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日两国在接送孩子上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家长认为“孩子才是个小学生”,而日本家长则认为“孩子已经是小学生了。”  相似文献   

2.
《半月谈》2005,(5):68-69
“上学打卡”一事,在本期来稿中引起了热烈讨论。这件事情虽然不大,却折射出许多有关成长的大问题。梳理一下,大家的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上学打卡”确实可以让家长掌握孩子的行踪,有利于孩子的安全;二是这一措施如果运用不当,会让孩子感觉受到监视,使得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三是如果老师、家长与学生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彼此不信任,那么这一措施实行起来可能会大打折扣。由这件事我们感觉到,无论面对什么问题,老师、家长还是要多注意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与学生保持平等对话的姿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像“上学打卡”这件事,如果能够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实行以及如何实行,相信就可以趋利避害,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歌手杨坤的一曲《无所谓》,在许多青少年中引起共鸣。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和蝇头小利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是必要的,但是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青少年中有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现象。同时,另一些青年人走向另一个极端,执著于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想不开。许多家长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没有理想了  相似文献   

4.
当今,孩子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为了孩子,家长几乎想尽了办法,倾尽了心血,正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由于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科学,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所以,孩子的学习情况仍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5.
周青兰 《西部社会》2003,(10):24-24
多年来,在幼儿教育问题上,许多人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教师的意志是孩子行为的准则,因此造成许多孩子的行为消极被动、依赖性强、缺乏创造性,有的家庭中孩子的一切行为都由大人包办代替,并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在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6.
在康复过程中,许多家长非常看重孩子的语言清晰度,与老师探讨最多的也是什么音应该怎么纠正才能发清楚,并且非常重视孩子和老师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家长们认为,上个别辅导课才能学到东西。这说明家长对聋儿康复教育的认识太单一。聋儿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市通州区二中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化学教师叫李圣珍,先后有60多名所谓“傻孩子”、“笨孩子”、“呆孩子”、“坏孩子”等被家长和学校认为没有希望了的孩子被家长送到了她的身边。他们每个人都有噩梦般的过去,每个人都有不堪回首的痛苦。可是,他们在李老师的家里生活、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有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变化:有的考上了全国名牌大学并出国深造,有的在班级里成了“希望之星”、“双百生”、“读书大王”……是什么使这些连他们父母和老师都认为“没有希望”的孩子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究竟该如何把那些“问题孩子”塑成可造之才?我们非常想听听李圣珍老师的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8.
林正岳 《半月谈》2005,(6):63-63
陪读现象,反映出的正是普遍存在的“惟成绩论”问题。青少年自立、自强的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引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呵护有加。只要孩子能读好书,生活上的事务一切都可以代劳,其结果是孩子即使已经长大了还不懂得什么叫生活,不知道怎样生活,乃至于离开了家长就无法生活。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刘厚俊教授认为 当前社会上关于“入世”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只关注“入世”的结果,而不关心如何迎接“入世”的竞争。现在许多企业的领导人一谈起“入世”,就是我的产品将来好不好销?我这个企业能从“入世”中得到什么好处?而对于怎样迎接“入世”的挑战则考虑很少。“入世”只是为我们提供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且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孩子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塑造,都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目标的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一门科学,是每个家长必学的科学。目前,家庭道德教育仍处于尴尬境地,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教育观念亟待更新。家长重智轻德,孩子问题多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一些大书店、购书网站畅销书排行榜上,教育类书排在榜首,其中,以帮助年轻的富爸爸、忙妈妈们迅速高效地培养“成功孩子”的书最为好销。许多家长操之过急,为孩子较早地接受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样一场极为深刻而急剧的社会变革中。它对家庭教育尤其是未成年子女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处在转型期的市场经济还不太成熟,许多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经济的许多本质特征还没有充分地显露出来,这使许多家长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还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市场经济社会不需要什么文化知识,过早地让孩子离开学校,致使社会上就出现了童工、童农、童商、童丐;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不重视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在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上也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等等。这些情况,严重偏离了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大方向。如果这些模糊认识不解决,家长越重视儿童和儿童的家庭教育,将来偏离社会的需要就会越远。  相似文献   

12.
做了家长之后,你可能会为孩子的吃喝拉撒问题操碎了心,尽一切可能让小宝贝吃最科学营养的,穿最舒适漂亮的,看最精彩益智的,当然还要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陪孩子玩”。注意了,当你使用“陪孩子玩”这个字眼的时候,也许你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并很有可能降低亲子游戏的质量。 也许,你曾经把“陪孩子玩”当作一种负担? 也许,我们应该停下脚步,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孩子“感情荒漠化”?家长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的说是孩子被寄养的结果,也有的归结于媒体的过分夸大。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学业压力又很大,社交能力有限。作为家长,我有自己的“笔友”,在工作学习中可以互相切磋帮助。后来我想,何不让我们“大笔友”的孩子也结成“小笔友呢”?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8日《光明日报》刊登李玉兰的文章,近几年,每逢九月,教师节送礼的话题便是舆论的热点。一些家长觉得送礼可以让孩子得到特殊照顾,而不送则会让孩子受委屈。还有一些家长觉得送一点礼物给老师表达感谢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人认为送礼是歪风邪气,不能助长。  相似文献   

16.
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枚书签,上面印有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的两句话:“一位合格家长和教师的标志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行;一位不合格的家长和教师的标志是善于发现孩子的缺点并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不行。”此话令我想起一件小事。我班高某是一个“人见人烦”的学生。他平时不守纪律,不爱学习,不参加劳动,惟一感兴趣的是─—上课搞小动作、制作小玩具、修理小电器等诸如此类的事情,经常惹得周围同学不能好好上课。一天,科任老师向我反映说,高某上课又没听讲,用钳子拧周围同学桌椅上的螺丝,老师批评他时,他居然不…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心理营养?营养的价值在于为有机的代谢过程提供足够的能量,这是我们每天吃饭进食的目的和意义,也是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成为最基本的营养而受人重视的原因,也是我们选择食物、改善饮食的理由。同样的道理,人的心理活动,人心或人之精神,也需要有“能量”来维持,也需要有“营养”来维护。众所周知人的身心是统一的,两者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两者却又不能相互取代,机体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等于心理的发展,身体的强壮也不等于心理健全。正如前者需要“营养”,来维护其生长发育,后者亦需要“营养”,来维持其发生发…  相似文献   

18.
“择校热”,谁来为你“退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钱为孩子“择校”。是许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吉林省一些学校.“择校生”的比例越来越大,统招生的比例逐渐“缩水”,“择校生”甚至成为学生主体。而高额的“择校费”则成为许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11,(7):4-4
“即使排上一两个月的队,我们的孩子也不一定进得去,宁波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早已接近饱和;如果想让孩子到外地得到更好的治疗,那么排队的时间最少为半年。”日前,在众多自闭症患儿家长的要求下,“星星的孩子”家长互助组织的一位家长找到记者,希望通过媒体反映他们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融入到国际文化氛围里,已成为教育选择的趋势。但是,高达百万元的出国留学费用对很多想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学子来说,还是有压力的,而跨国高等教育形式——中外合作办学,让学生以相对低的成本接受国际教育,吸引着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这些家长中,有的是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中外结合的教育,将来可以从事外贸;有的是有驻外经历的政府工作人员,比较认可国外教育;还有一部分是想通过中外合作教育来让孩子将来找到好工作。”外交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王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