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新闻(或称公民新闻)在美国的兴起,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公共新闻活动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同城媒介联合行动,共同设置话题,直接介入公共事务,试图解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公共新闻活动是对此前所有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和社会学理论的巨大冲击.它的实践和理论对于我国新闻媒介的改革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本文从公共新闻与舆论市场、与媒介议程设置、与我国媒介改革诸方面对公共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影响和可借鉴之处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从国家民族利益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作为舆论监督主体,频繁活跃在现代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对舆论监督主体行为、权利义务等提供专门保护的《新闻法》,使得新闻监督主体的行为性质介于“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之间,这种行为不确定性,使得舆论监督行为与普通民众个人行为毫无区别,其结果:新闻记者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权得不到落实,新闻侵权案件中,舆论监督者败诉容易胜诉难……,这种现实与现代社会新闻产业发展的态势,格格不入。言论自由:记者的尚方宝剑言论自由,是一个社…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对于新闻采访权的保护存在不足,使得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一直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一方面,自身合法权利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而另外一方面,要完成新闻采访工作,又必须依赖于内心的职业道德。如何不再让新闻采访权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以法律手段实现新闻采访权的制度化保护,是当前摆在学术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4.
彭莉  马宁 《行政与法》2004,(12):102-103
我国目前只是依靠零星散见的法律条款和新闻政策来调整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这就造成了新闻诉讼纠纷案例的激增。而尚无新闻法,使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与公民的权利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失衡。所以,为了公平起见,使媒体市场走向良性发展,国家必须加快出台新闻法,以保障媒体乃至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与司法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基础之上.社会主义舆论监督同样关注与重视批判司法领域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不良倾向,积极引导舆论、组织舆论同各种司法不公、执法不严、枉法裁判现象作坚决的斗争.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了解、参与和监督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媒介,是防止和纠正司法腐败,推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实现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6.
刘茜  苏坤明 《法律适用》2012,(12):18-21
一、舆论审判:过度的监督和危害(一)定义学界将这种舆论监督侵害司法权的现象形象地称之为"舆论审判",又叫"新闻审判"、"传媒审判"、"媒介审判"。它是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作出  相似文献   

7.
吴振举 《法制与社会》2013,(13):150-152
近年来,相对宽松的环境使我国的新闻事业,在新闻立法相对滞后的环境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新闻媒体在行使新闻自由权、舆论监督权、相关资讯报道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与规范的约束,新闻侵权事件不断发生,业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律界、新闻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民主的法治社会,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与媒体的舆论监督权都有它的功能和价值。然而掌控社会重大传播资源的新闻媒体以其强大的舆论价值导向极易造成"新闻审判",给司法审判带来巨大的压力。寻求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与媒体舆论监督权之间的平衡应当着眼于司法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立法完善和司法公正。即使在民主日趋完善的社会里,要求司法审判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社会评判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民意可以左右司法裁判。所谓"国法人情"是以理性的民意推进立法的完善,但绝对不可以民意裁决践踏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9.
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与其它的监督形式相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给不法者造成一种舆论压力;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我国当前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还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新闻采编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还参差不齐;行政机关的运作还不够透明。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一是要消除对大众传媒性质的认识偏差;二是要强调大众传媒的人民性;三是要加紧新闻立法,依法保护舆论监督权。  相似文献   

10.
媒体在新闻侵权诉讼中应有适当的免责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莉  韩向东 《行政与法》2003,(12):76-77
随着新闻舆论监督的加强,新闻诉讼也日益增多,而在新闻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官往往倾向于保护当事人的人格权。但在新闻侵权诉讼中,新闻媒体的法律主体与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是不同的,况且我国尚无新闻法,这就造成了在新闻侵权诉讼实际操作中,使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与公民的人格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失衡。为了公平起见,新闻侵权诉讼中媒体应有适当的免责权。  相似文献   

11.
何能高 《中国司法》2011,(9):107-109
在互联网发展极为迅猛的今天,在网络问政盛行的今天,要消除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不信任感,树立司法的公信力,必须深入研究当今舆论生成、变化的规律,与时俱进,用新闻立政、新闻执政的方法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网络中掌握主动,在舆论中抢占制高点和话语权,有效做好司法新闻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工作,逐步树立司法权威。囿于篇幅,笔者仅就网络问政下的新闻执政问题作些思考,以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监督体系中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及舆论监督等。前几项监督根本上是一种权利对权利的制约,具有强制的效力,而舆论监督是从宪法和一些基本法律关于公民自由权利当中引申出来的,是一种软性监督。其中新闻舆论监督又以其影响范围更大、公众参与性更高、干预力更强成为舆论监督的最有力的表现。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和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的权利。新闻记者有享有记者的采访权、编辑权、写作权等。本文就是针对新闻舆论监督在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对策所做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闻舆论对法院工作的监督力度逐步增大,效果也比较明显,且越来越深人和有力。这已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其正面效应可谓甚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闻舆论过分行使新闻自由权,甚至超越职权干预、影响司法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对待、调处新闻舆论监督权和司法权的冲突就显得十分重要,困于篇幅,笔者在这里仅就其冲突的表现和救济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一、新闻自由权与法官自由获且权的冲突与比较我国目前并没有明确新闻自由权。但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第…  相似文献   

14.
韩向东  彭莉 《行政与法》2003,(10):107-108
近年来,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或发表批评性报道和评论时引起的侵权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目前尚无新闻法,只好采用民法来判定,这就造成了在新闻侵权诉讼实际操作中,使公民的舆论监督权与公民的名誉和人格尊严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衡。为了公平起见,新闻侵权诉讼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李立景 《河北法学》2006,24(9):100-106
公众舆论对纠纷的解决,是以作为新闻的纠纷舆论议程设置为前提的规范性解决,这是一个从纠纷个案到伦理命题诉诸伦理公理的价值判断和论证逻辑过程;它依赖于表达自由的制度环境和客观独立报道的新闻伦理规制以及公众的媒介平等接近权的保障,言论--行动的两元划分是解释言论自由的关键;解决纠纷的舆论形态主要表现为谴责与歧视,其强制力是以交往制裁、合法性制裁、经济制裁为表征的舆论制裁以及舆论压力的潜在威胁:群体舆论的激化与社会失序.舆论制裁往往会产生附带性制裁,如纪律制裁,行政制裁,法律制裁等.  相似文献   

16.
新闻背景:2007年1月9日,《中国贸易报》山西站记者兰成长在大同市浑源县一煤矿被不明身份暴徒打成重伤,第二天不治身亡。1月13日,天涯杂谈刊载了《山西浑源:记者被黑心矿主暴打致死》的帖子。帖子在网上记者圈内广为流传。帖子称:2007年1月9日,《中国贸易报》山西站记者兰成长与同事共三人到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无证开采的黑煤矿进行调查采访时,受到当地一黑煤矿主指使的一伙不明身份的暴兰成长的妻子和女儿徒围攻。当时,兰和司机已经在车上了,可是,他们的车被矿方的两辆车挤住动弹不了,而他的同事还被困在矿长办公室里。在被殴打的过程中,兰…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年来连续发出了《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关于加强新闻采编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不久前还明确表态:“我们一向支持记者合法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坚决不容忍打击报复记者行为的发生!”这些文件和表态,无不表达了国家对记者的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和评论权的保护与保障态度,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的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大多来自传媒,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也主要依赖于记者的新闻报道,现实中记者的新闻采访权经常会与被采访人的个人隐私权发生矛盾。一定意义上讲,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静态的权利,记者的新闻采访权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权利。就权利本质而言,隐私权是阻碍人们获得某种信息的权利,而采访权则是获取某种信息的权利,加之权利边界的模糊性,这就使得两种权利的冲突不可避免。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使它们和谐运行,该文作者就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都是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必须意识到舆论监督权的过度扩张,往往形成民众的激情与压力,影响到独立、理性的司法裁判和司法公正.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主题.在借鉴国际规则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与传媒的现状,新闻法治应是当前化解传媒与司法困境的可选择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都是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必须意识到舆论监督权的过度扩张,往往形成民众的激情与压力,影响到独立、理性的司法裁判和司法公正。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主题。在借鉴国际规则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与传媒的现状,新闻法治应是当前化解传媒与司法困境的可选择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