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忠 《北方法学》2012,(6):87-94
裁判文书的上网是落实审判公开的一项有力措施,但其对隐私权的威胁亦不容忽视。裁判文书的全文上网原则上应预先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当然,若裁判文书涉及公共利益,则隐私权也应受到限制。但因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将裁判文书上网时,仍应对具有可识别性的个人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予以保密。被害人、证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予特殊保护。调解书原则上不应通过网络公开。  相似文献   

2.
裁判文书上网对推进司法公开而言意义重大,但裁判文书上网又是一项全新的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反思,研究探讨解决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深入开展并实现预期效果,乃至真正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无疑非常必要。本文拟就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从应然的层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原则vs具体:裁判文书上网的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判决书公开的案例发展进程来看,法院的立场似乎从确定逐渐开始后退,或许此种后退正表明了司法对待法律问题的更加慎重、对隐私利益与权利保护的更加注重。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判权的过程、结果是否应当向全社会公开,应当根据裁判文书本身的性质来决定。一般而言,基于司法审判权的本质要求与现代网络社会的技术背景,裁判文书应当上网公开。对于当事人的姓名等信息,不应也无需基于隐私权保护而予以删去,只需对当事人以外的相关主体的信息基于利益衡量而加以适当保护即可。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裁判文书公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裁判文书的公示对增加司法透明、司法公开等方面意义重大,但同时裁判文书的公示也涉及到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涉及司法与传媒的关系等问题,需要全面、理性地予以审视,也需要不断地予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裁判文书上网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衡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状:裁判文书上网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关系之困惑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提出"加强和完善审判与执行公开制度,研究建立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制度和执行案件信息的网上查询制度"。此后,各地高、中院陆续建立裁判文书上网制度,该制度现已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三级法院的日常制度之  相似文献   

6.
裁判文书上网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公开改革中步伐较大、较受公众瞩目的改革举措之一,对于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已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生效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本刊特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建平对文件进行解读,并请知名学者、资深律师与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共同探讨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开作为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履行社会责任、保障权利,落实公民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人民法院与社会互动的重要平台,人民法院通过案件审判、裁判文书等全面而深入的公开,化解社会公众疑惑、树立司法公信与权威、弘扬法治精神。随着司法公开理论与实践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司法公开可以倒逼司法能力的提升,促使审判工作更加严谨细致。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着手于裁判文书的公开工作。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实施了《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标志着裁判文书公开进入全面开放阶段。裁判文书公开,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的进程,另一方面也给裁判文书的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裁判文书的受众越来越广,法官不能仅仅将裁判结果向当事人展示,也需要将整个审理过程及结果向社会公开,裁判文书的改革和提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于志刚 《现代法学》2014,36(5):170-184
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经历了从不公开到有限公开再到当前的全面实名网络公开三个阶段,成为近期司法改革的重点和标志。犯罪人的身份信息兼具公共属性和私权性质,而当前司法改革未能准确把握其法律性质和法律评价,在制度设计时,忽视了对犯罪人隐私权的保护,混淆了规范性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各自的特征和功能,使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的正当性出现了欠缺,不仅削弱了刑事裁判文书公开应有的促进司法完善的效果,而且成为未来的中国犯罪记录制度建构的重大阻碍,成为刑事法治完善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尽快对当前刑事裁判文书网络化公开的改革举措进行调整,在公布的刑事裁判文书中隐匿犯罪人的姓名,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建构,是未来司法改革完善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把裁判文书说理提到了新的高度。裁判文书是司法的"最终产品",说理部分是裁判文书的灵魂。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是对裁判文书制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诉讼目的、彰显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必然要求。全省法院要切实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意识,不断提高说理能力,努力  相似文献   

11.
赵亮 《法制与社会》2014,(22):121-122
随着司法公开的展开,司法裁判文书的公开必将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提高裁判文书的写作质量,对于维护司法权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裁判文书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对于裁判文书的质量保障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会在制定《信息自由法》时,为了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建立了两个《信息自由法》免除公开条款:即第6免除公开条款和第7(c)免除公开条款.但美国联邦法院在《信息自由法》司法审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平衡信息公开的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权利益的隐私权保护框架,衍生出了最低限度的隐私权利益标准、《信息自由法》“核心目的”标准、“充分理由”与“合法推定”标准等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是违反了立法者的意图和《信息自由法》的基本精神的.研究美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知情权与隐私权平衡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敏 《中国审判》2013,(12):59-61
<正>一、问题的缘起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强调各种形式的司法公开,从裁判文书公开推广到各类庭审的公开,而且强化了公开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当事人确有正当理由要求不公开的以外,各级法院应当将公开宣判的裁判文书进行上网。最高人民法院为此还出台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2009年)及《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2010年),以考核、考评各高级法院的形式推进司法公开。但是,目前有关裁判文书公开的政策仍然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4.
司法活动中存在潜规则,容易产生司法不公、降低司法效率、贬损司法权威。要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就必须打破这些司法潜规则。建立“审者负其责”的制度,做到审理与裁判的一致;确立内外沟通的桥梁制度——裁判文书公开制度。并将合议庭少数意见在裁判文书中公开;确保新闻媒体报道的畅通,保障民众的知情权。这样既能强化法官的责任意识,又可使正义以民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提高民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刑事裁判文书的网络公开成为最高司法机关践行司法公开的重要举措。但是,刑事裁判文书的全面公开,使犯罪人的正当利益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并与正在探索建立的犯罪记录查询系统产生了直接和剧烈的冲突。因此,应当对此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全面的审视。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对于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裁判文书公开经历了从不公开到有限公开,再到当前的全面实名网络公开三个阶段。目前关于裁判文书网络公开的规定,对于大部分犯罪人的姓名采取实名公开的方  相似文献   

16.
<正>裁判文书是展示人民法院司法公正的"窗口",是体现法官办案质量和司法能力的"名片"。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公开,不仅是法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共识,而且得到最高人民法院从技术、制度和实践等方面的全力推进。如何提高裁判文书质量?这样一个法院老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和迫切地摆在全国法院和法官面前。一、提高裁判文书意识对裁判文书质量现状,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总体而言,近年来法院不断加强审判管理,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司法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透明度原则对司法审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WTOWTO此,我们必须加大裁判文书改革力度,做到说理透彻,彻底公开。  相似文献   

18.
裁判文书深度公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提出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概念和三个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价值,认为裁判文书深度公开是贯彻落实司法公开的应有之义;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是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等等。第三部分论述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内容,认为评价裁判文书公开程度的标准是案件的卷宗材料,并具体从审判程序的深度公开、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的深度公开、裁判理由的深度公开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应当深度公开的内容。在第四部分归纳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限度。总之,应当逐步推动案卷材料当中能够公开的信息通过裁判文书予以深度公开。  相似文献   

19.
完善民事裁判文书公开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性是民事裁判文书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性。完善民事裁判文书的公开性是深化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有机构成。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推进,对完善民事裁判文书的公开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民事裁判文书公开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民事裁判文书公开,要求人民法院制作裁判文书时不仅要反映审判程序的公开,还要求法院或法官对案件实体  相似文献   

20.
曾娜 《时代法学》2013,11(1):82-87
随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裁判文书的公开方式呈现出从纸质到网络的发展趋势。加大了隐私扩散风险。针对法院是否应在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及公开的程度等问题,存在着三种观点:禁止说、区别说及同等说。为平衡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冲突,对裁判文书中记载的敏感的个人信息或有损声誉的事实,需依据裁判文书公开的目的,决定是否将之公开在网上。同时,法院也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公众对隐私问题的关注,同等对待纸质公开和网上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