱熹( 1130- 1200),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朱熹一生除任 9年地方官和 46天宁宗皇帝侍诏兼侍讲外,均从事教育。他生前曾竭力推行书院教育,亲手创办兴复福建武夷、考亭、庐山白鹿洞、湖南岳麓书院等书院,在书院讲学和著述终其一生,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我国古代教育和书院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与厦门隔海相望的金门,是朱熹最早办学的地点之一,岛内的“朱熹燕南书院”是朱熹最早的授课之所。宋神宗熙宁年间( 1068- 1077),金门始立都图,归统于…  相似文献   

20.
<正>这幅"画"至今犹在眼前1924年的秋天,陈灏珠出生在香港。他读的小学民生书院是教会办的学校,接着在同为教会办的香港名校培正中学读了一年初中。父亲陈国伦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