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关宁 《法制博览》2013,(5):108-109
减刑、假释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立法对减刑假释实体方面规定较为细致,但是在程序方面却有较大缺失。文章从减刑假释程序的性质归属、程序诉讼化的意义,以及程序诉讼化的实践探索等方面论证,提出减刑假释的提请、裁定程序应朝着诉讼化方向发展的设计构想,以期为构建科学的减刑假释程序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法务省于2014年2月7日审议通过了《少年法部分修改的法案》,该法案对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从宽处罚、不定期刑、假释等少年刑罚制度再次作出"严罚化"修正。我国与日本在未成年犯不适用死刑方面的规定相同,但我国对未成年犯适用无期徒刑的刑事立法更为谨慎。我国与日本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犯通常适用缓刑。针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未成年犯,我国刑法规定对其宣告假释所必经的期间相对较长。我国刑法应将未成年人排除出不得假释的主体范围。尽管我国与日本有关未成年犯的刑罚制度不完全相同,但均体现出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3.
减刑是根据罪犯在服刑期间的悔罪和立功表现,依法减少或缩短罪犯原判刑期的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变更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修订后的减刑规定未对原有的制度框架突破,一些固有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仍有探讨改革的空间,因此笔者根据正当程序原则的要求提出了诉讼化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罪犯的假释率远低于减刑率,其实,假释时罪犯的激励作用大于减刑。为了充分发挥假释的积极作用,应当在现行的“酌定假设”的制度基础上,补充“法定假释”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假释在刑罚中的运用成绩斐然,被誉为是近代刑法的宠儿。对于少年犯而言,假释不仅具有很强的法律激励功能,而且还是避免少年罪犯被监狱犯罪因子过度污染的有效机制。在比较法的视野上,在世界上有诸多国家或地区对未成年罪犯进行了区别于成年罪犯的明确的假释立法规定及实践做法。可以看出针对未成年罪犯的假释已经成为一种普适性的价值体现,从而成为一种司法共识,这在我国也不例外,少年罪犯假释应当成为我国刑罚制度构建的重点考量之处。  相似文献   

6.
减刑、假释是对罪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项刑事奖励政策,是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具体应用,这项政策对于充分调动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促进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立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罚上虽然有若干区别于成年人的特殊规定,但依然比较粗疏,刑罚体系总体上并没有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区分开来。未成年人在无期徒刑、财产刑、资格刑等刑罚的适用中存在着一定争议和困惑。为更好地教育、挽救、改造未成年犯罪人,应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在刑罚适用上区别对待。对未成年犯罪人,应禁止适用无期徒刑,限制罚金刑的适用,并建立罚金刑配套制度,以及禁止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8.
刘利平 《法制博览》2013,(11):156-157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同步监督制度,由于我国减刑假释案件的适用数量多、运用范围广,司法实践中又长期存在减刑假释案件成批集中办理的现状,担负检察监督职责的各级派驻检察机构人手又严重不足。立足于现实,借鉴抽样审计的方法,能够迅速地从数量庞大的这类案件中抓住监督重点,从而保证刑罚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罪犯是个特殊群体,需要予以特殊的立法和司法保护。本文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的立法完善进行若干思考和建议,期望我们的少年审判司法实务早日有专门的未成年人刑法和刑罚制度可依可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未成年人本为拥有独立“权利”的个体,应当予以有别于成年人的特殊法律保护。就此,联系我国有关情况看,虽然我国早在1991年业已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并在之后相继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关涉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等。但是,毋庸讳言,在刑事立法与司法领域,特别是在刑罚种类设计及其适用上,我国立法机关在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上,所做相当不够。例如,迄今为止,对未成年人犯罪,除《刑4法》第17条法定的应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规定外,无论是刑种设计还是其他刑罚裁量制度、执行制度上,国家均无针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专门性规定。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在司法、社会各领域具有的重要意义,而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理方法在适用条件、程序、立法及转处等诸多方面存在缺失,导致其适用及功能受到了极大限制。借鉴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及国际立法在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方面的相关实践,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广州中院少年审判实践,提出了我国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理方法之重构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朱壹 《法制博览》2014,(2):78-79
我国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中宽的一面要求刑罚的轻缓化,并且刑罚轻缓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的趋势。刑罚轻缓化有利于保障人权、保护社会、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和再社会化,还可以节约司法资源、树立社会法律信仰。我国要实现刑罚轻缓化,必须改变重刑刑罚结构,减少死刑的规定和适用,缩小短期自由刑的适用范围,扩大罚金刑等非监禁刑的适用范围,多适用假释、减刑、缓刑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对于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处置,虽然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表面上是一种最为直接、快捷的解决方法,但它无法从根本上破解我国涉罪未成年人的非刑罚处置措施种类较少、司法适用率较低的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未成年人刑罚替代措施立法现状以及司法困境的分析,提出以"三层四类"为体系框架,对我国未成年人刑罚替代措施进行重构,以解决我国未成年人刑罚替代措施在立法上的零散以及法律规定上的重叠,进而确保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犯理应享有更多获得假释的机会和可能,以使国家处罚未成年犯的政策和原则得以贯彻落实。而长期以来,法院对假释案件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仅根据未成年犯管教所请的材料作出裁定,故而法院在审理假释案件时慎之又慎,通常将假释面控制得很窄,服刑的未成年犯很难获得假释。将听证程序引入假释案件的审理,给听证参与各方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和主张的机会,使被报请的未成年犯获得假释的机会大为增加,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当下,需要从立法和实践运作两方面对未成年犯假释听证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美围是目前唯一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判处无假释可能终身监禁的国家。然而,该刑罚在其国内始终争议不断,并且曰益受到废除论者的挑战。其中,联邦宪法第八修正案更是其无法回避的制度门槛。争论的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理解“残酷异常刑罚”的良好契机。本文拟对该刑罚的实施现状、所产生的争议以及其未来的走向作一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马武阳 《法制博览》2023,(5):121-123
减刑制度是刑罚实施过程中,服刑人员通过在狱中的良好表现而在法律上获得的减轻应受刑罚处罚的制度。随着法治社会的建立及司法改革的稳步推行,无论是制度本身、程序运作抑或司法实践等多个环节,现行的减刑制度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浅探减刑制度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显露的弊端,争取通过改革让减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俄两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免除刑罚、前科、时效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俄罗斯刑法关于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的明确限定,在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上采取的宽缓做法,对免除未成年人刑罚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成年人前科的宽恕,都对我们完善相关的刑法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设立缓刑执行机构是现实的需要 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下在一定期间内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缓刑作为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刑罚执行方法,因它的效果良好而被广泛采用。据广州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中调查结果看,1992年至1997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公害。当前,因网络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常突出,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治理应基于刑事对策与非刑事对策两个层面予以展开。在刑事立法上,需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入罪门槛、改革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幅度及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制度;在刑事司法上,需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并需认真关注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政策。在非刑事对策的纬度上,主要是沿着行政监管与民事责任两个纬度强化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治理。  相似文献   

20.
少年司法制度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司法制度作为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对于预防犯罪、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产生不仅是基于“国家之父”观念、人道主义立法思想和教育刑罚观的理论基础,也是应对、解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激增这一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