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目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我们明确方向、创新制度、聚焦力量。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目前加怏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我们明确方向、创新制度、聚焦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美元世界霸权体系十分顽固、人民币网络外部性不显著和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等挑战。与传统数字货币相比,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发行管理中心化与技术架构去中心化并存、可控性与匿名性有机结合以及币值稳定性等特征,这使得DC/EP(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通过网络外部性扩展机制、人民币币值稳定机制和金融发展促进机制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机制的积极影响,从构建跨境支付结算体系、改进宏观调控效果和推进金融市场创新等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当善  王尧基 《理论视野》2011,(2):51-53,56
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特别是两轮美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人们提出了超主权货币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虽存在不少局限,但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是众望所归、不可逆转。为了应对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中国应在增加黄金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争取使IMF尽快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国际化要服务于中国经济.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虽然这是一个在90年代就曾被提及的课题,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一直没有被推上日程.如今,随着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再被提出,以及金融危机后美元等主要货币的不稳定等原因,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又变得炙手可热.在当今世界,人民币在众多主权货币之中,仅仅是一个小币种.这样的情况,与我国当今的国家地位,贸易发展速度,经济金融需求明显是不相称的.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人民币国际化正一步步走向正轨,并将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1,(16):47-47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6月14日发表文章称:“今后半年内,中国的人民币将超过英镑,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英国汇丰银行最近对全世界21个市场的6000多家企业调查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吴志华  查雯 《党政论坛》2009,(12):23-23
从去年9月份开始,货币互换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中国与很多国家和地区达成总额6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相似文献   

8.
张云  刘骏民 《理论参考》2009,(10):16-17
只有美元、人民币与欧元共同携手,并共同遵守流动性总量控制协议,世界才可以得到安宁。  相似文献   

9.
所有的经济收益都要付出代价。中国经济两大收益(即出口导向带动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逆势上扬)的代价就是在国内市场上蓄积了过量的人民币购买力。解决的办法在于继续货币深化和资本深化,把没有放入市场的很多资源放到市场里,以吸收过量货币。  相似文献   

10.
郝慧泽  席林 《学理论》2015,(8):37-38
白银货币体系下中国货币制度乃至金融格局具有对外依赖性,由此得出了重视货币独立性和金融产品定价权利的启示如下:货币发行的独立和币值稳定是金融体系独立的重要保证;控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在实体经济的承受范围内;培育金融主体的风险控制能力;要充分认识金融产品定价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曹彤 《理论参考》2009,(10):30-32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亚洲人民币”,构建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新格局,既是应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需要,更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保持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时隔3个半月,正值广交会前夕,2009年4月8曰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规避汇率风险,有助于中国企业克服贸易伙伴国缺乏美元支付手段的约束开辟市场,有助于抵御美国这个国际货币体系霸权国的道德风险并提升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这些业已为人们所熟知。那么,作为一种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工具,人民币如何才能站稳脚跟并拓展版图?人民币计价结算在我方并无多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7,(8):48-48
日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中国经济热点问题发表演讲时称,“1998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泰国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泰国的货币是自由兑换的”。他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争取成为第六个硬通货。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当国际货币的条件除了本身代表的经济质量及其价格即汇率稳定之外,还需要国际货币所必需的用币环境。货币国际化主要是市场自主选择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瓶颈因素在于其用币环境。而强有力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地位,可以直接推动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安仰东 《民主》2006,(6):1-1
在近期相当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币值应该保持一个基本的稳定,避免大的波动。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币值受到升值和贬值的双重压力。从汇率关系的角度,人民币受到升值压力。在国际上,一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或一些国内利益集团的利益,企图损害中国的利益,迫使人民币升值。这方面压力,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了。但是如果光看到汇率的币值是不够的,现在被人们所忽视的,是在国内商品市场上,人民币还承受着极大的贬值的压力。目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即存在直接形成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在货币的购买力指向上,如教育、医疗、住…  相似文献   

16.
山旭 《党政论坛》2010,(20):54-55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9年,大势已定。共产党控制地区的经济形势却很不乐观。 从当年1月起,物价连续上涨。 进入新解放区的野战军,无法像过去那样得到根据地的直接物资补给,中央只好用发行货币来支撑部队。但在新解放区,商人和群众都不信任人民币,加之生产一时难以恢复,军队就拿着人民币到后方的大城市采购。  相似文献   

17.
葛俊忠 《学理论》2012,(17):143-144
当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由于受货币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需求过度和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断攀升,2011年我国价格消费指数上涨5.4%,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此,我国要进一步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还要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多种政策手段对通货膨胀进行综合治理,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英丽 《理论参考》2009,(10):58-59
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之下,美元一路贬值。对美国经济和美国财政长期是否可持续的担心,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在可能的变局之下,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和推进东亚金融合作的方向上,则成为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林毅夫 《民主》2005,(9):10-11
7月21日。政府实行新的汇率政策,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8.27元升到8.11元,升值2%,幅度很小;一方面“恢复”有管理的浮动制度并“参考”而不是“钉住”一篮子货币。这次汇率政策改革是否能够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目的,即人民币汇率不再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9,(12):16-17
【预测一】 人民币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流通货币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只能说是美国遇到的众多麻烦中的一件。政府的巨大的财务赤字,是引发美国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