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洲油气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油气资源丰富,是继中东和拉美之后世界重要的油气产区和出口区。近年来,非洲油气的探明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快速增长,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专家预测,未来25年将是非洲油气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东石油出口流向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抗 《西亚非洲》2007,(10):18-24
中东是世界上储、产石油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区。石油危机前,中东石油出口主要流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石油危机后,中东石油出口流向主要由向西方转为向东方,亚太新兴工业国家在中东石油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使这种世界石油贸易新格局得到进一步加强,中东石油的出口方向主要是东亚和南亚。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加大石油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也应借鉴西欧国家的经验,坚持节能及发展可再生资源、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的能源和油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因黑海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等结构价值不断上升,对美国、欧盟及黑海沿岸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黑海地区局势严重影响周边的中东、俄罗斯、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安全;因此,从西方对黑海地区战略可折射出对中东地区、高加索和中亚的政策,从黑海地区的地缘政治转型可预测出东西方势力对比、西方和俄罗斯在东欧和高加索地区竞争格局和全球局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加索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世界主要力量争夺的重要地区。自2008年8月俄格军事冲突以来,由于相继发生全球经济放缓、欧债危机以及中东地区政治、社会动荡。这些因素使高加索地区的战略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呈现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地区形势更趋复杂。第二,俄罗斯影响力上升,欧美影响力下降。第三,该地区在欧美战略中的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中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全球最重要战略地区之一的中东,必定受到俄罗斯的密切关注。中东地区是俄罗斯在第三世界政策的优先方面,其原因是俄罗斯的地缘位置和与该地区较为经常的经贸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中东政策变化的根本点,是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出发制定中东政策。由于俄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俄罗斯外交战略进行了3次调整,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也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俄罗斯“一边倒”时期的中东政策、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对中东政策和普京时期对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被誉为“第二个中东”和世界“21世纪的能源基地”。近年来,中亚已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它们针对中亚的能源博弈力度不断加大。俄罗斯在中亚能源格局中占据传统优势,不仅控制着中亚油气资源的外运方向,掌握大量油气田,还涉足油气下游产业。但随着其他国家相继进入中亚能源领域和中亚各国能源出口多元战略的逐步落实,俄的优势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东局势长期为世界所关注.可以说,冷战开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组织的介入与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而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则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长期介入使内因的复杂性愈加凸显,而在某种程度上,内因的存在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从长远看,中东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地区国家的深刻自省与联合自强.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以来,伴随西亚北非国家局势不稳定,在世界政治版图中位于欧亚非交汇处的中东格局开始再现动荡,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地区博弈依次上演。自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切入点深度介入中东局势后,中东战略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将从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伊朗和土耳其、以色列等维度来评估其政策现状及其政策得失及对局势的影响,继而分析美国、欧盟等大国的中东战略:俄美、美欧、俄欧之间在具体利益博弈上均有分歧,这导致了中东格局中的变量增加。俄罗斯在博弈中采取"实用主义"外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地缘、利益协调、民生压力等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世界上的两个泱泱大国,一个拥有12亿人口,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4%.中俄两大邻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中东政策经历了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梅德韦杰夫时期三个阶段。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中东政策缺乏战略考虑,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围绕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扩展国际影响力三个目标形成了明确而积极的中东政策,梅德韦杰夫时期基本继承了普京时期的中东政策,但在中东地区的政治问题上较多强调与西方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大事综览     
2002年9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举行。2—4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地球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92个国家的代表与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朱  相似文献   

12.
大事综览     
2005年6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亚洲安全大会在新加坡召开。4日,由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亚洲安全大会在新加坡召开,来自亚太及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国防部长、安全问题专家及相关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共同探讨亚洲地区安全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朝鲜和台湾没有受到邀请。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在会上阐述了中国的新安全观。崔天凯表示,中国对地区安全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不但在长期的发展阶段需要和平、追求和平,将来即使发展起来了,仍然将坚守不称…  相似文献   

13.
大事综览     
2005年9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重创,布什政府被指救灾不力。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区登陆,给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亚拉巴马州造成重灾性破坏,其中新奥尔良市因地势低洼几乎全城被淹。“卡特里娜”飓风共导致1209人死亡,其与随后的“丽塔”飓风一道造成的物质损失估计在700—1300亿美元之间。美国政府事后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救灾工作,布什总统于8月31日宣布组建由国土安全部长负责的内阁级特别小组,以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救援工作,美国国会最终批准的救灾与重建拨款总额可能高达1…  相似文献   

14.
大事综缆     
2002年1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中俄首脑会晤。2日,江泽民主席与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回顾了10年来两国关系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建设性伙伴关系到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广泛、重要共识。一致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会晤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了联合声明,并出席两国间5个合作协定的签字仪式。同日,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会见了普京总统。  相似文献   

15.
大事综览     
2005年10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神六升空开启中国航天新篇章。12日,中国神舟六号航天成功震动世界,外国媒体反应热烈。一是认为神六成功发射标志中国国运强盛。香港《成报》12日的文章称,这是中国航天事业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国力渐强、国运兴隆,正在迅速迈向航天强国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共同社甘肃12日的电文称,中国向全世界昭示其已具有继美俄之后第三“航天大国”的实力,而且还将推动中国在军事、商业领域进行太空开发活动。二是认为从战略层面可以牵制美国。共同社北京12日的电文称,以中国提升国力为背…  相似文献   

16.
一、俄罗斯新总统大力调整内外政策。3月26日,47岁的普京在俄罗斯全国大选中当选为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普京提出要以“俄罗斯思想”作为全社会的思想基础,用“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权威”和“社会互助精神”,校正90年代以来主导俄社会的西方自由主义和民族与历史虚无主义。普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政治上着手建立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体系。经济上制定到2010年的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经济整顿等。外交上制定外交政策新构想,强调维护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用一切手段维护…  相似文献   

17.
大事综览     
2002年11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美国举行中期选举。5日结束的美国中期选举产生了第108届国会。共和党在众院赢得228席,增加5席,巩固了在众院的多数党地位。在参院选举中,共和党获得51席,增加2席,而民主党只获得47席,从而使共和党在参院中由少数党成为多数党。此外,在参与改选的36个州长职位中,共和党也在26个州获胜。这是自1934年罗斯福总统之后,新总统首次在中期竞选不仅没有丢掉席位,而且赢得了参、众两院,这必将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重大影响。 关于共和党在此次中期选举中获胜的原因,美国众议院民主党领袖迪克·格普哈特6日在接受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认为,“9·11”事件是这次选举获胜的重要因素,这一事件使得美国民众愿意支持总统。美国人民直到现在仍未从“9·11”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相反,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对国家安全和反恐斗争投入了所有注意力,对总统  相似文献   

18.
大事综览     
2004年7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美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访华。8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康多莉扎·赖斯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赖斯对日本、中国、韩国进行访问的其中一站。中国领导人在会见赖斯时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近来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一系列举动,特别是美售  相似文献   

19.
大事综览     
2004年4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国际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全国人大释法。4月6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依照《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的有关规定作出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20.
大事综览     
2003年9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世贸组织(WTO)坎昆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10-15日,为期5天的世贸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会议对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进行中期评估。来自世贸组织146个成员的近5000名代表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出席了会议。当天来自世界各地的约2500名非政府组织成员及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