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法院文化的核心是法官文化。本文通过对传统"青天"法官共性的分析,参照西方法官文化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指出树立起人民心目中信服的、坚守公平正义的新型"青天"法官形象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心,也是提升司法素质、保障司法公正和保持司法权威的有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官的形象塑造——关于"陈燕萍工作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改变了目前流行的优秀法官是好人的阅读方式.在开阔的制度和社会背景中考察、分析和理解陈燕萍法官及其司法经验和方法,本文更多关注其对于当代中国司法、法治和社会发展具有的一般意义并加以适度的意义限定,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已经或必然出现的问题的启示和预告,力求从中开掘出某些非个人性的,因此更具普遍意义的法治因素.针对中国司法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现实,本文强调中国司法必须在某些方面超越其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我塑造的司法形象.  相似文献   

3.
形象公正是树立法官公正权威形象、促进"公正司法"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要素。法官的形象公正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法官、国家以及全社会协同努力。当前,给法官形象合理而严肃地定位,逐步建立起法官形象公正的全国统一标准并提供强有力的国家保障是群众和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任海涛 《法学杂志》2012,33(3):140-145
法官素质高低对于国家法治建设关系重大。清代基层司法判牍中反映了当时法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他们之所以形成这些素质,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社会阅历、工作职权三方面的影响。这个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在司法改革中,如何认识法官综合素质、区分不同类型法官素质差异,并且对我国未来法官素质提高进行预期,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政法学刊》2019,(1):92-98
法官在国家法治建设中承担更多责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法官的思维关系到司法案件能否公正裁决,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背景下,重视法治思维、尊重法律规律是法官思维培养的必然趋势。法官的思维选择包含合法性与正当性,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既要重视法律效果,又要兼顾社会效果。在现实背景下,法官应当克服法律实用主义、法律虚无主义,增强对于法律的规范、逻辑的遵守。  相似文献   

6.
正人民法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坚持司法的职业特点,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以正确的审判观指导审判管理,履行好通过法律管理社会的特殊职能,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三个基本"审判观作为法官共同的职业信仰推进民主与法治是司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司法的权力如果经过无知和盲从的非职业者之手,那么再神圣纯洁的法律也都会变质。” 经过二十余年的司法改革,我国的法治状况已经有了的长足的发展。但历史和政治体制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司法人员的低素质而导致司法不公正和司法腐败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形象和权威,无法与繁荣发展的市场经济和诉讼的繁多复杂相适应。法律界于是开始把关注的视角从法律制度和法律技术层面的变革转向司法主体—法院及法官制度的变革。手握司法权柄的一个个具体的法官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最终实现者,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法治要求的职业化法官队伍成为新世纪司法改革“公正和效率”主题中的焦点,而法官选任制度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起点和守护神。科学合理的法官选任制度的构建无疑将对整个司法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尽管它必然离不开外部政治体制配套改革和内部其他法官制度改革的支持。本文拟在探讨法官选任制度的意义及现代法治对法官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我国法官选任制度与国外法治发达国家法官选任制度进行比较,进而对我国法官选任制度改革中一些具体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元元 《法学》2018,(12):76-90
能否建构新型的法官激励制度体系,真正激活其主体意识、强化道德理性、有效实现我国法官队伍建设的创造性转化是影响我国司法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法律认知、事实认定、以及法官决策后果预估三个维度的不确定性导致法官的思考过程难以观察、决策结果难以实行"数目字管理"。对于法官的激励不应搬用企业或行政机构等科层组织的考课设计,应当遵从组织扁平化的改革趋向,构建法官声誉机制,发挥其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培育法官的法治美德意识。实施判决书署名制度等层面的改革,为增强判决书说理提供充分的激励,在技术维度推进法官声誉机制建构。强化法官职业伦理规则,以司法场域的纪律规训砥砺法官的道德理性,激励法官积极追求良好声誉,防止法官的声誉资本受到不法侵害。应当将"君子之道"适用于司法审判,塑造法官作为维系与守护公平、正义价值的"士"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正县级司法行政法制工作事关推进基层依法行政工作,而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得如何,直接影响国家法律在基层的贯彻实施,直接关系到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社会法治环境的营造,关系到县级司法行政执法的社会公信力和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笔者认为,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时期,构建实战化县级司法行政法制工作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司法运行方式的定位,存在着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西方法治语境下,司法能动或司法克制是法官在进行自由裁量时享有多大的自由或者受到多大的限制的程度问题。司法能动主义的维护者强调的是法官要‘实现正义'的使命,从而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