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优势畜种,青海省约有50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42%,而白牦牛则是我国稀有珍贵的牦牛类型,集中分布在互助和门源2县,约7600多头。为了摸清青海白牦牛是否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进行了试验。供试牦牛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白牦...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玉树县牦牛衣原体性流产病原分离与免疫预防试验袁春华,袁文华,帅永玉,李英才,杨学军(青海省玉树县兽医站816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我县开展布鲁氏杆菌病的免疫防制近20年,经考核监测感染率为2.36%,但牦牛群母畜流产仍然很严重...  相似文献   

3.
牦牛肺肥大细胞观察近年来研究发现,肥大细胞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关系,但有关牦牛肺肥大细胞的研究资料甚少,笔者对牦牛肺肥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材料与方法试验用青海省玛多县(海拔4200m)临床健康的成年牦牛6头。将试验牦牛宰...  相似文献   

4.
牦牛犊副伤寒的诊疗李青红,陈秀贵,赵立新,林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兽医站库尔勒841023)(二十六团兽医站)(三十三团兽医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六团饲养牦牛1650头,年产犊500多头,长年放牧在山区。1994年5月,牦牛犊发生了以高热...  相似文献   

5.
从80年代中后期以来,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夏秋季牧场放牧的牦牛群中流行一种以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疫病。据1989~1991年不完全统计,发病牦牛1191头,病牛很少有治愈或耐过者,因此给当地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92~1996年,我们先后经细菌学、...  相似文献   

6.
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刘文道副研究员编著、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靳家声研究员审校、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许绶泰教授作序的《中国牦牛寄生虫图鉴》一书。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9月出版发行。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进行牦牛寄生虫方面的调查研究中,采集了大量的虫体标本,查阅了许多科技文献,加上作者十多年来对牦牛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研究成果,经过综合整理写成。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牦牛寄生虫分类和寄生阶段幼虫鉴别的专著,解决了牦牛寄生虫分类之难,填补了寄生幼虫鉴定之缺,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较突…  相似文献   

7.
牦牛和藏羊免疫特性的研究高士争(青海畜牧兽医学院西宁810003)牦牛和藏羊主要分布在我国高海拔地区,对高原特有的生态环境有极好的适应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牦牛和藏羊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其免疫特性研究的极少。因此,本文测定了牦牛和藏羊红细胞C_(...  相似文献   

8.
从80年代中后期,在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夏季牧场上放牧的牦牛群中,流行着一种以消化道广泛出血和拉稀为特征并引起大批牦牛急性死亡的疑难病。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肠毒素检测、病原分离鉴定、小动物实验及疫苗诊断性免疫试验,确诊本病系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从病死的牦牛病料中分离出了致病力较强的A型魏氏梭菌和从部分病料中分离出毒力很强的溶血梭菌,为本病的有效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混合苗的免疫试验程庆华,牛小迎,叶成玉,解洪业,李志宁(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03)1992年以来,青海省从四川等地陆续购进大批猪苗,继之猪流行性腹泻(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普遍流行。经青海省畜牧兽医...  相似文献   

10.
犏牛是黄牛与牦牛杂交而获得的杂种一代,具有生长发育快、早熟、适应范围广、产乳量高、产肉多、役用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作者在对中甸县牦牛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研究后,又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对犏牛的...  相似文献   

11.
牦牛爆发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朱中武(西藏山南地区农牧局856000)列确(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牛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牦牛巴氏杆菌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败血型和浮肿型两...  相似文献   

12.
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四川五省(区)部分地区的黄牛群、牦牛群采集血清,用细胞中和试验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抗体,结果黄牛群BVD/MD阳性检出率为46.15%,其中宁夏黄牛群的感染率最高(55.95%),其次为甘肃(41.48%)和陕西(40.60%);牦牛群BVD/MD的阳性检出率为30.08%,其中四川牦牛群感染率最高(38.46%),其次为甘肃(29.41%)和青海(28.00%)。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省环湖地区绵羊的血浆、肝、被毛以及牧草和土壤中锌含量的研究发现,被检绵羊的血浆平均锌浓度(4.78μmol/L)低于锌缺乏临界值,肝锌含量(108.03mg/kg)较低,牧草(14.64mg/kg)和土壤锌含量(47.04mg/kg)都低于正常范围,表明青海省环湖地区绵羊处于低锌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犏牛脑包虫及施术方法饶家荣,都几柒力(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中甸县兽医站)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多头绦虫(Multicepsm-ulticeps)的幼虫脑多头锄(脑包虫CoenurusCerebralis)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牦牛和骆驼等偶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牦牛棘球蚴感染率较高,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1988年7~10月在青海省黄南州用国产丙硫咪唑对牦牛棘球蚴病进行了治疗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在青海省泽库县牧区选经间接血凝试验诊断为棘球蚴阳性的成年牦牛27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第1、2组为治疗组,第3组为对照。 2.试验药物、剂量和投药方法:丙硫咪唑片剂,为青海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1987年产品,批号870524。治疗牛均为口服投药。其剂量分别为:第1组90mg/kg,分3次投药,每次间隔1月;第2组180mg/kg,投药次数与间隔时间同第1组;第3组不服药。各组牦牛合群放牧,观察临床表现,均于初次服药90天后剖检,仔细观察各脏器的包囊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绵羊的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感染较普遍,据李欧等(1989)对青海省6个自治州绵羊住肉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调查,平均感染率高达97.66%,每1g肌肉中的包囊数为0~580个,其中心肌的感染率、感染强度最高,其次为食道肌、臂头肌、膈肌...  相似文献   

17.
1983~1987年,我们采用不同种牛源血清培养和传代IBRS_2和BHK_(21)细胞20000多大转瓶,观察了在中间试生产(以下简称中试)条件下传代细胞的生长状况。 (一) 材料和方法 1.血清种类和来源:①奶犊牛血清:采自上海市、西宁市和兰州市奶牛场出生24~48小时的奶公犊;②小牦牛血清:采自甘肃天祝和甘南牧区2岁以内的小牦牛;③大牦牛血清:用天祝和青海省海南屠宰厂冬季屠宰牦牛放的血制备。  相似文献   

18.
母牦牛不孕症对牦牛发展、牛绒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因素。笔者用催情散加减治疗181例,治愈179例,治愈率98.34%。催情散 当归50g、川芎25g、熟地50g、肉苁蓉25g、杜仲50g、淫羊霍25g、阳起石45g、益母草50g、红花30g、甘草50g,每剂煎2次合汁灌服,每日1剂,2剂为一疗程。动物 用互助县丹麻、五十、南门峡3个乡的181头不孕母牦牛试验。诊断 经产母牦牛空怀4个月以上,久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者(排除人工授精技术操作、精液品质等外因)即可确诊。结果 在用药后21d内发情并在…  相似文献   

19.
盐酸环丙沙星治疗新生羔羊腹泻宁顺章宁鹏杨满寿张炳玉1)张纪元张俊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810003)(海西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青海省湖东种羊场)环丙沙星(Ciprofloxia,CPF)又名环丙氟哌酸或悉复欣,是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牦牛肾中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的表达情况,分析肾中LHR与卵巢中LHR表达的相似性,选取青海省健康的3头2岁龄雌性牦牛,根据黄牛LHR基因序列5′端和3′端的保守性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牦牛肾和卵巢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量,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LHR蛋白在牦牛肾和卵巢组织中表达情况进行定位研究。RT-qPCR结果显示,牦牛肾组织中L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卵巢的79.75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HR在牦牛肾组织的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呈阳性反应,在卵巢组织中卵泡颗粒层呈明显的阳性反应;LHR在牦牛肾和卵巢中的表达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牦牛的肾组织与卵巢组织一样,均具有表达LHR的特性,提示肾可通过调节LHR参与牦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