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作为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依据,把资本主义总危机论作为“帝国主义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重新评述共产国际的专著和文章对“资本主义总危机论”持批判态度,并把列宁关于时代的论述和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等同起来。这无异于说列宁已经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并使之成为共产国际的理  相似文献   

2.
方励之鼓吹的民主就是“谁也不怕谁”,自由就是“不受任何约束”等论调,在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中颇有一定市场。许多青年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加速我国民主化建设的进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同方励之的“绝对民主自由”观划清界限。方励之鼓吹的不受任何限制、约束,甚至也不受宪法、法律限制和约束的民主自由,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民主自由从来都是法律赋予的,当然也应当受到法律的制约。这一点,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同样也会有这个权利。”卢梭也说过:“决不能有无法律的自由,也不能有任何人超乎法律之上。”资产阶级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代英、美、法、西德、意、日等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法律在赋予公民游行、示威、集会等自由权利的同时,而不对这些自由权利加以具体限制;他们无不规定关于举行游行、示威、集会等活动的申报、纠察及违法惩罚等一系列制度。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有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这是不符合  相似文献   

3.
问:五、六年前,您曾就“民主”与“为民作主”这类在实际生活中常被混淆的重要概念发表过引人属目的见解,能不能谈谈同样重要也同样常被混淆的“自由”、“自由化”呢? 答:先谈一个基本认识问题,个性解放、人性、人道主义、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这类概念常被扣上“资产阶级”的帽子,这是极大的历史误会。这些概念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提出来并加以充分论证了的,是全人类最宝贵  相似文献   

4.
前些年曾经掀起一股“再认识”热,无论什么问题都提出再认识,尤其比较集中的是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等等。其中有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乘机大肆宣扬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优越,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这当然是极其错误的,必须给以批判。但是。我们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就前一段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来说,存在三种不同态度: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对社会主义再认识:二是错误的再认识,甚至成为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场所:三是模棱两可的再认识,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清对社会主义再认识问题上的是非界线,坚持正确的再认识,克服错误的再认识,抵制借口再认识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人遇顽疾而发“烈药何在”之天问,不过表明着情绪的存在,证明着趋利避害的本能,但烈药并不能因此而冒出来,也是很显然的。假如拿到什么方子都称“烈药”,则未必不是乱投医,于病的去除无用,可能反倒迁延甚至加重了病势。 人们时常遇到一些老问题,久说之下已无新意,只是问题的重复给人“顽疾”的印象,引人对“烈药”的向往,照例也总会有人贡献出“单方”来,给人“必将好转”的希望。然而话题的一次次重提又分明在说“问题还很严重”。这不能不使人疑惑:那些方子是真的“烈药”么? “整顿公款吃喝”的办法有过多少呢,劝谕有过,禁令有过,“宴席税”有过,文件不知凡几矣。有没有管住,我想用不着“拿证据来”,人人有眼睛,谁都能见知。河北临漳县定1997年为“整治嘴巴年”,我想不是表明嘴巴问题仅临漳有之罢。他们还有再加整治的勇气,这倒是比别的地方可贵。  相似文献   

6.
目前,西部大开发的浪潮滚滚而来,某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天马行空似的外出“取经”,取完了国内的“土经”,又漂洋过海出国取“洋经”,这确实让百姓感动。感动之余。笔者忍不住说几句闲话。“取经”是为了“念经”.无可非议。但是,时下不少人“取经”回来并没有“念经”的行动,实则是借“取经”之名,行“取景”之实,很少见他们带回什么“真经”,而  相似文献   

7.
(一)“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这是通行的民主概念。但是,考察民主这一事物的全部历史和发展趋向,看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恐怕这一通行的概念还不能算是严整的概念。对一个事物没有一个严整的概念,就没有形成对事物的质的认识,当然也不能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不能驾驭事物的发展。对民主这样一个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的认识,怎能满足于一个并非严整的概念呢?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否呈资本主义“直线式下降”,社会主义“直线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呢? 很长一个时期中,我们曾以“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笔直地走向坟墓,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一步可以迈进共产主义的天堂”这种“直线式下降”与“直线式上升”的思维方式为认识定式,以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就意味着它的日渐昏暗,每况愈下和步步走向坟墓。它的经济越来越衰退,危机越来越沉重,人民生活越来越恶化,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谈何发展、繁荣和相对稳定?而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其优越性必然会直线式地显示出来,并毫无曲折地发展下去,可谓“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一派大好生机”。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姓资姓社”的困惑。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绝对对立这一教条的信奉。致使人们产生了“恐资病”,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因此,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肯定两者具有对立性的同时,充分认识其相  相似文献   

10.
香港趣事录     
以“东方之珠”之美名享誉世界的香港,是国际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桥梁.香港作为一个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具有它非凡的、独特的魅力.笔者在香港工作和生活过两年,发现这里人们生活中的一些趣事,不妨写出来,供读者们了解.华人起洋名,洋人用中名香港人大多数除了有一个中文名字外,还有一个英文名,如著名歌星影星叶倩文的英文名译音为沙丽,汪明荃为丽沙,许冠文为米高等.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流行过一种论调,说近代中国未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就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违反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说这是少数共产党人对中国已经孕育的资本主义胚胎强行人工流产的结果,是引起现今中国社会一切弊端的总根源,因此,中国要想振兴就必须重新“补资本主义课”。这种“超越论”观点,涉及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历史与现状.需要加以澄清和评析。从理论上说,“超越论”所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经济落后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是否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国际共运史上,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发生怀疑,一方面是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同在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的研究中认识上的偏颇有关。人们简单化地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无产阶级,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今年10月 14日,成都市开展了“无车日”活动。 “无车日”已过,街上的车流依旧,现在来谈,谓 之“反刍”。 其实,所谓“无车日”,不过是一个折衷的节日,因为在这天,别的机动车辆虽然一律禁止上路行驶,但公交车、军警车、特种车却除外,所以“无”得并不彻底。为什么不能彻底呢?理由很简单,因为现在的人们毕竟不能取消车的存在。 在理想主义者或绝对主义者看来,不彻底的节日也许是不值一哂的,但人若凡事求彻底、求绝对,只好活不下去。节日的意义和作用,的确有限得很,却也不至于为零。即以“无车日”而言,365天中有 1…  相似文献   

14.
十三届五中全会和会前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不能急于求成: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改革不能急于求成,治理整顿也不能急于求成。强调我们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急”字,确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回顾40年来的实践,“急”性病确是一犯再犯。为什么会“急于求成”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谈谈六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瞧见这个题目,读者很容易想到“两手抓”、“两手硬”这一命题。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这个命题实在太重要了,也太为人所关注了。对此,迄今还有不少话要说,还有许多文章可做。 但我这里所说的“手”,是与价值规律这只表面上看不见的、潜藏着的“手”同时存在于经济运行中的另一只“手”——道德。 发展经济,追求效益,不能不重视价值规律,在这方面,我们是走过弯路、吃过苦头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是比较注重这只“手”的作用了,虽然还不尽完美,还须  相似文献   

16.
一勺 《瞭望》1991,(40)
曾看过一个电视剧叫《一副洋面孔》,说一个炎黄后裔,并无特异秉赋,也没有什么才能,但他出入宾馆,轧朋友,玩女人,搞骗术,一路顺风,畅通无阻。为什么呢?就为了他有一副洋面孔,因而迷惑了那么多颇有崇洋习气的人们。说骗子手巧于行骗,自然可以;但是,说被骗者为自己的奴气所麻痹,乐于上当,也许更  相似文献   

17.
冯旺舟 《学理论》2024,(1):24-27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社会运动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的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代西方学者的财产理论、当代西方左派学者的现代性思想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围绕资本主义起源、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超越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全盘西化”,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称“全盘欧化”,或全盘欧化派”、“传统否定派”、“时髦派”、“国新派”、“极端崇外派”、“西体中用派”等。它的简义就是中国的一切东西都要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但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它不符合于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菜篮子作为解决“吃”的一个工具,自然是家家必备了。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菜篮子又多了一个功能,据说此中还可以观察到大千世界,说穿了也就是所谓的“菜篮子里看形势”。之所以这样认为,大概是因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收入水平、生活  相似文献   

20.
宣称“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大抵是不错的。能不能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似乎还可以研究。但它确实揭示了一个现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即每一事物都拥有区别于它事物的自己独具的特征。这对于开阔人的思路,深化人的认识,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