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游戏产业的兴起,围绕着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产生了许多纠纷,造成了网络游戏运营商及大量网络游戏用户的损失。由于有关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和法律性质不明确,致使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处于空白的状态。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基本属性及相关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网络运营商与网络游戏用户之间是一种围绕着网络虚拟财产的债权关系,应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民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财产应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高速发展,游戏玩家的网络虚拟财产被盗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网络虚拟财产具备刑法所保护的财产权利属性和特征,网络游戏中游戏玩家使用的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应当归游戏玩家所有。  相似文献   

3.
虚拟财产是指网站经营者利用自身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中所形成的专属于用户个人的网络空间和数据。其中包括电子邮箱、qq号码、网络游戏及装备等。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浅析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案情简介2004年12月,A市祁某编制了一种截取“传奇”网络游戏用户虚拟设备的cm cc木马程序,并将该cm cc木马程序发送给陈某等人。陈某为了窃取“传奇”网络游戏用户的虚拟装备进而牟取非法利益,雇佣了曾某非法入侵A市公安局网吧管理系统的网站,将cm cc木马程序加入其中,严重影响了各网吧内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致使大量在网吧上网的“传奇”网络游戏用户的账号、密码被截取,陈某、祁某、曾某利用截取的账号、密码大量盗取“传奇”网络游戏用户的虚拟装备,并通过交易网站出售虚拟装备而牟利,其中所盗取的网络游戏账号十几万个之多,涉案“金额”…  相似文献   

5.
侵犯虚拟财产的立法规制初探——以现行法律框架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研究生法学》2007,22(4):103-110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网上娱乐业迎来了繁荣与发展的机遇和空间,网络游戏也随之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2003年我国已有网络用户6800万人,稳居世界第二,其中三分之一是网络游戏玩家,这些玩家每周游戏时间达9.9小时。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有关调查报告,2004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24.7亿元,同时带动电信服务、IT设备制造等关联行业增长近270亿元,全国付费网络游戏玩家人数已超过2000万,预计2006年将达到104亿元的市场规模。作为网络游戏的衍生物,"虚拟财产"亦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游戏的出现和发展,针对网络游戏出现的纠纷频繁发生,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成为纠纷的焦点之一。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针对此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加快进行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以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文中首先探讨了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随后简要介绍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如何对保护虚拟财产进行有效保护,最后对完善保护虚拟财产的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虚拟财产的法律研究以及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虚拟财产是指网络游戏玩家们在运营商所运营的虚拟架构世界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的客体,诸如网络游戏中的帐号(ID)及积累的“货币”、“装备”、“宏物”等。作为一种物理本源上的电磁记录,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它的社会属性。要发展电子商务,就必须摒除许多障碍,电子商务将是一个很重要的交易方式,而虚拟财产只是其中一种。犤1犦虚拟财产具有这几个特征:第一,虚拟财产是无形财产,这一点同于智力成果;第二,虚拟财产存在于特定的社区空间服务商搭建虚拟社区,为用户提供场景设定,用户的参与使虚拟社区具备社会属性;第三,虚拟财产具…  相似文献   

8.
郭英华  林浩 《行政与法》2014,(9):125-128
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概念.因现行法律并无关于虚拟财产的具体规定,因此,用户的虚拟财产一旦受到侵害则较难得到补偿.注册协议是运营商制作的格式合同,所以在用户与网络服务运营商发生纠纷的过程中,用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通过追究运营商的违约责任来弥补用户的损失比较困难,而选择追究运营商的侵权责任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的价值属性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菊华  周维德 《河北法学》2004,22(12):134-137
互联网的普及与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发生在网络空间中、甚或现实空间的围绕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的纠纷。有关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不明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类似的网络游戏纠纷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处于无奈的状态。从经济学及法学的角度分析,很有对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及其权益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对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及其权益进行保护,可以从民法、刑法、网络法的制定与完善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
芸声 《法治与社会》2004,(10):38-39
据不完全统计,在网络游戏玩家中,至少20%的用户有过虚拟财产丢失经历.不论是由于网络盗贼的偷窃而丢失,还是由于游戏运营商的删除装备等情况而丢失,对于游戏玩家来说,都愈加担心自己网络虚拟财产的安全问题,继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虚拟财产能算是个人财产吗?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以网络游戏为主要依托产生了新的意义上的财产——虚拟财产,而当今网络游戏的盛行使得围绕虚拟财产产生的纠纷逐渐增多。理论界及实务界基本已经承认了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然而对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却莫衷一是。虚拟财产的问题已不再是一个虚拟的问题,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现实入手分析其必要性,并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定性,进而从民法角度探讨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谈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价值之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是存储于网络游戏环境中,能为游戏玩家带来精神或物质利益满足的财产形式。虚拟财产的典型表现为网络游戏中的账号等级、虚拟货币、虚拟装备(武器、装甲、药剂等)、虚拟动植物以及直接用金钱购买的游戏点数等等。自2003年12月李宏晨诉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一轰动一时的“中国虚拟财产第一案”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上娱乐一时发展繁荣。游戏开发商们开发各种网络游戏并提供多种多样虚拟物品吸引玩家,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网络游戏市场收入。然而,各种网络虚拟物品的诉讼纠纷相继出现,什么是虚拟财产?虚拟财产具有何种法律性质?各界人士对虚拟财产的讨论“声声不息”。  相似文献   

14.
虚拟财产是网络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当前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出现。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在此方面存在着法律空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以及应不应该给其以法律上的保护,在学界存在着争论。本文从民法和刑法两个角度分析了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途径,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周娅 《广东法学》2007,(2):18-19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虚拟财产纠纷日益增多,尤以网络游戏为甚。于是乎,将偷盗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行为,以盗窃罪定论之声,不绝于耳。实践中,有几起案件也具有轰动效应,广为人知——其一,丢失游戏装备的玩家状告游戏营运商,控其保管不善之责。原告胜诉。其二,两个玩家之间以4800元买卖游戏账号(级别较高,装备精良)。卖号者一星期后又将该账号偷走。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财产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伴随着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纠纷频频出现。现行立法的不足使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陷入困境。从世界范围看,在法律上承认网络虚拟财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加大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已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在国内立法、司法和法学理论界尚未引起关注 ,而实践中侵犯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发案率却直线上升。随着此类案件的现实危害性日益增大 ,以及域外涉及侵犯虚拟财产刑事判例的出现 ,在刑法理论上进行前瞻性的研究 ,显得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18.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已成为很多网民上网的主要动因,并为信息产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近期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丢失案件时有发生,如河北一玩家李某因在“红月”游戏中积累、购买的虚拟装备失踪,遂以服务商北极冰公司侵犯财产权为由诉诸法院。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后认定李在网络中丢失的虚拟装备为无形财产,具有价值含量,判令北极冰公司应在游戏中恢复李丢失的虚拟装备。①网络游戏的法律保护正成为司法实践中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处理游戏玩家和服务商之间的合同纠纷,如何保护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  相似文献   

19.
网络虚拟财产这个新兴名词出现,伴随着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纠纷而频繁见诸于各大媒体。本文将描述网络虚拟财产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引出尽快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的呼吁,并谈谈对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的一些认识,最后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现实保护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以期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游戏产业在我国获得巨大发展,网络虚拟财产侵权的现象也因此时有发生。文章主要从民法的角度,探讨虚拟财产的由来及其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法律属性意义,并通过立法、司法理论现状对虚拟财产法律属性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