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因村规民约违法而导致外嫁女权益受侵害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外嫁女权益受侵害并非由于国家立法供给不足,而是有关法律没有得到实施,法律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法律被边缘化与国家权力在农村控制能力减弱有关,同时法律滞后、基层政府对村委会违法行为的纵容又加剧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改变法律被边缘化的状况,国家应加强对农民的保护,增加对农村公共福利的给付以减弱农民对村庄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谭冰涛 《政法学刊》2010,27(2):67-71
胎儿的民事权益应当得到保护,侵害胎儿权益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父母能否成为侵害胎儿权益的主体,以及父母实施的何种行为可以构成侵权行为,在法理上及实践中均存在着较大争议。为了实现胎儿权益保护和家庭伦理保护之间的平衡,应当从是否婚生,是否存在故意,以及是否使用暴力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此外,父母对损害发生与有过失应考虑适用过失相抵,父母的允诺应能构成阻却违法的事由。  相似文献   

3.
对胎儿利益的侵害古而有之,但近现代以来,由于经济、政治、伦理、道德因素的影响;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胎儿生命健康权受到损害的案件日趋上升。而医学的进步,有助于确定出生前侵害事由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由于法律对胎儿利益保护的规范不完善,甚至缺失,致使胎儿的最基本的生命健康权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本文从胎儿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方面论述对胎儿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胎儿的准人格地位及其人格利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儿是一种人类生命,但又不是人;其不具有现行法规定的民事权利能力,但又必须享受一些权益的法律保护。对于胎儿的人格地位,民法理论素有争议。胎儿属于准法律人格者。准法律人格即非完全法律人格者亦非完全无法律人格者。它是法律立足于胎儿的生命特质、胎儿保护的价值理念以及民法人格制度的立法逻辑所作出的人格定位。准法律人格者享有不同于自然人的特殊的人格利益及其权益保护规则。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于侵害警察权益的现象屡屡发生,对于警察权益的保护问题也随之受到重视。本文指出对于为何要保护警察权益、保护范围和怎样保护都应在立法中作出相应规定,同时公安机关也应改变思路,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充分利用司法及行政手段,加强对警察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经济危机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由于社会的歧视和法律保护的缺失,导致其合法权益屡屡被侵害,困扰着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旨在探究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缺失的表现及其深层原因,以期构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妇女农地权利法律制度运作的实证研究与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频受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未得到充分的保障。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立法上对"男娶女嫁"婚嫁方式可能损害妇女土地权利的认识不足;二是法律、政策的相关规定互相矛盾;三是立法上对妇女权益法律保护的效果适得其反;四是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五是当村规民约侵害妇女土地承包权益时,缺乏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为此,应当有效化解政策、法律之间的冲突,完善细化法律规则,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加强对村规民约的法律审查,消除制度歧视。  相似文献   

8.
警察执法权益保护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新江  金凌  王正苍 《政法学刊》2010,27(1):102-108
警察权益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包括警察的执法权益,也包括警察作为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警察权益遭受侵害,既有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公民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暴力化倾向严重和法制不健全、对侵害警察权益行为惩治力度不够、暴力袭警成本较低等原因;也有警察自身执法能力不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和防护装备落后,以及公安机关不善于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武器维权等多方面的原因。由此看来,保护警察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胎儿利益给予法律上的保护,不仅是对未出生生命的尊重,同时也彰显人们对已存在之生命的敬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社会政策的变化,立法的粗疏以及部门法之间的不统一弊端凸显,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胎儿的法律地位以及我国目前对胎儿继承权保护的妥当性,进一步完善我国关于胎儿继承权保护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对个人信息应采取公法与私法并重的综合性保护方法。我国民法典规定个人信息保护,不仅奠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正当性基础,也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自然人对个人信息并不享有绝对权和支配权,而只享有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该利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防止因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泄露、买卖或利用进而导致人身财产权益遭受侵害或人格尊严、个人自由受到损害的利益。只有行为人违反保护性法律侵害个人信息时,才产生侵害个人信息的侵权责任。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应区分隐私权与个人信息,并进一步完善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责任规定,如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损害的认定、减免责事由、责任承担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杨砚淳 《行政与法》2005,(12):125-126
随着生命科学时代的到来,胎儿及其法律保护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课题”。胎儿是生命的初始阶段,胎儿生长发育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命质量和一国的国民素质。因此,自罗马法以来,各国都相应立法保护胎儿的利益,但在我国法律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试从民法视角思考胎儿的利益保护问题,认为未来的民事立法应当赋予胎儿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论公司终止后的产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因其法律人格的丧失必然导致将不再为终止前的侵害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公司终止后由于其生产的产品并非随公司终止而立即消失,若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的产品责任因公司终止而责任主体丧失,由消费者自己承担,显然有悖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公司应当对其终止后的产品承担责任,并应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社会,人权保障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极为关注的问题,各国都从各方面来加强和保障人权。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人权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刑诉法是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的重要法律之一,它通过对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的规定来实现人权保障。本文拟就在刑事诉讼中保护被害人精神权益方面的问题,发表粗浅看法。一、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应得到承认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了危害,理应受到惩罚。而对于被害人来讲,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各种各样的损害,甚至是失去宝贵的生命,这些损害并不能因为对被告人定…  相似文献   

14.
由于立法上的欠缺和观念的差异,我国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尤其是财产权益保护,在立法和理论上仍有许多滞后,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建立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机制,不仅是人权保护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应完善被告人赔偿机制,建立国家补偿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使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司权益保护较为薄弱,企业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利润而侵害公司职工合法权益,目前这种局面在社会中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农民工和矿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直接造成学术界、舆论界及政府相关机构的普遍重视.本研究认为对于公司职工合法权益来说,我们最为匮乏的是严格执法力度,而不是相关法律条款.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公司职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游丽娟 《法制与社会》2010,(1):29-30,36
“包二奶”现象目益普遍,因这一现象引起的离婚案件也日渐攀高,为保护受侵害的配偶关系,必须通过法律进行规制,保护婚姻关系中无过错妇女的权益。从侵权损害赔偿的角度,辨析阐明解决“包二奶”现象并不意味着通过刑法规制,而应当秉持适当补偿兼顾公平的原则,对过错当事人及第三者的侵权行为予以民事上的调解与赔偿,辅之以其它救济方式,在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前提下,更为有效的维护受害方妇女的合法权益,就此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胎儿作为自然人生命的初始阶段,是生命的特殊阶段。自罗马法以来,各国都在法律上设定若干制度以保护胎儿利益。在我国,除继承法第28条对胎儿权益有所涉及外,法律对胎儿的权利保护几乎是一片空白。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关于损害胎儿利益的案件进入诉讼,胎儿的权利却不能通过法律途径得到保护。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胎儿利益既是一重大现实问题,又是一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从现实案例出发,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更高要求,大学生做兼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特殊身份,致使大学生在做兼职的过程中因在法律适用上存在障碍,其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救济,因此,探究并解决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切身利益,也有助于我国和谐法制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为 2000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妇女法律援助发展研讨会”而作。   据我所知,“咏叹调”系西洋歌剧、清唱剧中的一种抒情唱法,歌曲中的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反复,它听起来令人感慨、令人怀念、令人沉思。   我是 1982年落实政策后从事律师工作的。之后不久,我就被四平市妇联聘请为妇女维权的法律顾问。于是乎,我有机会办了好多好多妇女权益被侵害的案件。我深感中国妇女从古至今都是处在一种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就没有进步的崇高位置。然而历史上却没有一段曾闪亮过妇女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时期。即使…  相似文献   

20.
蒋人杰 《法制与社会》2011,(18):246-248
在传统的民事权利能力制度中,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而胎儿尚未出生,因此不享有权利能力。但是这就造成了处于胎儿阶段的生物体的许多权益无法得到保护或者使因侵权造成的伤害的索赔最佳时间丧失。本文拟通过列举目前世界上对胎儿权益保护的立法例和学说,完善胎儿权益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