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于行政诉讼被告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1〕一般而言,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与行政主体、责任主体、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密切相关,也与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状况密切相关。在我国,由于行政法理论发展的局限以及现行法律框架的桎梏,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存在原告认知与法官认知两个不同认知主体的主观活动,这两种活动难免存在差异。而法官的认知具有强制力,原告的认知存在局限性,所以,为了保护原告的诉权,在原告起诉时没有准确确定被告的情况下,法官应当通过行使释明权引导原告准确确定被告。面对行政诉讼林林总…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这是一起特殊的离婚纠纷案件,因为原告吕女士瘫痪在床、行走不便到庭困难,在征得了被告湛某的同意后,承办法官决定依法将法庭设在原告吕某的住处。7月23日上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坪山法庭法官一行来到了原告吕某的家中,躺在床上原告吕某招手向法官问好:"法官同志,给你们添麻烦了。"经过庭审办案法官了解到双方都系二婚,婚前基础较差,婚后生活分多聚少,也没有生育小孩,夫妻感情确已难以为  相似文献   

3.
原告与被告签定了一份买卖合同,之后原告付了款,被告给原告电机。因为电机是旧货,原告要求被告退货返款。法官组织了周密的法庭问话,使案情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4.
伍洲奇 《法人》2011,(11):68-69
一宗原告索赔300万元的案件,在广东省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清远中院”)法官的“调解”下,被告竟然“主动”向原告妥协并同意赔偿3200万元——而清远中院的法官甚至不辞辛劳,在周末为此赶制了各类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办的《岳成律师》杂志上,看到一位律师以《农村法治现状速写———某乡镇法庭庭审纪实》为题撰写的“办案随笔”,其中有个细节描写很有意思:(法官宣布开庭后,不停顿地宣布了四条法庭纪律以及十条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然后问双方当事人是否听清楚了)原告(女):你说啥?被告(男):我不知你说的啥意思。(法官不加理会,接着往下进行)法官:你们对法庭组成人员有异议么,是否申请回避?原告:啥叫回避?法官:就是你认为我不能公正审理本案,不想让我审你这个案子,我就得下去。原告:那我申请。法官:什么理由?原告:上次我来离婚你都…  相似文献   

6.
域外     
美法官输掉“天价裤子”案美国一名法官因丢失一条裤子向干洗店索赔数千万美元,纠缠两年多后,这宗“天价裤子”案6月25日终出结果。美国一名联邦法官作出有利被告判决,原告不仅分文未得,还要赔款。一条裤子引发天价诉讼,原告受到滥用法律质疑,又因此案被告方为外国人,案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基于实证的分析 案例:原告壬某于2008年7月就被告某家具B公司拖欠工程款纠纷向A基层法院起诉,但因对B公司少写了有限责任四个字,在文书送达后,被告B公司称其登记的公司名称和原告所诉不一样,于是法官动员原告撤诉,原告损失诉讼费900余元。后王某于同年8月更改被告名称后继续起诉,因证据不足又一次被另一名法官劝导撤诉。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筛选机制,其实质体现了法官在决定是否给予司法裁判时的利益衡量,因此利益衡量方法是界定原告资格的根本方法。原告资格的核心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包括合法权益和因果关系两个主要构成要件,界定原告资格需要对这两者运用利益衡量方法进行分析。利益衡量标准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个案中法官进行衡量时需要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社会整体的道德情感以及公共政策等社会需求因素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一、裁决性思维的典型 裁决性思维模式的典型是法院的审判活动。我们以法官审理民事诉讼案件为范式.大致描述一下裁决性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法官的工作是围绕原告的诉讼请求展开的。原告进行诉讼的目的旨在由法院确认或支持其以诉讼请求方式表达的对特定法律后果的追求或期待。诉讼请求大致确立了法官在个案中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自从相关法律规定环境污染民事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和因果关系推定,看似减轻了原告的举证责任,但一起村民诉化工厂污染损害的个案却让潜伏在环境污染诉讼中的一个紧迫问题浮出水面:举证责任倒置和因果关系推定的前提是原告完成相当程度的举证;那么,原告举出何种证据才算完成了举证责任?为解决原告无法完成举证的难题,应当降低原告完成举证责任的标准:只要原告提供污染损害的经验事实即可,在此基础上,由法官形成自由心证来确定污染行为和损害事实的有无。  相似文献   

11.
“真是没想到,法官竟然来到我们家里了。”当原告范某70多岁的老母亲打开院门看到大兴区法院庞各庄法庭的立案法官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连连说着“想不到,想不到。”  相似文献   

12.
相颖 《法律与生活》2013,(10):40-41
2013年2月20日,立案法官递给我一摞起诉状,同时,把其中的一个案子的起诉状拿了出来向我仔细地介绍了案情和当事人的情况:"原告是70多岁的老两口,说儿子这两天可能要把他们仅有的一套农村平房卖掉……"立案法官话没说完,我插了一句:"这种纠纷现在可真多!""这回是养了30年的养子,为了还赌债要卖房的。"立案法官的  相似文献   

13.
险成错案     
作为一名法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真是没错。案件错综复杂,办案中有时也会防不胜防,当事人或者一些道德素质低的诉讼参与人从中做些手脚,如果我们法官稍有不慎就可能中了圈套,影响裁判的公正。这虽然不是法官的主观失职,但影响了裁判的公正,就必然会影响法院的形象。这是一个房屋使用权纠纷案件,原告系房地产开发公司,被告系讼争房屋的代管人。原告起诉称其将讼争房屋无偿借给某公司董事长的朋友居住,但房屋现被被告占有,要求被告返还并腾出该房屋;被告则辩称自己只是房屋的代管人,而且从房屋装修豪华程度判断,房屋很可能是原房主购买的,因…  相似文献   

14.
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地位都是平等的。只要是按照法律规定,正确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遵守法庭纪律,法官都会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但是,如果当事人不遵守法庭纪律,滥用诉讼权利,干扰法庭的正常秩序,又不听法官的劝阻,法官就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譬如对其进行罚款或将其拘留。 我院以前就处理过这样一位当事人,是个离婚案的被告。原告  相似文献   

15.
撤回起诉是从一种逆向的、消极的角度体现诉权的内在品质与外在特征。该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且统一于公平与效率的理念之下。我国法律强调法官依法驳回原告撤诉申请的职权,并非限制原告的处分行为,原告应享有二审期间的撤回起诉权。法律的模糊性规定导致各级法院做法不一。为贯彻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自愿和处分原则,保障当事人的法益和程序安定,应当将撤诉的终止期限顺延至判决生效之前,赋予对方当事人制约权,限制原告再行起诉和实行费用制裁。  相似文献   

16.
李峣 《法治研究》2008,(7):44-49
在应然的视野里,律师和法官的关系体现的是一种职业上的相互关系。原告与被告构成平等的诉讼对抗,法官则是处于中立地位的仲裁者,形成我们常说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在这样的一个诉讼结构中,律师与法官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主体.既各自忠实地履行着法律赋予的不同职责,叉共同追求着司法公平与正义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实然关系之下.律师与法官的关系却有违人愿:法官不尊重律师,律师与法官不正常交往,已经成为律师与法官关系备受诟病的话柄。  相似文献   

17.
调查表明:女性越来越害怕离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婚姻法》的修改,不久前,北京市妇联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以及有丰富办案经验的法官对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段时期内的全部离婚案件的离婚原因进行了调研。案件总计571件,以原告的诉讼理由为依据统计离婚原因,其中女性为原告共301件,男性为原告共270件。调查表共列17个离  相似文献   

18.
劝和     
法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如何善用手里的法律权杖,靠的是法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就彰显在法官审理案件中如何运用法律、查明事实、洞察当事人内心细微变化。霍邱县人民法院马店法庭的主审法官就从一起离婚案件当事人的细微表现、字里行间推敲出当事人的真实想法,从而调和一起离婚案件,挽救了一个家庭,为社会和谐做出一份贡献。原告董某与被告陈某均是85后,两个年轻人本是同村旧识,建立起恋爱关系后不久便同居生活,并于2009年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法官,要在法庭上伸张正义,让谎言和欺骗暴露于形,就必须调动起全部精力。审理案件过程中丝毫的疏忽和懈怠,都有可能让公正失之交臂!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案例。作为法官,从独立办案以来,令我难忘的庭审有很多,其中以原告孟和诉被告史新民劳务合同纠纷案给我的触动最大。  相似文献   

20.
判决是法官良知与能力的镜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一少女在超市受到脱衣凌辱 ,提起民事诉讼 ,一审获赔精神损害一万元 ,因其索赔额为六十万元 ,故法院判决由其承担绝大部分的诉讼费用 ,两相抵充 ,原告尚须贴上二百余元。一审判决的依据是最高法院有关诉讼费承担的规定。从道理上 ,以承担诉讼费用的方式限制当事人滥提诉讼请求 ,也能摆上桌面 ,但明眼人都清楚 ,这是一个极为不公的判决。不仅如此 ,在客观上 ,该项判决还引导人们怀疑原告及其律师的诉讼动机乃至于人品 ,有为天下动辄打官司者戒的意味。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 ,问题出在法官的良知与能力上。法官是一个寻求和实现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