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英美法上的“好撒马利亚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撒马利亚人"这一称谓源自圣经,在英美法上被用于指称无义务而帮助处于危难者的人。对于救助他人,普通法传统的规则是,在缺乏特殊的情景或特殊的关系时,人们不负有救助他人免遭危险的积极义务,仅在部分地区存在规定了一般救助义务的刑事立法,但实际上并无太大效果。英美法存在着"禁止好管闲事"的原则,好撒马利亚人原则上不享有报酬请求权或费用偿还请求权,但在急需的情形下例外,作为救助人的好撒马利亚人可以基于回复法享有费用偿还请求权,若其是职业人士,还享有报酬请求权,这些请求权不以救助成功为前提。不过有学者认为,应通过社会保障或公共基金机制来鼓励救助生命。若好撒马利亚人遭受损害,还可以基于侵权法向因过错肇致危险者请求赔偿,不受"可预见性"规则的限制。在其因救助给被救助者造成损害时,还享有好撒玛利亚人法赋予的豁免权。英美法在激励政策上,多求助于回复法和侵权法等多种分散制度来解决救助者的求偿问题,呈现碎片化的样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救人被讹的事件屡屡发生.此类事件凸显出的不仅仅是社会道德的滑坡,更多的是法律规制的缺失.西方国家的"好撒玛利亚人法"已运行多年,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值得我国借鉴.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我国应制定一部包含救助者的范围界定、救助作为公民的一般义务、救助者的责任豁免、侵犯救助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举证责任等内容的全国性的保护救助者权益的"好人法",以解决目前我国社会"救不救"这一问题,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是法律责任,在民法上属于侵权责任.是基于道路交通侵权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人产生了对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损害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是指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定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上述规定针对一般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明确的,  相似文献   

4.
对安全保障义务人因第三人侵权所承担责任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人们对安全保障义务人因第三人侵权,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产生了疑问,认为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司法实务中都存在一定的缺憾。因此建议将安全保障义务人因第三人侵权所承担的责任,界定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按份责任,以便更好地体现侵权法的目的和发挥侵权责任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和总结国内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于公司董事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公司法第191条规定,董事在执行职务时因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该对该他人承担赔偿责任;第232条规定董事作为清算义务人时,其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这一立法结构与域外立法例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董事对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法理基础是董事在执行职务时应该守法合规,其责任性质是一种特别侵权责任,该责任是因董事违反保护性法律法规而承担的特殊侵权责任。这一解释将合同法上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的合同效力和侵权法上违反保护性法律规范的行为效力统一起来。我国相关规则体系的构建与域外做法相比有较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侵权法对不完全能力人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进行了一定的规定,但是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该法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不完全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的构成之检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好撒玛利亚人问题"为视角,通过美国好撒玛利亚人法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与我国现有关于保护见义勇为者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现有关于保护见义勇为者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期望通过借鉴美国好撒玛利亚人法中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对我国关于见义勇为的统一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汪渊智 《法学杂志》2007,28(3):14-17
定作人的侵权责任具有行为人与责任人相分离的特征,但又不同于雇主决定了责任的构成要件.在责任的承担上,定作人应与雇主承担相同的责任.我国未来侵权法应当明确地规定此种责任.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法>确立了民事法律规则体系上召回的法定作为义务及其损害赔偿责任.召回制度是基于公共政策选择而确立的行政管理制度,但其调整的基础关系仍是私领域的交易消费关系.召回的法定作为义务在民法上属于交易安全义务,违反该义务引起民法上的侵权责任是结果责任,与一般的产品侵权责任有联系而又有不同.侵权责任立法中构建召回侵权责任规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精神病人侵权责任保险冬竹根据我国民事法律规定,精神病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负之侵权责任由监护人独立承担或适当减轻承担。据此看出,精神病人侵权责任实际是监护人责任。由于侵权行为人──精神病人因精神错乱或精神缺陷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认知或缺乏...  相似文献   

11.
"见义勇为"现象在当今社会频繁发生,见义勇为者的精神也广为人们所传颂。然而,见义勇为者维护他人利益的同时,却常常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见义勇为者的利益应该由谁来保护,如何保护?本文从见义勇为行为的概念、法律性质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民法层面探究有效保护见义勇为者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行政法角度分析 ,见义勇为是行政法上的行政协助行为 ,根据行政补偿理论中的公共负担平等说 ,见义勇为者及其家属可以向国家请求行政补偿 ,以弥补见义勇为者因其见义勇为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国栋 《河北法学》2006,24(7):2-17
对古犹太法、英美法、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见义勇为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不同法域的见义勇为立法涵盖范围不同、立法重心不同的结论.阐述上述差异的原因,评价道德法律化运动对见义勇为立法的影响,研究中国的见义勇为立法人性标准设定过高与警力不足问题的关联以及见义勇为立法实效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国际法治:良法善治还是强权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治意味着法治的原则适用于国际关系之中。法治的理想激发着国际法学家在国际社会实现法治,但是由于存在着重重障碍,强权政治在国际关系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有可能建立人类利益作为国家决策的基础,代替以往抽象的国家利益和安全考虑。基于此,国际法治可以在良法善治的前提下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良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步云  赵迅 《法学研究》2005,27(6):125-135
广义的良法是指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或推进作用的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具有真、善、美之品格的法。“真”是指法的内容的合规律性;“善”是指法的价值的合目的性;“美”是指法的形式的合科学性。依法治国,应是依良法治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商标法实施近30年历史的总结,论证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商标法中的基本原则地位和作用,检讨了现行法和"修订送审稿"、"征求意见稿"在贯彻诚实信用原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思路。认为应提高对抢注、恶意异议等不正当行为和侵权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强化对商标权的保护;关于确权程序的规定应当增加责任条款,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9.
侵权行为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行为法是维持整个私法权利体系平衡的最为重要的法律部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飞速发展造成各种侵权行为的泛滥,保持侵权行为法体系的开放性已是当务之急。诚实信用原则在法律中的作用在当代呈不断加强的趋势,成为整个私法领域的"帝王条款"。侵权行为法与诚实信用原则的结合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从自然法的角度考察了侵权行为法中的诚信观念,在介绍三种诚信观——主观诚信、客观诚信和裁判诚信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侵权行为法的程序特征,论证了侵权行为法与诚实信用原则结合的合理性,提出了侵权行为法诚信原则的实现途径、制度基础以及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