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公共产品"这个概念最早由兰度尔提出,至20世纪50年代初才由萨缪尔森作了理论上的界定:"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劳务的减少.""所谓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公共财政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淑均  杨军 《理论月刊》2007,(2):171-173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以公共财政手段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X-效率”是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选择。但是,种种因素导致了公共财政存在“X-无效率,”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未实现最大产出。必须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充分、高效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已进入“后农业税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这一课题给予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与特征;“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选择等四个方面作了一个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农村税费改革对于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乱收费、乱摊派、乱开支”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负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农村税费改革没有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变革配套而行,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不足问题。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就必须构建政府、民营经济、村民组织多元互动的制度格局,引入市场机制,明确不同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各司其职,保证各自领域内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5.
李农 《理论月刊》2006,(5):180-18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和条件,农业的发展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强烈的依赖性。本文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布局下,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一品两制”所造成的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缺位的现象,以及财政投入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性;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而农村公共产品的的供给,又是由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引起的,因而,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态势,从而指出了增加乡镇公共产品供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选择的表达机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文章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 ,认为一方面我国农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越来越个性化 ,而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乡政府和村委会 ,往往无视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的真正需求 ,从而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关系的供给不平衡 ,并进一步剖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矛盾及其成因。为有效化解这一矛盾 ,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选择的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级组织如何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不足是当前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不协调的根源之一,数量短缺、质量不高是当前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特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上也存在缺陷。在当前变革中,村级组织的职能发生转变,可以在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弥补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民参与是检验地方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治理的绩效。当前农村社区村民参与公共产品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有序参与意识贫困化,参与行为的边缘化、非制度化和无序化,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共产品的建设成效,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和谐。所以,必须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建设中参与制度,提高村民的制度化参与水平,保证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建设成效和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中心体制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是一种单中心体制,主要表现在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单一,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外筹资机制,以及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决策机制。这种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更是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因而,我们必须从多中心的筹资机制、供给决策机制以及供给主体三个方面建构农村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体制,有效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难题。  相似文献   

11.
免除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特征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制度内供给缺失。农村公共产品是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与我国农村居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但很难完全由农民自己提供,一般应由政府提供。我国城市的公共产品的确是政府提供的,但是在农村,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则相对较少,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与民生关系紧密的供给体制机制得到优化。不过在供给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我国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从农村群众利益出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力度,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必须不断推进机制创新,优化新形势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公共产品在城乡之间形成了公共产品的城乡差序格局。虽然改革开放后这种趋势有所变化,但这些变化不足以撼动已经固化的格局。当前供给格局存在主体模糊、性质不分、需求表达渠道不畅、财政供给体制及基层政权体制的偏向性等问题。为了使农村获得均等化、均衡化的公共产品,国家必须把县域作为一个基本的供给区域或单位,以提高供给的效率、回应性、差异性,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而且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县域供给已经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有在省直管县、扩权强县及县域经济发育基础上在全国推行的现实逻辑。农村公共产品的县域供给,需要根据农村公共产品的性质分类区分供给责任主体,加强对县域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使县域财政成为公共财政,培育县域经济,实现县域直接民主,反映农民的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公共物品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上海大学陈宪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它是指居民和企业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显著特性。公共物品是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就一个城市而言,良好的治安、优美的环境、便...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出现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地区间供给不平衡等问题。文章从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危机的体制原因, 提出了供给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供给方式多元化的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品牌”是一个名称、符号、图案或者是它们的组合,用以识别品牌创立人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品牌”是一种形象认知度即知名度,由品牌创立人创造出来,再灌输给市场,让市场接受,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效益。“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策划、品牌形象、品牌扩张等内涵。打“品牌”是一种营销宣传手段,需要突出创意、体现风格、塑造个性,来增加市场吸引力和渗透率。  相似文献   

17.
任旭彬 《桂海论丛》2013,(4):110-113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与农民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确保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成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广西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以及缺乏农民组织作为文化建设的依托载体。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要建立起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与社会供给优势互补的复合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为主要特征的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内容,许多省市都把劳务经济作为当地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然而,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云南省的劳务经济发展较慢,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无论是在数量、规模和影响力方面,均与全国劳务输出大省有较大的差距,与我省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不相适应。因此,“十一五”期间,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我省民族地区发展劳务经济问题,尽快把劳务经济培育成为边疆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19.
现行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筹资制度直接导致了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及农民负担的沉重。基层组织与农民的博弈使得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制度改革是解决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农民负担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二元结构”的支配下,我国城乡之间实行着两套迥然不同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重城市,轻农村。造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缺位和错位。我国农村消费者不能像城市消费者一样在公共物品上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落后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缺位和错位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