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法制史二十世纪的研究状况分五个时期进行了综述 ,考察了研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沿革 ,对这一时期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各种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进行了析述 ,并对关涉中国法制史的重要考古成果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2.
王立民 《中外法学》2013,(5):1065-1083
研究中国地方法制史有其特有的意义,即有利于丰富中国法制史的内涵、发展地方法文化以及为今天的地方法治建设提供借鉴等。前世的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分为以行政区划、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来划定的一些成果,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中国地方的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史等。取得这些成果的原因有多个,主要是研究队伍开始壮大、研究资料开始增多、研究环境开始宽松等。今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研究人员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研究地域分布不均,研究成果疏密不匀;研究资料没有充分发掘,还有资料未被充分利用;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等。为了推进中国地方法制史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重视研究队伍的扩大和整合、研究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殷周法制史研究学界,关于字形、字义的研究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其丰富的研究成果也备受关注.可以指出的是,目前在日本,该学术研究领域正处在立足于历来关于字形·字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新的研究层次迈进的过程中开拓.  相似文献   

4.
根据哈尔滨市档案馆藏档案和其他原始资料,可以看到哈尔滨解放区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工商业保护与管理条例和劳动条例等都有了一定规模。这些法律法规体现出浓重的苏联法的影响,但也带有更多的中国特色。这与当时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广大干部的苏维埃情结、俄侨人口众多、紧迫的战争环境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上的渐趋成熟等多种历史条件有关。哈尔滨解放区的法制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由农村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转为城市法制建设的起点,是连接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和其他解放区人民政权并进而影响新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法制史:21世纪一个亟待开拓的中法史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已成立 50余年,可是对新中国法制史的研究非常不够。究其原因有许多方面,但归结起来可分为主、客观两大方面。研究新中国法制史应注意处理好通史与部门法史、中央法制史和地方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学界与其他学术界等的关系。还有,研究新中国法制史,要改变传统的研究方法,引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稳定政权的第一个国际化大城市,外侨人口众多,犯罪率高,法律纠纷量大。从1946年—1949年,哈尔滨解放区法院受理外侨刑民事案件分别为447件和813件,占其所受理的刑民事案件总数的8.3%和14.7%。法院在涉侨审判中以民国法律、解放区的革命政策法令、苏联法以及外侨的善良风俗作为审判依据,有效地解决了纠纷,维护了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法制建设经历了从农村根据地到城市解放区,进而发展到新中国的历程,其中的司法建设也随之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并推进到全中国的重大转折.哈尔滨解放区将根据地时期的“便民”司法传统与城市司法实践相结合,注意满足城市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在法律术语、法庭形式、司法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哈尔滨解放区规范化、国际化的城市司法特色,实现了中国革命法制中司法建设“从农村到城市”的重要转折,为新中国的司法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制史研究对象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文明史上,中国法制史是其中悠久而丰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对法制及法制史的研究。中国法制史是高等法律院系为培养高  相似文献   

9.
比较法制史: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法制史”无论是作为一种学科分类 ,还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长久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早期的法制史学者不仅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与科研中运用比较法制史的方法 ,还在《比较法制史》的教材编写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新中国的法制史学科发展历程中 ,学者们也很重视比较法制史。 2 1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应着眼于全球化 ,及时转换研究视角 ,尽快构建比较法制史的理论体系 ,发挥其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与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以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认为,当前学术界对于我国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影响了我们对于中国封建法制历史渊源的深入认识。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①在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中,比之经济、政治、思想、哲学等领域,唯对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研究显得不足;②在已有的战国时期法制史的研究成果中,史料的运用过于狭窄,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和进一步发掘战国时期的法律史料;③在战国法制史的研究和教学中,应注意准确使用秦简中的法律史料,避免混淆不同的历史时期而使人产生模糊认识或错觉。  相似文献   

11.
提起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人们不会不想起中国的中央法制史,它通常被称为“中国法制史”。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地方法制史。这是一块未被重视的“处女地”。毫无疑问,中央法制史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央法制史完全有必要。这是认识和掌握中国法制史不可或...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18,(5):154-160
目前法律史学界对地方法制史感兴趣的学者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对多元复杂生活的体悟,对具体真实问题观察思考的法学学术发展之需要,以及对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习惯差异之国情的认识以及大量地方档案等史料的发现。对地方法制史的研究需要通过对地方司法问题的研究得以呈现,这有利于揭示真实的中国,也有利于史学研究重焕生机。地方法制史研究尤其需要重视方法论问题,比如研究地点、研究时间段、研究史料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历史上的法制的得失进行价值评价是中国法制史研究中所必须认真对待并精准回答的问题。为了建立正确的法制史评价系统,既要明确自身的价值评价标准,又要切忌脱离历史在真空中进行评价。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价值标准的迷惘,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类学的困境。如何处理研究主体与对象的价值意义错位,是突破西方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制史在美国大学法学院是一门选修课。由于中国法制的历史悠久,特点突出,沿革清晰,因此研究生中专攻中国法制史者颇不乏人。有些教授,如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爱德华(R.Randle Edwards),讲授中国法制史多年,以擅长运用史料而享有声誉。在研究方面,美国侧重于清代法制史,已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考察团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于十九八一年六月一日至十五日赴日,主要对日本的法制史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和比较广泛地与日本学者接触,使我们对日本的法制史研究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法制史,作为现代法学的一门专业,在日本是随着现代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一九九八年一年里我国法学界在法制史研究方面的情况,重点介绍了该年度出版的几种法制史著作。  相似文献   

17.
引言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各个历史时期及各种法律制度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律学基础学科。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水平;有助于增加各部门法的历史知识,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助于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法学文化遗产;有助于肃清封建主义遗毒,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中国法制史的指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1979-2007年29年间《法学研究》上所发表的有关中国法制史论文的分析和研究,考察了这一时期这些论文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这一时期我国法制史研究的特点,并对今后的研究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法律和各类法律制度,涉及法律思想和法学的各个领域,同时又与史学相贯通。要科学地认识和阐述中国法制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实事求是是治学的基本原则,也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方法。把实事求是原则运用于法制史研究,就是要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客观地再现中国法制史的本来面目,探讨它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苛求古人,忽视古代法制在推进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认为中国传统法制漆黑一团,都是落后的、反科学和反民主的东西,不值得研究。另一种是抬高古人,无视古…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法制史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法制史是一门兼跨历史学和法学两个领域的学科。在历史学中,它是一门研究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专史。我们知道,法制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并且同其他上层建筑交互影响,因此法制史是整个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