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罪犯因法律而产生,监狱因罪犯而存在,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为全面推进中国监狱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传承"挽救人、改造人、造就人"的社会主义行刑文明,努力提高改造罪犯质量,必须对监狱理念进行更新,对监狱行刑制度进行全方位创新。  相似文献   

2.
对罪犯实行“人本”管理,应该成为21世纪监狱改造罪犯工作的主题。实行人本管理,需要辩证处理好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人情管理以及个别管理.的关系,同时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以改变改造模式,真正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改造”这一刑罚的中国经验出发,结合现代刑罚发展的历史,在修正国内流行的“刑罚进化论”的基础上,以改造刑为例,对现代刑罚制度与理论的迷误及其刑罚理性的谵妄与僭越,进行了具体的工具分析和价值批判;同时,借此分析与批判,本文最后将对于刑罚问题的认识引向关于“刑罚范式”革命的思考,提出了在“刑罚范式”的意义上,现代刑罚应从“国家vs罪犯”向“刑事债权人vs刑事债务人”进行转换,以此实现从“改造刑”到“契约刑”的刑罚制度变革,走向刑事法治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罪犯改造中,正确贯彻“以人为本”,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减少重新犯罪率,使刑罚最大效益化,对于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刑事诉讼的最后环节.刑罚执行承担着惩治和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减刑、假释是刑罚变更执行的两种重要制度,源于教育刑的倡导,如果运用得当,会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稳定监管秩序,节约司法资源。运用不当,则容易滋生司法不公与腐败.使罪犯失去改造的动力和信心,甚至使司法失去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罪犯的幸福观是制约其走上犯罪道路的深层原因。改造犯罪的幸福观,是改造罪犯的重要内容。转变罪犯的幸福观,要借鉴、利用中国、西方哲学中合理的成分,综合两种文化的优点,实现“内外双修”,达到改造目的。  相似文献   

7.
周英  冯蕾 《中国司法》2009,(3):107-107
假释制度是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假释法律的状况,不仅关系到监狱机关的工作,而且涉及到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法制建设问题,更关系到刑罚目的的实现。因此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现代行刑理念的认识,以激励罪犯积极进取继而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为切入点,从调整完善假释制度入手,使假释制度法制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包括“关于战犯改造”、“我们的监狱其实是学校”、“人是可以改造的”等九部分。这九个部分可以概括为“三观”即刑罚观、监狱观、改造观,“三论”即方法论、策略论、管理论。“三观”为基础理论,“三论”为应用理论。这一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监狱刑罚执行与罪犯改造工作“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是新中国监狱制度的本质和内涵的高度概括与抽象,是我国的监狱哲学、监狱基础理论,掌握和深刻领会了这一理论也就等于深刻理解了我国监狱法规制度的立法精神、惩罚与改造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研究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既是为了总结过去,更是为了面对未来;不仅是学术研究,而且是为监狱工作在新世纪的改革发展而进行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程操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2):105-108
近年来短刑期罪犯管理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基层管教一线普遍反映的“难管地带”。笔者从改造实践出发对短刑犯概念的外延进行重新审视,提出以“罪犯身心特点标准”界定短刑犯;总结短刑期罪犯改造的一般阶段性特征;强调在现有制度条件下对各种管教措施的整合与完善,构建以“级差处遇”为核心的罪犯分级累进处遇体系,同时并行性的辅之以其他有效的监管改造措施,从而有效地监管改造短刑期罪犯。  相似文献   

10.
监外执行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指对符合法定情形的罪犯采取不予监禁.交由基层组织监督和基层公安机关执行相结合的刑法执行活动。监外执行罪犯包括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五类罪犯,该项刑罚执行制度有利于罪犯的改造.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从刑法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分析,刑法是“善良人的宪章”;从刑法的功能分析,因其具有使犯罪人免受刑法之外制裁的保障功能,可以认为“刑法也是犯罪人的宪章”。至于“(应)使刑法真正成为公民特别是犯罪人的大宪章”的观点,却存在人权保障理念植根的错误。监狱机关应当依法保障罪犯的人权,但罪犯权利保障必须符合刑法的目的,必须置于惩罚的前提下,必须体现在改造的过程中。同时,应当将罪犯人权保障放到整个国家人权保障体系中认识与权衡。监狱人民警察应当确立正确的罪犯人权保障理念,坚持监狱工作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健全监狱的行刑制度,巩固罪犯的改造成果,稳定罪犯临近出监的情绪,强化罪犯的守法意识,使罪犯在临近释放前了解、认识社会,实现由“监狱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提高适应社会的信心和能力,使监狱行刑纳入社会化轨道,19991年5月26日,上海市周浦监狱回归指导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心”成立1年以来,以“巩固改造成果、架设回归桥梁、减少重新犯罪、稳定社会秩序”为宗旨,在科学认识犯罪的基础上,结合近期犯的杜会化需要,边实践,边总结,进行回归指导。截至去年7月31日止,共有13批339人通过回归指导中心这一…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鲁西监狱在罪犯中实行的“刑释后短期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它与监狱其它罪犯改造措施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刑释后短期生活保险”制度具有四种功能,中国特色监狱人道主义的体现功能,罪犯改造积极性的调动功能,监狱秩序良性发展的促进功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推动功能,但若作为监管改造的一项措施在其它监狱中推广实施还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监狱的在押罪犯中“精神病犯”的人数不断增多,且有逐年扩大之势。以笔者所在监狱为例,目前在押犯中就有“精神病犯”17人(在原判决书中有精神疾病鉴定说明),占监狱在押犯总数的0.92%。另有11名罪犯在改造中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疾病患病现象,需进一步司法鉴定确认。监狱精神病犯的不断出现和存在,给监狱的管理和教育改造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且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为此,笔者就监督精神病犯的鉴别、管理及刑罚执行等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罪犯实行分类,建立中国特色的监管改造工作模式,是适应世界行刑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首要标准”对提高监狱改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一视角出发,加强对罪犯分类制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罪犯分类中存在分类过于简单、粗泛、分类管理制度不健全、分类未与处遇管理相衔接、分类存在明显的阻碍、干扰因素等问题要从完善罪犯分类法规制度、确定罪犯分类标准和分类过程、建立完整的罪犯分类体系、推进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面推进罪犯分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推进监狱体制改革 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监企分开”的监狱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这一改革对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作用如何,是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依据。烟台监狱率先开展了“监企分开”的监狱体制改革,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充实了教育改造罪犯的力量,促进了各项监管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有效地调动了罪犯的改造主动性和积极性,壮大了监狱经济,为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保外就医执行制度改革和完善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彤 《中国司法》2009,(3):41-45
保外就医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充分、合理地适用保外就医对于彰显人道主义、促进罪犯改造、体现社会主义法制文明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保外就医是一项复杂的执法活动,严格、依法适用保外就医更涉及法的严肃性和司法公正问题,对于法律的正义性和权威性、刑罚执行机关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正义感具有深层的影响。作者就保外就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保外就医,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的变通执行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刑罚制度的文明和进步,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但是,保外就医的适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刑罚的正确实施,损害了法律的尊严,致使罪犯逃避了应有惩罚。因此,我们要完善立法,完善执行制度,严格执行法律和完善法律监督,确保正确施行保外就医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罪犯的教育、挽救和改造,促使罪犯重做新人。  相似文献   

19.
假释制度作为自由刑执行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附条件的提前释放制度。但是,我国的假释制度形式单一,适用条件单一,使得假释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出诸多弊端,特别是对待老弱病残犯的假释问题上,由于老弱病残犯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其假释率偏低。解决这一问题,本着现代刑事政策重视罪犯的改造,注重刑罚效益,罪犯回归社会的精神趋向,可以从健全法律制度,扩大假释的适用比例等方面综合考虑,逐步完善假释制度,保证刑罚执行的~-,y-与公正,促进刑事司法工作向科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并对保护老弱病残犯的权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阶级改造——关于新中国监狱史若干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核心是阶级改造。在对战犯的改造实践中,阶级改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阶级改造并不具有普适性,因为它的伟大理想和目标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中国监狱的罪犯改造开始了“人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