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为了获取个人“政绩”,纷纷抢着上马“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顾当地是否真正需要或是否迫切需要这些项目,也不顾政府口袋里是否有钱,有的地方竞预支、花光未来若干年的政府财政收入,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举债建别墅的尴尬局面。有人形象地把这种不考虑发展效果而片面追求政绩的现象称作“政绩饥渴症”。“政绩饥渴症”有违客观规律,背离发展目的,有害群众根本利益。透视“政绩饥渴症”的表现,分析“政绩饥渴症”的病因,提出医治“政绩饥渴症”的对策,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2.
“政绩”辨     
选拔干部注重政绩,本无可厚非。但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却存在着动机不纯的问题。有的创“政绩”,不是为群众办实事,而是给上级领导看,捞取“升官发财”的资本。他们往往置前任领导确定的大政方针于不顾,扔下一批“半拉子”工程,标新立意另搞一批显示自己“能力”的、具有个人色彩的“新项目”;有的为了出“政绩”,不顾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甚至搞虚假、浮夸,在数字上做手脚,往成绩里掺水份,把想法说成做法,把点上的经验演变成面上的“成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各地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搞的不是“民心工程”,而是“政绩工程”。比如我们常见的“面子工程”、“路边工程”、“形象工程”、“窗口工程”、“迎宾工程”等等就是如此。诸如此类,不仅产生不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劳民伤财,往往折腾得一个地方的经济元气大伤,甚至越来越困难。这类不顾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很令群众反感,很不得人心。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具体过硬的措施,把中央关于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要求落到了实处,树立了政绩考核的新导向。这对于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说“政绩”     
何谓政绩?简单地说,就是指领导干部在其任期内所做出的成绩。因此,人们常常会根据某位领导在任职期间的工作实绩,对他作出种种评价:或曰“政绩显著”,或曰“政绩平平”,直至毫无“政绩”可言。所以,在考察任用干部时,要遵循着这么一个原则:看政绩用人。 其实,“看政绩用人”并非今天才有。在古代,大凡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均讲究考绩知贤,论功应用。汉武帝说,识别人才的捷径就在于考察功效,只要明察其功效,真才就不会被埋没,而那些巧言善辩者也  相似文献   

6.
宋斌 《瞭望》2003,(14)
时下,一些干部在追求政绩上出现了一种“病态”:为急于在任期内快出政绩,热衷于大搞“表面风光”之事。对修大马路,立大高楼,建大广场“情有独钟”,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对见效快的政绩“快马加鞭”,对长远的发展却无暇顾及;个别干部甚至靠造假“速成”政绩,骗取荣誉。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形式的“政绩工程”更是深恶痛绝。在这种政治纪律约束和社会舆论压力下,“政绩工程”本应该日见减少并销声匿迹,但在一些地方,“政绩工程”仍然不同程度地存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尾话“政绩”●重庆官秀镇1997年年终将至,一年一度各级组织对下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又将开始。此时,笔者心头浮起几朵愁云。一担忧虚报浮夸,数字掺水。手头有一资料为证:有一个镇1至8月上报产值4亿多元,经核实只有1100多万元。近年...  相似文献   

9.
政绩评价的价值取向和确定性对于重塑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1、为取得政绩的数量和规模,不计成本地搞大投入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看待一个下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经常只看所谓的“政绩”,而不计其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以实现政绩数量或规模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特别是如此创造政绩的行政官员被提拔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后来者效仿他们。2、以经济指标代替政绩,干部评价指标不全面人们经常看到对领导政绩的考核侧重于各种经济指标,看一个领导的能力高低、政绩大小,往往把生产…  相似文献   

10.
“显政绩”与“隐政绩”湖北成尚城某镇机关大院前后各有一座桥,前面一座通公路,后面一座通村子。有一年,市领导到镇里检查工作,发现前面那座桥不牢固,便从汽车里下来,徒步走向镇机关。这件事被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发现后,立即组织人马进行维修。此后几年换了三任书...  相似文献   

11.
谈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杨世荣政绩是一个干部德和才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德才兼备的干部不仅懂经济、会管理,而且更懂政治,善于从政治上考虑和处理问题。这样的干部在工作中一定会有良好的政绩,而那些“有德无才”、“有才无德”的干部,只...  相似文献   

12.
看了电视连续剧《红旗渠的故事》,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是多么动人的故事?多么惊人的政绩?这些年,我们讲政绩讲得不少了。尤其是“凭政绩用干部”一条,使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领导们坐卧不安,都在追求,都在努力,都在奋斗。有人把政绩留在了群众的心目中,留在...  相似文献   

13.
破除假政绩     
施平 《瞭望》2001,(13)
“两会”之后,各地正在传达贯彻并组织实施《“十五”计划纲要》。在新的世纪、新的任务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大都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才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成就一番事业——用通俗的说法就是要创造出色的政绩。这种愿望无疑是很好的。如果当着人民的公仆而无所事事,沉迷于游游荡荡,吃吃喝喝,为“官”几年,江山依旧,民穷如故,这样的“公仆”要之何用? 追求政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目的。一种人,立志报效人民,不计个人利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埋头苦干,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指归,凡是人民高兴、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14.
陈思炳 《党政论坛》2009,(19):53-54
最近,听到一位市委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既要能坐得住,学得进,善于思考;又要能下得去,走得勤,善于调研,这样才能干好工作,”我认为,这位市委书记的话道出了领导工作“坐”与“走”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领导干部的政缋中很少能见到“关注穷人”的内容,也就是说。关注穷人似乎与干部的政绩无关。就以再就业为例吧,说再就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也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也罢,往往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信咱就回过头去看看,政绩的内容都是些什么?是城市的高楼大厦,是广场、机场,是道路桥梁,是开发区,是招商引资,总而言之,多是些锦上添花之物,很  相似文献   

16.
政绩成本也要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一次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说,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仅要看其在位期间出了多少政绩,还要查清这些政绩背后的负债情况。我以为这是非常合时宜的。政绩,是指一个领导干部为地方办了多少实事,为百姓谋了多少福利,也就是做出了多大的成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1月9日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这些要求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检验政绩的一个标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各级地方领导班子中,以艰苦创业求发展,以“政绩论英雄”来评价干部,已成了人们的共识。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也出现了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急于求荣的通病。他们上任伊始,不在服务对象的需求上、不在自身的努力程度上下气力、用功夫,  相似文献   

19.
报载:日前,湖南省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因招商引资成绩显著拟提拔为副处级领导干部,但在任前公示时被当地群众拉下马。原来,这位党委书记为吸引外商前来投资,不顾当地财力的实际情况,不惜举债为外商办企业“铺平道路”,使该镇欠下了上千万的债务,以该镇现有的财力,需要10年才能还清这些债务。  相似文献   

20.
政绩创造过程中庸俗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国波 《理论探讨》2007,(1):120-123
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容易将好的经验庸俗化的五种现象及其危害,提醒考核者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要予以重视。这五种现象是:滥用承诺制;滥用“一票否决”;滥用“一把手工程”;将政绩考核当只“框”;经验当“盆景”创造“软”政绩。并从公共选择理论和“比较利益人假设”两个理论视角对上述行为进行分析。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政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有说服力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来减少或避免这类庸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