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2001年俄罗斯经济保持了恢复性增长。联邦预算出现盈余,财政状况好转;通货膨胀基本得到控制,卢布汇率大体保持稳定;对外贸易规模有所扩大,外贸顺差继续增加;国内外投资也有所增加。增长的原因首先与普京政府积极而有效的工作有关,同时,卢布贬值和国际市场上有利的石油价格对俄经济恢复发挥着重要作用。俄罗斯经济回升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它最终会克服目前的种种困难,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国家新体制运行情况及影响章平早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末期,俄罗斯就开始了从苏维埃政权体制向三权分立式的议会制度的演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加快了国家体制全面转轨的步伐。但在立法、行政两大权力机构斗争的干扰和冲击下,这一转轨进程步履维艰。直到1993年...  相似文献   

3.
乌克兰在领土完整受到威胁、国内战火纷飞的严峻形势下,于2014年5月25日如期举行了总统大选。总统候选人彼得·波罗申科(Peter Poroshenko)从21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54.7%的支持率直接当选乌克兰独立以来的第五任总统,6月7日宣誓就职,任期为五年。波罗申科所持的温和立场获得乌克兰大部分选民的支持,是俄罗斯和欧美均能接受的总统人选;他的当选反映了动荡局势下百姓对和平与稳定的期盼。此次选举对乌克兰意义重大,人们普遍希望选举后乌局势能逐渐走向缓和,加快融入欧洲一体化的步伐,逐步实现社会经济繁荣、民族和解及国家领土的完整。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国家新体制运行情况及影响章平早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末期,俄罗斯就开始了从苏维埃政权体制向三权分立式的议会制度的演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加快了国家体制全面转轨的步伐。但在立法、行政两大权力机构斗争的干扰和冲击下,这一转轨进程步履维艰。直到1993年...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经济重新崛起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最近几年经济的强势增长,西方国家的媒体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和讨论俄罗斯重新崛起问题,把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称为未来40年经济发展最快的4个新兴市场国家,认为30年后俄罗斯将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俄罗斯的确正在致力于寻求以经济崛起为先导的全方位崛起,而且经济崛起的步伐的确在加快。然而,尽管她重新崛起的目标清晰,优势不少,但俄罗斯经济并不是一好百好。要真正实现以经济重新崛起为先导的全方位崛起,完成大国向强国的转换,还会遇到许多难题,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俄罗斯重新崛起仍将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对外经济体制改革是俄罗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严重背离俄罗斯国情的对外贸易自由化战略同时也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消除对外贸易自由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俄罗斯吸取前一时期盲目自由化的教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外贸体制改革的法令和配套措施,并通过逐步规范关税制度来调节外贸活动,这些调节政策对俄罗斯实现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战略,俄罗斯实现了长达7年的经济增长,但产业结构“原料化”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不过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俄罗斯产业结构还是出现了积极变化,更高科技含量的机器制造业以及基础设施部门增长速度加快,甚至超越了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速度。“原料化”特征固化主要是缘于最近几年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飞涨,而非其他行业发展阻滞造成。关于“荷兰病”的论断并没有得到实际数据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2001年俄罗斯开始对中等学校毕业考试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进行改革实验,即用国家统一考试(ЕГЭ,единьг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ьгй)逐步取代中学毕业考试和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虽然俄罗斯民众对国家统一考试的态度褒贬不一,但俄罗斯政府仍计划于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考试。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转型的最终取向和各自所选择的转型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两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程度及其对各自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的不一;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应当继续坚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俄两国应对贫富分化加剧的对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在考察转型时期的贫富分化问题的时候,既要看到贫富分化加剧的一面,也要看到两国政府应对贫富分化加剧的对策正在发挥作用、贫困人口正在逐步减少、贫富分化加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的一面,片面地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是错误的;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社会政策和制度革新方面似显滞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资源储量不利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压力下,核能发电成为各国替代能源的优先选择.中国与俄罗斯以建立在广泛共识基础上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契机,加快了两国于上个世纪末就启动的核电合作步伐.中俄核电合作空间广阔,但阻碍因素也不少.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1999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原因和基础,是经济转轨之后建立的市场制度以及经济活动的政治风险逐渐降低,世界能源市场行情带来的资金供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03年之后,经济的自我良性循环又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俄罗斯经济增长具有如下基础性因素:制度基础继续完善,经济自由度进一步扩展,促进竞争和提高经济活力的市场结构基础得到改善,普京时期推动的建立创新经济的主张进一步得到贯彻实施,国内市场的扩大对国内需求的拉动。梅普在政治自由和经济竞争性政策问题上不存在根本分歧,梅普组合下经济政策将呈现继承性与调整并存的特点,强国战略仍然是他们的基本政策目标,强国战略的基础仍然是经济发展,但下一步将更依赖市场机制推动发展,俄罗斯结构调整的完成将更依靠企业力量,而不是国家力量。俄罗斯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持续增长,俄罗斯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来自制造业和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但俄罗斯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短期内还难以解决,俄罗斯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形成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加快,东北亚区域合作也随之发展。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由于俄罗斯东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作用愈来愈明显,俄罗斯也愈来愈重视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联系,并形成了一系列较完整的地区性战略,它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日显重要。当然,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实施,影响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然而由于区域合作历史发展趋势的推动,由于俄罗斯加快发展东部地区经济的迫切需要,俄罗斯将会积极推进东北亚战略,促进与东北亚各国经济合作,其前景将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年底抗议运动爆发以后,中产阶级正式登上俄罗斯历史舞台,但现有文献侧重考察其社会政治影响,对于中产阶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其途径缺乏实证分析。本文利用俄罗斯纵向调查数据(RLMS),采用全球绝对标准测算出俄罗斯1994~2012年八个区域的中产阶级规模,在此基础上实证考察了俄罗斯中产阶级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俄罗斯中产阶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向联系,并且,中产阶级比重的上升对于扩大消费以及增加投资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尽管中产阶级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截至目前尚难被看成是推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富人因其强大的经济能力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在投资分析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4.
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俄罗斯燃料动力综合体的核心,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贸联系有着愈来愈明显的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自1988年西西伯利亚石油达到最高开采量——4.15亿吨(包括凝析油)之后,生产能力连年下跌,导致全国石油产量降低,但俄罗斯仍不失为世界石油生产大国。在石油生产陷入危机的情况下,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生产却保持上升趋势,成为俄罗斯经济全面崩溃状况下唯一生产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了的工业部门。西伯利亚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油气供应基地,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坚实基础。目前,俄罗斯走出危机恢复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将依靠加快西伯利亚地区开放的步伐,加快西伯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燃料资源的开发建设,以此来吸引更多外国资金,组织大量出口,换取巨额外汇。俄罗斯在努力遏制石油生产继续下降的同时,拟加速开发西伯利亚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15.
普京政府在深化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结合在一起,使得2002年俄罗斯经济运行出现重大转机;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俄国家杜马还通过了46项新法案。虽然目前俄罗斯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远不能说俄经济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持续飚升,俄罗斯经济实力的逐步恢复,它正试图改变欧盟东扩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战略挤压。俄一面谨慎地规避与美、欧的正面冲撞和全面抗衡;一面利用其外交、能源等优势,竭力在东欧、中亚、中东等传统政治舞台发挥作用,增强地区事务话语权,进而推动地区战略均势的重建,以维持和扩大本国的战略空间。中东地区因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利益,当前已成为俄罗斯构建地区战略均势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形成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印。冷战后,东正教的复兴不可避免地对俄罗斯新型政治经济体制的最终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王权与教权的统一和救世主观念有助于俄罗斯中央权力的加强;“第三罗马”观有助于俄罗斯国家主权的捍卫;上帝之爱有助于俄罗斯社会的稳定。但东正教的群体意识和遁世性伦理观对于转轨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新的形势迫切要求俄罗斯东正教与现代社会接轨。  相似文献   

18.
历经8年的两届总统任期,普京给自己的总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普京在8年总统任期内实现了使俄罗斯经济由摆脱危机到恢复性增长再到逐步振兴的发展历程,其治理经济的突出业绩得到俄罗斯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本文着重对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性质与基本特征,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隐忧,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前,俄罗斯经济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再次遭遇寒冬,西方经济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使俄罗斯经济走到了衰退的边缘.本次危机再次凸显出俄经济原料化模式以及对外高度依赖的弊病,但俄罗斯面临的经济困难将是阶段性的,加快经济结构转变才是俄罗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经济转型初见成效,政治转型远未结束,行政转型任重道远。普京针对叶利钦时代遗留的有始无终的行政改革,逐步采取措施重建中央和地方关系,推进执行权力机构职能转变,开始推行新的公务员制度,俄罗斯新一轮行政改革加速进行。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俄此轮行政改革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