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产生和实施的历史必然性根源于商品经济私人本性和社会本性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根源于人性中恶与善、理性与价值之间的矛盾。这一运动的主旨在于通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缓和、缓解资本与劳动、资本与大众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确保劳动者与大众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在企业劳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中国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我国只有顺应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这一世界性潮流,把它纳入我国劳动法制轨道,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一、制度以信息"知会"的方式发挥着协调市场行为者的集体理性功能个人理性在制度环境中的效率,源自以集体理性形式出场的制度提供了必要的行为决策信息。"制度有一种信息支持的功能。在本质上,它们是人际间的合作知识的宝库,同样,它们服务于立即约束经济行为当事人的问题状态的维度并为当事人设置了认知。"[1](P45)制度使个人自觉将集体理性纳入个人理性决策考虑中,将共同利益社会价值观内化于个人行为选择,极大地节约了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3.
经济危机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型企业社会责任培育的路径选择是,借鉴世界级公司的社会责任基准,从行为表现层面和精神追求层面,汲取适宜智慧、全局能力及企业精神培育理念.经济危机背景下,需认清国家崛起与企业卓越、社会和谐发展与企业永续发展间的"共赢"关系,从社会心理、社会环境、文化特质以及企业家观念及行为模式的角度,进行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培育机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看来企业只需要关注一种责任即最大限度地赢得利润,后来利益相关者视角理论和消费者需求拉动理论在经济学内部将企业追求利润的"利己性"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性"有效地结合起来。而在经济社会学视角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主要的社会原因在于企业对外界环境适应的结果;社会资本理论则可以很好地说明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意义。但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能是一种盲目的行为,要厘清企业和国家间的责任范围,既不能逃脱责任义务,也不能超越本分过度承担政府的慈善责任。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呼唤责任企业,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高尚道德品格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峰峰集团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既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规律,又尊重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财富优化配置的良好途径,是调节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有效杠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公共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屏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是:改革创新,增强企业自身发展实力;遵纪守法,维护公平环境与员工权益;协调稳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现状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是社会有机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除了担负发展经济的重任外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从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入手介绍国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概况,并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最终提出一些立法建议。这对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制度的建设将是一次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疏理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脉络,是认识作为从大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的中介与转换环节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质的关键.在企业实践的历史演绎中,考察与辨析公司法人所有权及其制度构建,是理解企业社会责任逻辑演绎和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企业联系内外部关系的中介工具,也是信息时代企业关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与环境问题上,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合作平台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确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分析企业动力所在,认清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意义,对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作用和措施主要表现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立相关专业机构;引导企业树立新的经营理念等方面。企业动力来自于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声誉;和谐劳动关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意义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完善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体制;完善上层建筑,和谐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叶春涛 《世纪桥》2007,(4):44-45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企业诚信行为的缺失,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以制度创新来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春梅  赵翊  徐会 《学习月刊》2009,(24):18-20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两大命题的提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成当今社会的广泛共识,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涉及经济、伦理、法律等诸多因素。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约束机制的缺乏是其重要原因。因此,在新的历史机遇中,构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约束机制尤显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立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并指出构建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应承担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等四个方面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是调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调查数据了解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认知情况,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阐明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小敏 《理论学刊》2005,46(4):46-5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理性选择,标志人类社会发展观、价值观的一次新飞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既是对伦理实践的理性回应,也是对伦理学理论的升华。把握和谐社会的伦理学内涵,厘清实现和谐社会的伦理学路径,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在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方向的引导下,在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利益驱动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是大势所趋。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突出表现在对员工的责任缺失、对消费者的缺失和缺少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会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广大工人阶级群众的社会组织,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中国工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条件下工会基本职责与历史责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有语:"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现代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孕育企业成长的母体。所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当好"企业公民",饮水思源,回报社会,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重经  相似文献   

18.
制度是规范社会各种关系的准则或者有关准则构成的体系。实现社会和谐是制度的终极目标;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制度是和谐社会由理论到现实的中介,为和谐社会提供秩序保证和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公民”是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争辩走进人们的视野的。“企业公民”意味着企业对“利润最大化”价值追求的超越。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企业公民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理念工具,企业公民超越了财富拥有者或慈善家的个人行为,是企业理性选择下所承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合理性也是企业伦理与企业公民提出与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从企业到企业公民是企业自身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自觉选择。  相似文献   

20.
环境侵权的社会救济在我国还是一个尚处于设想和初步尝试阶段的新型制度,其宗旨在于对环境侵权受害人实现全面、及时、有效的救济,同时适当分担企业环境损害赔偿的风险。这种救济制度能够有效弥补民事救济责任要件严格、责任主体单一以及对合法的、长期累积性排污行为无能为力等不足之处,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作用空间。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财政实力状况和法制水平,逐步建立起环境侵权的社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