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元1133年秋,皇帝赵构将岳飞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大敌未灭,要家干什么?为此,皇帝赵构相当喜悦,很亲切地征求岳飞的意见:“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据说,赵构很吃惊,没想到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不久,刚过而立之年的岳飞被授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子,成为长江中游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相似文献   

2.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本是封建王朝的铁律,可也有皇帝要杀人,将案子发给全国人民来讨论的。且容我说古,看官不妨“倾耳一听可也”。雍正朝的“吕留良案”,缘起于湖南衡阳的一位村夫子曾静。  相似文献   

3.
岳飞必须死 (一)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寒心的一桩罪行。然而这一罪行也有它开始、发展、结束的过程。赵构深受的精神刺激和岳飞在军事上的脱颖而出。使他与皇帝之间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开头。  相似文献   

4.
张劲松 《求索》2008,(9):165-167
岳飞之死乃是宋代政治的一大悲剧。一般认为是高宗、秦桧为与金媾和而杀岳飞,但从更深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实为士大夫集团所共同谋害。它象征了士大夫从武将手中夺回兵权,重新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的文人政治的体制。岳飞之死乃是宋代文化的必然结果,是文人迫害武将传统的历史的继续,显示了宋代文人政治自陷于历史困境的循环。本文拟从士大夫的夺权与岳飞之死的内在关系,追溯岳飞冤案与宋代文人迫害武将的传统,重新阐释岳飞之死所隐喻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5.
岳飞必须死(七) 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表诏书,宣布对岳飞等人的任命。并不许返回部队。从而大体上实现了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当年四月,朝廷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将各地领兵将领特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在盛大的庆功宴会上.宰相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布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三人均不得返回部队。皇帝煌煌天语.相当亲切与堂皇,让人听起来心里很舒服:以往.朕只是把一路宣抚的职权托付给你们,权力还是小了些,如今,我要将国家军机中枢本兵(指枢密使)之重大职权托付给诸位。你们同心协力,不分彼此.集全军之力谁能抵御?扫除兀术之流何足道哉?意思是.这样重用他们之后.扫荡金国就根本不在话下了。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是中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的杰出皇帝,有一天,他要杀哺乳过他的奶妈即乳母。乳母向东方塑告急,请求帮助。东方塑跟乳母说:“皇帝特别残忍又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找别人去说情,只能死得更快。你临走时,只要老回头看我,我当然要想出奇的办法来刺激皇帝。”’皇帝下令把乳母押出去杀头,这时,乳母屡次回头看东方朔,东方朔在皇帝旁边,大声喊:“你赶快去。巴!皇帝如今长大了,难道记念你哺乳时的恩情吗?”汉武帝一听这话,感到悲怆,就赦免了乳母。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好劝解,要他改变主意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像汉武帝…  相似文献   

7.
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难难著名学者纪晓岚,乾隆问他:“纪卿,忠孝怎么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乾隆立刻说:“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去死!”“臣领旨!”“你打算怎样去死?”“跳河。”“好,去吧!”纪晓岚走了没一会就回来了。彭隆问道:“纪卿,你  相似文献   

8.
岳飞必须死 (三) 在这种情势下,公元1137年,即绍兴七年的晚春时节,张浚以帝国传统和祖宗家法的名义。劝阻赵构不要让一个武将兵权过大,无疑具有巨大的说服力量。  相似文献   

9.
王龙 《同舟共进》2013,(5):65-70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间,多少不甘屈服的血性儿女挺身围难.誓死抵抗。杨靖宇及东北抗联等英雄事迹已耳熟能详,百代流芳,然而,另一位功败垂成、死于非命的抗日领袖赵侗,至今面目模糊,毁誉难分。在国民党看来他是“当代岳飞”、“民族英雄”,死后被追赠陆军中将;在共产党眼里他则是卖身投靠的叛徒,抢地盘、搞摩擦的“马前卒”.其事功荣辱,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0.
不少人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个萧何追韩信的故事,却不知道他还是个搞后勤的能手。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后,有一天,在皇宫里大宴群臣时说:“各位大臣可以毫不隐讳地议论一下,我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得不到天下?”大臣们议论纷纷。不少大臣称赞刘邦体恤百姓,善于用人,赏罚严明,所以能得天下;项羽有勇无谋,嫉贤妒能,不善于用人,所以他不能得天下!汉高祖刘邦听后说:“你们只知道事情的一方面,不知道事情的另一方面。要说出谋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找不如张良;要说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响,我不如萧何;要…  相似文献   

11.
得与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为什么有的人死了还活着呢?因为他有德但可能无得;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呢?因 为他无德但可能有得。  得,即索取,个人向社会取得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德,即奉献,个人对 社会做出的贡献。人不能不“得”,也不能无“德”,“德”是首位和基础,“得”是条件 和保证。  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 。所以,贡献应该居于首位,人不能无“德”。  人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个人从社…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来我们一直在历史上寻找爱国主义的教材,把苏武、岳飞等人奉为爱国主义的典型。这些都是误解。爱国的前提是国家属于国民,然而在中国古代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国家就成为专属于皇帝的帝国,政府就成为服务于皇帝的王朝,人民不是拥有国家主权的国民,而是毫无主权的“百姓”,他们实际上无国可爱,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忠君没有爱国,只有民族主义没有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与民主国家是如影随形的,只有当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3.
吴思  卜国宪 《小康》2005,(3):60-62
“岳飞必须死。”推算这个结论,需要从宋朝的创建开始,是一篇一波三折的故事。一、宋朝的创建者赵匡胤是一个篡位武将。在部属的拥戴下,他取代了由他保卫的皇帝:武装力量本来是皇帝用来削平外患、平定内乱的宝剑,不过,这柄利剑握在部下手里,极易形成“太阿倒持”之势,反过来威胁皇帝自身。赵匡胤篡位并不是一个特例。从安史之乱开始,一个又一个王朝倒在了自身保卫者的剑下。于是,生活在宋初的人们,难免在前朝兴亡中得出结论:内忧大于外患,内部的异己力量比外部的异己力量更危险。宋朝的军事制度就是在这种历史经验的背景下建立的,其主题便是…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滑县慈周寨乡的敬老院办得不惜,原因是老院长戎丙沂治“家”有方。戎丙沂今年间岁,1989年他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之职,受乡党委政府重托,来到了敬老院。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敬老院里也是如此。毛喜高、孙桂英是一对老夫妻。由于没儿没女,过去在家里是两个人的“世界”:要么你是“君主”.我为“臣下,”听你的;要么我为“君上”,你是“臣下”,听我的。来到敬老院里也是如此。可是有一天夜里,“臣下”却但待了“君上”,以至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原来毛喜高想小解,叫老伴把电灯拉着,老伴拉灯慢了一点,他就和老伴…  相似文献   

15.
刘亚楼性烈如火,有绰号日“雷公爷”,在空军中可谓“热度”非凡:“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刘司令来训话。”毛泽东说他“战功卓著”,林彪说他是“天生的军事家”。他自己说:“坐在蒸笼上也要保持中国军人的风度。”  相似文献   

16.
“议论出口,虽死不悔”古意西汉宣帝刘询即位后,为了表示对他的曾祖父(汉武帝刘彻)的崇敬,似乎也还有表示他自己要光大祖业的意思,下令要为汉武帝修建祠庙,彰扬武帝的勋业。有一个名叫夏侯胜的书生,当时官为长信宫少府,也算是汉宣帝的近侍之臣,却因此出来公开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道他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他的过去和现在,就能预知他的未来。”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亦如此。李登辉身上的外国影子在不久前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里,李登辉对于自己处于日据时期的童年,有着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的追述。“最大的幸福是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让我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Z日本统治台湾“若从历史观点来看,或许可算是个悲哀;但若从个人自身来说,毋宁是幸福”,“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谢时代让我能有些体验,开启我幸福的人生”。因为父亲是日本刑警,“从小学、到中…  相似文献   

18.
王晓波 《台声》2003,(2):19-21
心情郁卒不愿与人来往我知道“萧道应”的名字,当是1980年在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的期间,我第一次有机会到美国,尽量搜集台湾戒严时期在岛内禁绝的台胞抗日史、光复前后和“2·28”事件白色恐怖的资料。在哈佛期间认识了波士顿学院的潘毓刚教授,他和丘念台之间有亲戚的关系,他告诉我回台湾后,可以去找在调查局当法医的萧道应。他只告诉我,萧道应以前是政治犯,现在不太愿意与人接触,找他也要小心引起特务的注意,别的,毓刚兄就没多说。当时研究“2·28”和白色恐怖还是禁忌,我自己又是禁忌中人,总不能到调查局去找萧道…  相似文献   

19.
丘逢甲内渡17年,始终念念不忘故土台湾。他把谈定山居的两侧书房分别取名为“念台情舍”和“岭去海日楼”;好友谢道窿返归台湾,他依依惜别,赋诗相赠,请老友返台后向家乡父老转达自己“复土雪耻”的决心:“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送颂臣》。及至丘琼年满匕岁读中学三年级时,丘逢甲又特意为其定别字“念台”,并郑重地对丘琼说:你明年16岁就要成年了,我命你别字叫‘念台’,有两个意义:第一,是希望你不要忘记台湾,一定要继承我的志气恢复台湾省,拯救那400万的同胞脱离奴隶生活,复还祖国;…  相似文献   

20.
陈桥兵变一年半后的一个夏夜,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皇宫御花园设宴招待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一批掌握重兵的将领。这些人或者是他称帝前的结拜兄弟,或是赵采集团的中坚人物,都是开国元勋。集兵权功勋于一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