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根本上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在看到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和大学生就业制度,导致了教育事业发展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效率,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结构僵化。存在着部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教育体制、专业结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具体看,当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突出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要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民工失业问题、城镇低学历青年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冯梅  冯煜 《前进》2000,(12):40-42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 家,大规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然是目前 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就业的主要压力。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力度的加强,21世纪初期,将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最剧烈、劳动力转移最活跃的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转移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在解放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并经过大约30年(1949~1979年)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4.
我国就业体制的演进与构建统筹城乡就业新体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就业体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城乡分割状态,实行的以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二元结构的城乡就业体制,严重地阻碍着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阻碍着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科学配置。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政策,新型的城乡统筹就业体制开始显露端倪。  相似文献   

5.
就业意愿是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风向标",也是影响国家就业导向和就业政策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与社会流动的加速,使得青年人就业意愿也处于不断流变的过程中。本文使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数据,呈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意愿"变"与"不变"的双重特征:具有比较明显的"体制内偏好"和"地域偏好",但是偏好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建立了就业意愿的多维解释框架,从制度、学校、家庭、个体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因素,并提出了制度分割、职业收益与机会成本的理论解释。把握大学生就业意愿转变的新特点,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意愿上反映出的新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慧 《山西政报》2010,(8):41-4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日益完善、成熟。但是,由于我国特有的人口包袱以及改革以前国有企业所沉淀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和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加上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等,使我国就业问题变的非常严峻。同时.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和大众化价值取向的确立,高校扩招人数年年上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其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人力资本产权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大学生一直都实行"统一分配"的就业政策,从未出现所谓"大学生失业"的现象。从1995年开始,我国对大学生就业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由"统一分配"改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角度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现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型和大学生就业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经济转型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离不开经济转型的快速实现;同时,大学生就业对经济转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参与经济建设、扩大内需、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刘文涛  利爱娟 《前沿》2014,(11):190-19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广为重视,在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和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的过程中,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发展不断革新,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的“两难”现象,这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也是大学生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错位的矛盾。这种现象暴露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社会要求、个人取向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适应,需要我们在分析客观环境因素及主观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构建多个抓手的立体式指导方案,引导大学生提高就业力,实现最优就业。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状况还未有根本性转变,社会管理制度和政策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和就业机制的改革。要解决好农民进城就业的种种问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规则,改革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为此,作者提出——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关系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广泛地表现在收入、消费、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诸方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以往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或体制即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这一格局的关键,必须下决心改变二元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给予农民平等的就业、教育、医疗机会以及平等的国民待遇,统筹城乡关系,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产生背景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恩平  牛冲槐  郭伟军 《前进》2009,(11):36-38,55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又一重大就业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研究,大多数学者分别从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进行,大体上有三方面的归因:从需求角度看,是就业岗位总量不足和结构偏差;从供给角度看,是就业观念、就业偏好影响与就业能力不足,核心问题是就业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国家给予了西部大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推动人才引进和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受西部地区经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影响,毕业后的大学生仍将东部沿海地区作为首选目的地,愿意到西部就业的人数很少,导致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市场饱和,而偏远的西部地区的大学生流入量则远低于实际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观教育,构建支持体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和西部地区发展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种种困难,这反映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社会转型、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等是其关系不确定的外在因素;大学生个人对教育的选择、学校办学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等是其关系不确定的内在因素。目前应该采取措施,将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关系调控在适度、合理的范围内,使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5.
宾建成  王玲 《湖湘论坛》2011,24(2):82-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但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贫富悬殊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快速扩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在扩大。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二元结构、体制二元结构及转型期特殊的经济政策。促进公平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6.
以华中地区五所高校的本科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知及其所获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数据显示,这当中存在结构性差异,最重要的结构性差异体现在因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的差异(包括家庭户籍性质与家庭经济条件)而导致的大学生在就业压力感知和所获社会支持上的差异,并且这种状况日益呈现固化的趋势,这使得农村大学生或贫穷家庭的大学生感受到更大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失衡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秋明  ;文东茅 《求索》2007,(9):117-119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过度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东部地区,就业地域失衡问题日益凸现。本文在对就业地域均衡的条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失衡的原因:不同地域间的职业待遇不平衡;就业流动难度大且成本高;落后地域隐性需求难以转化为显性需求。为此,应加强政府作为,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到就业不足地区就业和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强高等教育地区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本地所需人才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受现行户籍、社会保险等制度的制约以及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加之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突出,使得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前保障就业的首位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丁锋 《人民论坛》2011,(7):204-205
世界经济缓慢恢复使大学生就业环境有所好转,但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以及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就业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对大学生就业难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发展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创业等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客观要求。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坚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理念,努力做到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化、全程化、个性化";要完善体制机制,抓好院(系)层面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要把打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作为推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深入开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