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87年底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次达成了削减一种类型的核武器——中程导弹条约之后,人们以乐观的心情期待着在较短的时间内裁军领域出现新的进展。但由于美国政府的更迭以及美苏在裁军谈判方针上的重大调整,使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谈判出现了暂时停顿。最近由于苏联在削减战略核武器、常规军备和化学武器方面均作了实质性让步,双方立场又有靠拢,裁军谈判再次出现了较好势头。本文试图对国际裁军斗争的现状、前景和特点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正在进行多项有关裁军问题的谈判,但重要的有三项:一、欧洲常规裁军谈判,二、美苏削减50%战略核武器谈判,三、禁止化学武器谈判。除了第二项是美苏双边谈判外,其他两项都是多边谈判,美苏是参加国。由于美苏在欧洲常规军备和世界化学武库中占有最大的份额,它们自然都是裁减欧洲常规军备和禁止化学武器的主要对象。因此这两项裁军谈判的进程在颇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苏的立场和态度。本文试就这三项谈判的现状和前景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1991年美苏核裁军取得较大进展,双方签订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宣布了单方面裁减战术核武器的计划. 条约与SALTⅠ和SALTⅡ相比,无疑是一个进步.它限制分导式多弹头的发展,并规定现场视察等一些具体措施,有利于双方加强信任和进一步核裁军.但该条约本身具有严重缺陷,落后于当前美苏缓和的形势,虽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但军事意义小,基本上保持了美苏原来的军事格局和核威慑战略. 双方单方面核裁军计划是裁军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与缓和,但裁减的主要是战术核武器,很少涉及庞大的战略核武库的进一步削减问题. 实现核裁军的关键在于美苏完全放弃扩展的威慑战略.  相似文献   

4.
国际军控与裁军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王玲1996年是国际军控与裁军在众多领域继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这一年的主要活动是实施已达成的条约,谈判签署新的条约和酝酿进一步拓宽军控与裁军领域,增强其有效性。其中心目标仍然是全面强化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防扩散机制。当前...  相似文献   

5.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在2004年取得新的进展,形成两国良性互动态势。由于两国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难有实质性改变,印巴关系的改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冀近期出现重大突破是不现实的,但两国改善关系的趋势有望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一年 ,军控领域的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由于美国坚持追求单边绝对安全、坚持发展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 ,无形中降低了其他国家的安全感 ,主要大国间互不信任加深 ,致使整个军控与裁军领域的合作缺乏动力 ,困难重重。国际军控与裁军在进与退中不断斗争、反复和徘徊。一、国际军控与裁军取得进展(一 )俄罗斯批约 ,军控频频得分。2 0 0 0年普京就任俄新总统后 ,亲自主持召开数次国家安全会议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最终力促俄杜马分别于 2 0 0 0年 4月 14日和 2 4日批准了《进一步削减和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RTI…  相似文献   

7.
两年来印美关系有所改善。这是双方互有需要,各自采取主动的结果。印渴望获得美高级技术及资金,以实现经济上及军事上的现代化,并在美苏之间搞些平衡,以取得实惠。美期望拉开印苏之间的距离,削弱苏的地位,在政治上得到好处。但由于印苏的密切关系以及印巴关系等因素的限制,进展是有一定限度的。两国关系将继续受美苏在南亚争夺以及印巴矛盾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俄能源合作历经多年的摇摆与磨合,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看好,这对于促进两国经济、政治关系的全面发展,对于推动上合组织内的能源合作和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对于维护世界能源安全,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军控与裁军存在的五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国际军控与裁军曾一度取得较大进展,但也面临着单边主义行径和新一轮军备竞赛等一系列消极因素的严峻挑战,前景令人担忧。目前,在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中存在着五大突出问题:(一)大国单边主义思潮抬头。当前,对国际军控与裁军体制的最大挑战因素之一是布什政府奉行单边主义政策,以美国利益为准则,重新审视国际军控条约。美国主管军控事务的高级官员博尔顿称,  相似文献   

10.
半年来双方关系改善的势头减弱,两国就某些实质性问题进行的对话均未取得进展。目前双方关系仍然是既对抗又对话。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则是“低姿态”,不断发动“和平”攻势,双方的言论和行动都留有余地。这种相持局面还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美俄关系“重启”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后,开始“重启”美俄关系。美俄两国签署了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武器条约》、在阿富汗反恐及伊朗核问题上加强合作、恢复和深化双边军事合作,还建立了两国总统委员会,将双边合作向经济、人文等领域扩展。然而,美俄关系目前的改善难以突破两国结构性矛盾,美国执意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坚持北约东扩,两国在格鲁吉亚问题上针锋相对、在中亚地区战略竞争依旧。由于美俄目标难以调和,两国关系要取得实质性突破较难。  相似文献   

12.
军备竞赛的根源在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中国主张停止军备竞赛和实现全面彻底裁军。必须明确裁军的主要对象是两个超级大国。当前,苏美两国应率先停止试验、改进和生产核武器,并大规模削减现有的核武库;尔后,其它拥核武器的国家也按合理的比例和程序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在制止外空军备竞赛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国际军控与裁军面临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军控与裁军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这与国际战略形势出现根本变化密切有关,对促进世界局势的进一步缓和、改善大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却由于印度率先进行核试验而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舆论要求核裁军的呼声再次高涨。应该密切关注的是,各国竟相发展高新技术武器已成为军事领域的重要趋势,使国际或地区军力对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军控与裁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应对迅速变化的亚太形势,美越加快合作步伐,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两国存在结构性矛盾,合作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未来,两国关系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但难以出现根本性变化,不大可能形成具有同盟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教授、前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耶尔·高尔德曼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就东西方关系问题进行了座谈。他的主要观点是: 一、缓和一词长期以来被用以说明敌对双方关系的和解。四十年来美苏关系经历了很多曲折。到了七十年代,美苏之间出现缓和,双方关系在下述条件下得到了改善:(1)双方都想解决相互之间的主要问题;(2)双方在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下愿意缓和。美苏缓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限制可能导致战争爆发的因素;2.在武器控制和裁军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20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乘直通客运汽车前往巴基斯坦访问,取得了较大成果。两国政府签署了《拉合尔宣言》、《联合声明》和《建立相互信任备忘录》,要求两国政府及时采取行动,减低彼此误射或擅自使用核武器,并在核武器及常规武器问题上推动建立互信机制,以免爆发核冲突和大规模军事冲突。4月11、14日,印巴两国又相继进行导弹试验,但均表示“两国将继续进行对话”。4月17日瓦杰帕伊下台后,谢里夫强调,“印度政局不稳不会影响两国关系改善”。印巴关系改善有利于整个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但两国关系仍受制于克什米尔问题而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同巴拿马的交往始于本世纪初叶。1904年1月7日,日本政府宣布承认巴拿马共和国。但两国经济关系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使巴拿马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陡然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日本于1918年获准在巴拿马设立领事馆;1938年又将领事馆升格为公使馆。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相似文献   

18.
余渊 《东南亚》2010,(1):63-68
在全球环境变化日趋严峻的今天,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中最具挑战性的议题之一,世界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成为必然的选择。中印两国由于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原则和立场接近而开始进行气候变化合作。中印两国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合作,既有助于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果,也有助于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和新的国际治理与全球权力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政坛变化较大,宏观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一年,也是4国加入欧洲一体化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 一、政治形势 4国举行议会或地方政权换届选举,党派斗争掀起新的一轮高潮,但未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政局保持相对稳定。 (一)围绕选举,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激烈较量。匈国会大选中,原执政的匈牙利社会党  相似文献   

20.
去年来,西欧主要国家同美苏之间的外交活动十分活跃,在为推动美苏首脑会晤和裁军谈判取得进展方面表现特别积极。这表明,面对里根坚持搞战略防御计划和苏联新领导开始调整策略而出现的美苏争夺的新形势,西欧在设法继续保持美国核保护和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特别是酝酿研究建立欧洲反中、短程导弹防御系统)的同时,正以大力促进美苏和东西方之间的裁军谈判作为维护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一手,并把此列为其当前对外关系中优先考虑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