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法律   16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清末民初中国比较法学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末民初中国比较法学的产生陶广峰比较法作为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国外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在中国,至少在近代以前,应当说是不存在的。这期间,虽也产生了《唐律疏议》、《大学衍义补》、《唐明律合编》等法学著作,但由于它们仅限于对本国法律的比较研究,没有...  相似文献   
2.
在民法学领域,胎儿有无继承权,学者争论已久。持否定说者认为,各国民法(典)几乎无例外地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所以,对尚未出生的胎儿来说,由于尚不具备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当然不具有继承权;持肯定说者认为,胎儿应该具有继承权,理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日益丰富,赋予胎儿继承权,能够更加充分地保护自然人的权利,同时,也与近、现代法权利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相吻合。我国立法关于胎儿继承权仅《继承法》第28条有如下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既是生产要素的合约,也是产权的合约。生产要素及其产权的价值决定于其对产品的贡献。在生产要素中,劳动要素具有决定性。合理界定劳动要素财产权不仅有助于确认和保护劳动者的应有权益,而且有助于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企业效率,最终保障各方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从市场失灵看经济法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鉴于经济法在我国多以政策法的形式出现,针对学界由于在经济法作用机制理论上的不甚清晰,导致出现偏离或抛弃价值取向,以致随意改变经济法作用方式等问题,从市场失灵这一根本入手,对经济法的作用机制及价值取向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公司终止后的产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因其法律人格的丧失必然导致将不再为终止前的侵害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公司终止后由于其生产的产品并非随公司终止而立即消失,若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的产品责任因公司终止而责任主体丧失,由消费者自己承担,显然有悖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公司应当对其终止后的产品承担责任,并应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7.
近代中西法律文化冲突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世界法律文化的历史,任何一国法律文化都有其产生、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域、民族的土壤环境,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模式和不同价值观念的法律文化,这些差异又往往反映在由此而创制的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受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所决定,不同区域的法律文化在交流传播过程中,发生了碰撞、排斥和抵触,便产生了我们称之为法律文化的冲突。近代中西方法律文化冲突就是不同区域的有着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模式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法律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为国家经济职能的发挥留下了空间,而国家经济职能的范围和行使方式等受国家发展道路和经济法律传统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各国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对经济运行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干预,只不过干预的范围、程度和方式有所差异而己。同时,国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干预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经济法即是法治国家为规范国家行使经济职权,防止国家经济职权滥用,和干预市场经济而创设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主体创新     
在哲学上,主体创新实际上就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的综合效应表现为人的主体性与人本身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现实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通过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与自主性以实现人的本质力量、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法律讲究概念的精确性。在法学上,我们讲主体创新不能像哲学上的思辨那样,将主体放在一个抽象的理念层次上,而是应当进一步具体化。“人”在法律上有两种形态,一是自然人,二是法人。就金融主体创新而言,指的是金融法人的…  相似文献   
10.
法律现代化论题 ,不仅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机制转型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也是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中国的法律现代化不是传统法律历史正常演进的结果 ,而是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社会和政治危机不断加深 ,处于一个“原有文化根基失落”、“迫切需要意识形态”的时代 ,因而 ,我国近代以来 ,如洋务运动、改良运动、清末新政阶段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阶段及新中国成立至今三大阶段 ,关于我国法律现代化的研究与论争、更替与改造 ,无论有意或无意 ,大都具有较浓的意识形态色彩 ,或曰大都是通过“意识形态的过程” ,输出其关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来完成的。意识形态观念对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虽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刻意强调、突出其作用 ,又势必给我国的法律现代化事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