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江峰 《江淮法治》2009,(4):57-57
《法律篇》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生前撰写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柏拉围一生中最长的一篇对话记录。参加对话的主要有三个人:一位是来自雅典的不知名的客人,对话中的主要思想都是他提出来的,实际上他是柏拉图思想的代言人;另一位是克里特人克列尼亚斯,他受命将去建立一个名为马格尼西亚的新城邦;还有一位对话者是斯巴达人梅奇卢斯。  相似文献   

2.
唐菁 《中国司法》2005,(11):78-79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克力同》里,描述了古希腊的伟大哲人苏格拉底誓死不越狱的经历。苏格拉底提出了两个理由说明不应越狱:其一,如果一个人自愿生活在一个国家,并且享受这个国家法律给予的权利,意味着是和国家之间订立了一个契约。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接受法律赋予的义务,在双方契约关系存续的情况下,如果只享有权利而不服从和履行义务,即是毁约,而这在道德上是不被允许的。其二,法律本身也有公正的要求——社会秩序。如果人们动辄以法律规定背离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为理由,拒绝服从法律义务,甚至否定法律的效力和资格,则社会秩序便会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3.
我曾在去年《人民司法》第四期发表了《在民主的制度下苏格拉底为何被判死刑》一文,探讨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原因,借以说明现代司法理念与民主的联系与区别。文章发表后,湖北省的徐先金法官在第八期发表了《重温苏格拉底的慎重》一文,他主张苏格拉底是为了尊重法律而赴死。而我则认为苏格拉底之所以选择死亡并不是为了尊重法律,恰恰相反,他之所以选择死亡就是拒绝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他选择死亡是为了所谓的“殉道”,是对民主雅典的嘲弄。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根据我对《斐多篇》和斯东  相似文献   

4.
武宁 《江淮法治》2021,(4):61-61
众所周知,柏拉图的对话录《克里同篇》里描述了苏格拉底誓死不越狱的经历。由于传授对诸神不敬的学问,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其学生克里同借探望之机极力劝导苏格拉底越狱,并说明了各种越狱的理由。克里同认为,雅典的法律是不公正的,正因为其不公正故没有遵守的义务。但是,苏格拉底却问:越狱是否正当?有无一种服从法律的义务。他认为,对于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确信对其指控是不公正的,其也不能认为逃避法律的制裁一定正当。历史记栽,苏格拉底经过慎重选择后饮毒而死。  相似文献   

5.
《法律篇》是柏拉图晚年时期的作品,于其74岁着手开篇,是继《理想国》、《政治家篇》之后的最后一篇以对话体裁为文载的力作。它是对柏拉图以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其思想的结晶。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柏拉图的完稿,而是由其学生奥巴斯的腓力浦整理的稿子,并加入了腓力浦自己的东西。但是,这不能否认《法律篇》在世界文献中的地位,其内涵的对法律、宗教、教育、历史、哲学、艺术、伦理、外交、贸易、家庭、婚姻、公民生活以及对国家发展模式的终极探讨,对现今世界,甚至人类整个进程都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著有大量著作并流传至今。《理想国》是柏杠图留给我们众多的礼物中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哲学史上的不朽之作。《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本文试从多个角度,全面剖析这部柏拉图的代表作品。充分展示这位古希腊先哲对理想国家的大胆设计和无暇追求。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你是否被文章题目震撼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么也别担心.因为科技怀疑主义由来已久.柏拉图在2370年前就曾在科技对人类关系的影响上感到过焦虑.1在《对话篇:菲德洛斯》篇中,苏格拉底与菲德洛斯就有这样一段对话,苏格拉底说: 在这样一个情境下,你是文字之父,来自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是一个他们所不能拥有的品质;因为你的发现会在学习者的灵魂中产生遗忘,因为他们不会使用自己的记忆;他们相信外在的形式符号而不记得自己.你所发现的特征不是帮助记忆的,而是帮助回忆的.  相似文献   

8.
目次一、概述二、逻辑学方法三、修辞学方法四、对话(论辩)的方法五、各种方法之关系一、概述法律论证理论最古老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9.
一、法律方法上的西方经验 从西方法学史看,人们对法律方法的总结与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几乎创造出了后世应用的所有法律方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这方面的鼻祖。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向人们展示了苏格拉底使用的“辩证法”(即对话或问答的逻辑),苏格拉底使用这一方法来探讨正义等法哲学问题,这表明法律方法在古希腊的哲学沃土中开始萌芽。这时的“辩证法”仍比较“原始”,带有“诸方法合体”的特点,其中主要包含定义法、反证法以及归谬法等逻辑方法,同时还包括了修辞术等论辩方法。 理论中独立出  相似文献   

10.
被西方学者誉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柏拉图,一生经历坎坷,著述甚丰。反映其法律思想的著作主要有《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②。这些著作构成了西方法律文化的思想渊源,特别是他在  相似文献   

11.
“明德慎罚”语出《尚书》的《康诰》和《多方》篇。《康诰》篇里周公称赞周文王“克明德慎罚”,《多方》篇里周成王褒扬商朝最初几位统治者(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今人治法律史者多把“明德慎罚”解为崇尚德惠、宽缓刑罚之意。  相似文献   

12.
书讯三则     
△马朱炎、邵诚、葛洪义担任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述要》一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5篇,32万字。该书从评述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在法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资本论》等名著中法律思想作了全面扎实的评介,它对提高法律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高等政法院系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教学工作,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舒扬同志于1984年《政治与法律》杂志第6期写了一篇《行政、行政权、行政法》的文章,不同意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行政法概要》一书作者认为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都有行政法的论点。提出:“行政法是近代的产物,它的产生同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法治主义的思潮有关,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需要相联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不具备  相似文献   

14.
苏格拉底的死亡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哲学家对于法律的高度信仰。苏格拉底坚信守法即正义,遵守城邦的法律就是行正义,而法律信仰在苏格拉底身上又陷入了一种困境和悖论之中,即雅典的法律缺乏某种被信仰的品质,但苏格拉底却依旧保持对法律的信仰的心灵状态。本文主要从雅典民主制缺陷导致雅典法律瑕疵的这一外部制度因素,以及苏格拉底本人具有的公民意识中的法律至上观念这一因素入手,分析了苏格拉底身上所形成的法律信仰的悖论。  相似文献   

15.
冯卓慧 《法律科学》2005,23(3):115-128
宋代碑铭《劝慎刑文》(并序)和《慎刑箴》是两篇难得的中国古代法律史文献,现存于陕西碑林博物馆。两文反映了慎刑的法律思想,与宋初的重刑思想相对立,因此,值得刑法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今年 5 .1前后 ,在防非典的间隙 ,本刊编辑吕文江与山东大学三位法律系的师生 ,对法律方法问题 (主要涉及法律方法的定义、法律方法与职业法律思维的关系、法律的确定性与法律方法的关系以及研究法律方法的姿态 )进行了对话式讨论。该讨论是关于“法治与法律方法”的对话 (刊登在《法学》2 0 0 3年第 5期 )的继续 ,我们试图消解独白式研究的孤独 ,从而使问题的研究在思想碰撞中得到深化。欢迎关注法律方法的学者参与对话  相似文献   

17.
葛韵 《法制与社会》2010,(24):289-289
历代刑法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法律史著作,各篇《刑法志》记载和阐述了各个朝代的立法、司法、法制建设及法律思想。本文所要讨论的便是儒家自然法思想在历代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并由此揭示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历程和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们同毒品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也是人民法院审理毒品案件的一个专门法律,它为人民法院正确审判毒品犯罪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我们在适用《决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关于毒品犯罪构成的数量标准问题.《决定》第二条第三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  相似文献   

19.
龚正 《法律与监督》2007,(12):42-43
《法治理想国——苏格拉底与孟子的虚拟对话》一书是华裔美国律师周天玮把多年来的构思与设想以及足迹踏遍美国和两岸三地积累的法律实务经验沉淀下来所著成的法哲理论专著。在本书中作者把东西方法律文明的差异通过形象生动的事例展现在我们面前。读完全书,作者所构筑的那个“安和乐利”的“法治理想国”似乎就在我们面前熠熠闪光,让我们审视与期待……  相似文献   

20.
色诺芬在一系列"苏格拉底对话"中,不遗余力地为苏格拉底被指控的两项罪名——不虔诚和败坏青年——辩护。他关于苏格拉底不虔诚的辩护系统地讨论了苏格拉底的宗教实践和宗教观点。这些讨论为我们在柏拉图的作品之外理解苏格拉底的宗教观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有证据表明,色诺芬关于苏格拉底虔诚的讨论,确实有过强的辩护目的,其中的一些内容很可能并不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观点,而是色诺芬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