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欧盟在持续强化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的同时,正在加速建立"欧日经济伙伴关系"架构。借助"复合双层博弈"的视角分析"欧日经济伙伴关系"的利益格局,可以发现:在欧日双边层面,欧盟对日本核心利益诉求的照顾与满足,要多于日本对欧盟核心利益诉求的照顾与满足;在欧盟内部,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工商界的不同行业、处于意识形态谱系不同位置的政党对这一架构的诉求存在对立;总体而言,欧盟推进对日经济合作的心态显得较为急切。欧盟加速建立这一架构的战略动因,是要解决在双边、地区间和全球层面的三重决策困境。欧盟对这一架构的推进程度,受到日本自身经济条件和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同盟体系的双重限制。这一架构的建立,将导致欧盟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展开博弈时的决策意向与总体态度出现愈加明显的差异,从而对中欧关系产生结构性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12,(13):16-16
01中国与世贸组织针锋相对美《彭博商业周刊》6月7日5月8日,中国宣布对从欧盟和日本进口的不锈钢无缝钢管征收额外关税,不到两个月前,欧盟、日本联同美国针对中国稀土出口限额政策提出磋商申请,中国此举是还以颜色。同时在5月22日,也就是欧盟、日本和美国对稀土出口限额提出正式抗议后的9天后,  相似文献   

3.
日本媒体不久前报道,日本和美国已经基本就应对台湾海峡事态联合行动计划达成一致,双方同意今年2月美军和日本自卫队就此进行具体讨论,此举引起了国际舆论的严重关注。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美之间任何涉及台湾的言行都应该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和相关承诺。对这些在中美、中日关系都在不断改善、发展形势下的反潮流动作,我们不得不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显著发展是近年来世界事务中最重要但却最不受重视的事态发展之一。不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分别加强了与中国的关系,而且欧盟本身也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交往。欧盟率先制订并实施了一套有着广泛理论基础的战略,以加强它和中国在一系列领域里的关系与合作。欧洲与中国关系的广度和深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关系对于全球的重要意义使它成为世界事务中一个正在出现的轴心。虽然这一点在亚洲和欧洲广受重视,但美国却迟迟未能认识到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及其在日趋形成的全球新秩序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1月11日,日本媒体披露,日本政府正着手研究修改《周边事态法案》,计划将“台湾有事”纳入“日本有事”范围,未来只要包括台湾海峡在内的“周边事态”有事,美军即可使用日本机场港口。此前,日本与美国还举行了夺取岛屿的联合军事演习。以日美同盟为依托,日本继续向国际社会鼓吹“中国威胁”,其防卫厅长官访问英国时鼓动其继续在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持审慎态度。种种迹象显示,日美联手干扰台海问题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对日美同盟,中国应该怎么看?本刊特约何家栋先生撰写此文。  相似文献   

6.
世界面临着第三次全球重大力量转变,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新型大国群体成为国际中心舞台上的六大力量,前三者与后三者分属两大群体,它们分别呈现下挫与上扬的走势。这一全球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必然催生转型多极格局,其转型意义主要表现在格局主导权的变异,中美的权重超过其他力量,涉及议题转向全球问题,同质性与异质性结合,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转型多极格局的根本意义在于变革。中国成为这种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大国关系出现哪些新变化?这是国际关系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常务理事郭欣根教授主编的《走进伙伴时代———新世纪大国关系》一书,目前由西安出版社出版。该书由绪论和1 5章构成,2 6万字,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格局,大国关系调整的进程和特点,大国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指出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六大政治实体之间关系彼此经历曲折,逐渐达成“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四个特点:不是军事结盟,不是对抗关系,不针对第三国,不纠缠历史恩怨,而是谋求全面合作,面向未来,追求长远利益,与热战、冷…  相似文献   

8.
宋芳 《国际展望》2021,(3):76-95,155,156
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要求欧盟国家与其联手遏制中国,抵制中国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欧盟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为欧洲诸国提供安全保障的传统盟友美国,另一边是给欧洲带来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中国。大多数欧洲国家和欧盟实际上在实施一种“蛋糕主义”的平衡策略,即在中美之间“不选边站队”,保持一种矛盾和摇摆的立场,同时它们也希望能够避免因得罪任何一方而遭受重大利益损失。欧盟国家非常清楚这种策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只有进一步加强战略自主,从根本上提升欧盟的防务能力和外交自主权,才能拯救欧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欧洲。中国需要认识到欧盟目前的骑墙状态无法长期持续,因为美国如果加大对欧盟的施压力度或者对欧盟作出更有利的安全承诺,欧盟国家大概率会回归美国的怀抱,进而联手应对中国。对中国来说,应该鼓励欧盟“不选边站队”,因为总体上让欧盟偏向中国是不现实的,欧盟能够保持中立对中国来说在理论上是一种次优选择,在现实中也可能是最优选择。今后的中美欧三边关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欧盟的战略空间可能会缩小,需要在中、美两强之间艰难地维持平衡。  相似文献   

9.
2018年7月,日本和欧盟领导人签署了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不仅涉及削减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更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当前,全球贸易体系仍处于重构期,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内的传统发达国家仍致力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没有改变这一趋势。在新一轮全球贸易体系重构背景下,中国需抓住机遇,以自主开放为契机,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10.
2018年7月,日本和欧盟领导人签署了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不仅涉及削减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更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当前,全球贸易体系仍处于重构期,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内的传统发达国家仍致力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没有改变这一趋势。在新一轮全球贸易体系重构背景下,中国需抓住机遇,以自主开放为契机,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11.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背景欧盟正在考虑取消1989年对华武器禁运令,从而引起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美国-欧盟-中国战略动态、大西洋两岸的分歧、中国作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和地区大国的崛起、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以及东亚未来的安全和稳定。我的讲话分三部分。在第一部分,我要谈谈欧盟-中国关系5到10年来大大改善的战略动态,从而提供必要的背景。在第二部分,我  相似文献   

12.
析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欧盟和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欧关系的现实及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欧盟与欧洲一体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是解析美欧关系的重要一步。本文首先从美国多届政府的对欧政策中指出美国支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基本态度 ;其次解析伊拉克战争前后出现的美欧之争 ;最后揭示欧盟和欧洲一体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欧盟和欧洲一体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05,(11)
日本:斡旋巴以为哪般?与中国领导人贾庆林、吴仪近日分别访问拉美、日本这些“常规动作”不同的是,巴以首脑5-6月先后访日的罕见举动,背后有美国支持日本“争常”以及日本努力确保石油安全这两大因素。当前,巴以问题和平曙光重现,加上“巴勒斯坦不信任美国,以色列不信任联合国和欧盟”局面的形成,这就给日本的斡旋创造了难得的契机。事实上,俄罗斯也同样希望参与凋停巴以冲突,但美国不支持,以色列也不同意,这个机会才轮到日本。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之年,但整个世界乱象纷呈,极不太平。纵观全年国际形势走势,有几大事态影响深远,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变化的全球地缘政治秩序中,美国、中国和欧盟之间的互动将会确定今后多年国际体系的特点。这三个力量在全球所拥有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规范和政治影响日益增大。与美国的军事优势和无与伦比的力量、欧盟日益增长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以及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一道,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是定义新的全球秩序的四大趋势之一。在这个新秩序中,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舞台上的一个日益负责的角色,并且参与解决国际议事日程上越来越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气候问题上态度消极,这对美国国内气候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外交是内政的延续。美国国内权力格局的变更势必对美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以及中美气候外交产生影响。气候外交在中美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将显著下降,积极推动双边气候合作的大氛围已今非昔比。与之相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与行动稳健积极,推动中美两国气候外交向前发展的动力仍在。因此,中美气候外交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7.
台日关系特点与日本角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与存在着一股国际阻力分不开,其中美国固然是解决台湾问题中最主要的外部阻力,但日本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历史上日本曾占据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统治期间推行“皇民化运动”。战后日本又以美国在东亚的核心同盟者的角色继续起着作用,1997年9月日本与美国签署了防卫新指针,更赋予日本通过后勤支援等方式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职能。日美防卫体制的这种变化,从而为日本以军事手段卷入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选择。可以预见,未来日本角色将较现在更活跃,更值得关注。台日关系和日本在台湾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为实现谋求世界霸权的战略目的,公开提出要把美国的战略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并为此作了大规模的舆论造势和一系列相应的战略部署.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在亚太地区拥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这一战略态势将不可避免地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产生重大的、意义深远的影响,值得人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00,(3)
在新的千年里,世界将会怎样? 有分析家认为,从宏观角度看,2000年世界仍将向多极化过渡,并呈现如下特点: 一超多强:这是就综合国力而言的。目前,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综合国力因素比较中,居突出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接下来,日本、俄罗斯、欧盟和中国系强国或强国集团,其中,日本是经济巨人,政治侏儒;俄罗斯是军事大国,但国力日衰;欧盟正在加速政治、经济、外交和防务联合,但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实体;中国的发展前景看好,但其综合国力与美国相比,差距甚大。有鉴于此,上述一超多强的世界战略格局尚不会改变。 政治多极化:这是就有关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而言的。目前,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在美国"重返亚太"、南海海洋权益争端日趋激烈、日本国内政治愈益保守的背景下,日本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和介入力度,并试图借南海问题遏制中国崛起,以扩大自身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举措将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和挑战。与众所周知,南海争端本是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问题,日本无关。但是,日本出于种种考虑,虽然没有对南海主权提出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