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外国生意人发现,在西方,人们泡酒吧,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能聊得起来,而在深圳的酒吧里,中国人只和熟人聚在一起,气氛出不来。他从中看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他没有深入思考,但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人作为社会动物,都需要交际。中国人也需要交际,也进行交际,只是形式不同罢了。西方人以品酒为乐,故有酒吧;中国人是品茶的专家,所以有茶馆。酒吧茶馆都是交际场所,酒和茶是媒介。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就喜欢泡茶馆,一杯茶在手,天南海北地聊。差异是在近代才暴露出的。旧时中国人在茶馆里聊…  相似文献   

2.
王炎  杨环 《廉政瞭望》2010,(2):16-17
酒,并非人人都喜好。数千年来,有人视酒为福浆,不可一日无酒;有人视酒为祸水,宁可终生远离。爱酒的人,对它赞美备至,把它比作“玉液”、“甘露”,称之为“太平君子”、“天禄大夫”,不可须臾离之。恶酒的人认为,酒是致疾败行、  相似文献   

3.
付松 《当代贵州》2013,(5):38-39
酒中美人,黔北古镇,前者为鸭溪酒,后者为鸭溪镇。酒因镇而得名,镇因酒而扬名。"一巷黄鹂语,多于鸡犬声。酒边人去住,花里径纵横。戎火上楼见,山泉傍榻生。居人最勤力,月黑未归耕。"清乾隆年间贵州提学使洪亮吉一首《鸭溪行馆》,将美景、美酒与人完美结合,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秀美图画。而今的鸭溪,楼房更多了!马路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白酒之心"茅台镇的煮酒王国里,有一支别具一格的老窖新秀——古镇老酒"酒中酒"。她穿越岁月的陈香,弥漫华夏大地。在国酒茅台这艘酱香航母带领下,酒中酒人充分利用茅台古镇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水质、微生物群等资源,以茅台人传统酱香酿酒工艺,精心酿造了"酒中酒霸"、  相似文献   

5.
梦菲 《世纪风采》2006,(4):8-11
作为一名无与伦比的外交家,周恩来在自如地周旋于国内外各种交际场合时,总免不了要喝酒,因而流传下太多他与酒的故事。这里讲述几个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故事,总理那骄人的风采与不朽的人格魅力尽现其中。  相似文献   

6.
"酒祸"的发生与酒的饮用过量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从主观上讲"酒祸"的根源在人而不在酒.但从客观上看,"酒祸"频现恐怕也与职场酒局过多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吐不出昨晚喝的酒,老张便戒了酒。喝了三十多年的酒自此却一滴也不沾了。法官老张,在黄河岸边一法庭工作,爱喝酒。老张性情耿直,他喝酒很讲原则,从不和当事人及讲情的人喝酒,也不和沾酒就醉、耍酒疯的人喝。更不喝蹭酒,逢场他不买酒必买菜。  相似文献   

8.
提起津酒,咱天津人没几个不知道。但真较起真儿来,津酒背后那些感人的事,知道的人却不一定多。直到我们前不久去津酒集团采访后,才知道津酒背后有着太多的不可恩议。真没想到,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直到2004年5月之前还是全市唯一一家仍在实行八级工资制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彝乡美食     
小锅酒在地处滇西南的景东县千里彝乡,小锅酒是彝家儿女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必备礼物之一。每年初冬,农活稍歇,年关将至,不论贫富,好客的彝家人都会酿制一坛醇香的美酒,等到过年时亲戚朋友相聚畅饮。开春,大地初醒,栽插收种即将开始,人们又会同样酿制一锅美酒,以酒一样的热情和火一样的真情款待前来相帮的乡邻。小锅酒,融入了彝家人的血液,成为火塘一样与他们生命同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宴请风在全国各地大行其道—— 粉刷一下客厅,要请客办酒!母猪下崽,要请客办酒……花样百出,让人瞠目!这让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不堪重负,不少人反映,他们一年的收入都变成红包送人了。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关于酒的传说:中国最早的酒味道并不是很好。一天,酿酒者偶遇仙人,请求仙人的指点。仙人告诉他,只要在酒里滴入他明天早晨最先遇到的三个人的各一滴血即可。于是酿酒师在第二天早晨依次遇到了秀才、武士和疯子,说服他们后,将他们的各一滴血滴到了酒里,果然酒里充满了芳香与醇厚……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三个不同人的血,才使得中国的酒文化中有了饮酒三  相似文献   

12.
<正>前段时间,笔者在朋友家见到了一种"调研酒",感到很新鲜。据朋友介绍,这"调研酒"售价200多元一瓶,用塑料瓶包装,上面清晰地印着"调研酒"的字样。我们几个人琢磨了半天,还是不解其意。按理说,调研就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带着课题,带着为群众办事的诚心,为什么要生产这"调研酒"呢?  相似文献   

13.
说酒文化     
节到了,饮酒之风又将兴盛起来。节日饮酒,多为家人、亲朋相聚,推盏换杯,觥筹交错,开怀畅饮,酣畅淋漓。酒过三巡,个个耳热面赤,知心的话儿溢于言表,灼人的亲情尽在杯中。这也许是我们的民族离不开酒的缘由。酒加入人类生活行列已有近万年的历史。酒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渗透到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丰富的酒文化。纵观我国六千年的酒历史,酒波微兴,胜过狂涛巨澜。国兴则酒畅,时盛则酒醇;国败则酒滞,国衰则酒敝,酒里荡漾着家与国之兴替,杯中流转着时运之代嬗,可见酒文化里浓缩着中华民族浩繁的兴衰历史。殷商后期,政治…  相似文献   

14.
谈酒     
酒,这东西真奇妙,它能使人兴奋,增加豪气,增加胆量,又能令人麻醉,忘却忧愁,还能御寒祛病活血化瘀,其效用,真是妙不可言,其功绩更不可抹灭。所以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就曾写过一篇《酒德颂》。 酒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中国酿酒的历史较为久远,发明者是谁,众多的说法是周朝人杜  相似文献   

15.
郭之纯 《党建文汇》2006,(11):36-36
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饭桌上,酒喝多少,不仅是个人酒量的问题,更被看作衡量双方投入感情多少和交情深浅的砝码。酒,在有些人眼中已经不再是宴请应酬中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16.
彝族三道酒     
《党建》2003,(3)
彝族对人诚恳,待客热情,每有客至,必以酒待客,“三道酒”是彝族接待贵客的礼节。第一道酒为栏门酒,即在门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响长号、唢呐,弹起月琴,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客人一下马,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如果酒杯内放有木叶,则表明要客人当场回唱一首酒歌。第二道酒为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远方尊贵的客人敬上双杯美酒,同时还要献上祝酒歌。酒歌有现成的曲调,声调热烈高亢,唱词内容有传统词,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根据客人的身份唱一些祝赞、吉利的话语。敬酒唱一些祝赞、吉利的话语。敬酒歌可一人独唱,也…  相似文献   

17.
石卉 《唯实》2009,(11):42-44
随着世界逐渐变成地球村,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海外求学经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交流,这些都使跨文化交际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跨文化交际活动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将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而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就是领导者管理中的酒与污水定律。在现实中的任何组织里,都有这样的人,似乎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把事情搞好,而是为了把事情搞砸。他们的传染性之大,破坏力之强,  相似文献   

19.
程璠 《学习月刊》2014,(10):89-90
学习动力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构成外语学习动力的各个要素进行探讨,以期对外语学习和教学有所启示。一、交际需要人们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交际工具。如果一个人感觉到强烈的交际需要,他就最有可能被驱动来学习外语。在很大程度上,交际需要的范围取决于学习者生活的社会群体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2,(26):22-23
平心而论,中国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但在酒文化的提出与研究上相较某些国家滞后。古史中关于酒源流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英雄时代)。《战国策·魏策》说:"昔者,帝女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由此看来仪狄是第一个造出酒来的人。但无论仪狄造酒、杜康造酒和黄帝造酒都只是一种传说。酒的出现应该以一定的农业生产水平为基础。只有社会生产水平推进到一定的高度,酿酒的事才会发生。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