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熟人社会的特质表现为以职业和经济优势为标准建立的新身份社会,新身份社会打破了传统旧身份社会的完全以血缘或者单位为纽带的旧社会共同体结构形式,逐渐形成以社区为纽带的新型社会关系.推广社区建设有别于西方公民社会的建构路径,它以社区公约为小宪法形式,以社区自治等软控制手段,推进新熟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由于熟人社会网络的存在,从而使移民的成本与风险降低,甚至是身无分文的人也有远赴重洋谋生的可能。在旅居地由熟人形成的人际网络,也为新到移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特别是商业拓展过程,熟人网络关系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由熟人社会关系形成的保障机制,让移民海外成为近代梅州地区人们普遍选择的谋生方式,也是侨乡社会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3.
出国借贷是侨乡民间借贷的一种类型,是侨乡人为筹集出国资金而向亲友或熟人借贷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因侨乡的海外移民而兴,也助推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和高额的出国费用、民间借贷的优势以及来自海外的移民汇款是侨乡民间出国借贷兴起的原因。在侨乡民间的出国借贷过程中,它以乡土社会的熟人关系为运作基础,受乡土社会传统道德力量的制约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转型。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反映这种社会关系转型轨迹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出现了实质性的分化:乡村利益格局日益趋向多元化,教育及文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意识从"身份取向"向"权利取向"转变,并自发形成了以自主治理为特征的乡村社会团体。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未来我国新型乡村治理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韩作珍 《理论月刊》2012,(10):146-149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礼治社会,重人伦、讲人情,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模式,从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维持社会秩序的不是法律,而是伦理道德及风俗习惯。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以血缘为基础,依靠传统经验,选择生活方案,满足各自的欲望,并依靠长老统治,服膺传统规则,遵守礼治秩序,从而形成独特的乡土社会伦理特色。  相似文献   

6.
武汉远郊农村的老人组成劳工队进入现代农业的用工体系之中,在市场化的劳务环境下,劳工队作为乡土熟人社会的半劳力合作组织具有雇佣关系的自主性、职业化、精英队长、低度分工、一定规模化和组织化的特征;劳工队的运行机制在于成功对接了市场机会、保证了劳动效率和劳动安全、协调了分工请假并稳定了劳工竞争秩序。在此过程中,劳动队充分地运用了乡土熟人社会关系及其规则,社会关系作为工具促进了老人劳动力的市场化,展现了既定资源禀赋条件下,以老人为主体的劳工队在现代农业劳务市场中谋求生存的市场理性。  相似文献   

7.
潜规则下的熟人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中,为官应不应酬直接关系到其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吃请历来是中国官场上的公关秘笈与通行证,再硬再铁的制度也会在觥筹交错中被酒精泡软,再严格再完善的规则也可能被无孔不入的人情关系扭曲腐蚀。2006年3月14日,又有121名民营企业老板拿着结业证走出中共中央党校的大门。这已是该校对外培训中心主办的第65“期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培训班”。数据显示,仅针对民企老板的短期培训已办60多期,有近万名学员。除了学习课程之外“,结交朋友”被许多学员视为收获之一。新疆某水泥制品厂厂长说,北京之行让他结识了一帮朋友“,以后到外地办事就有熟人了”。因此,关于熟人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在市场和官场中奔波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人们,无论怎样紧张疲惫,一旦回到亲朋好友之间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熟悉关系中,便会感到轻松与安全,因为在这里人们能够以朴素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原初本性。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要求。那么,如何通过扎扎实实的政治文明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的转变、从熟人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熟人社会存在的根源、内涵、演变、流行、影响、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让大家从中受到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生态环境的描述是民族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其不应仅仅为文化事项的呈现提供一个“背景”,也不应局限于社会结构分析的工具。景观人类学的研究,为我们思考社会关系与物质空间的共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因这种关系的差异性所体现出来的空间秩序,则形塑了“景观格局”,为我们重新想象乡村社会文化空间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而芒景布朗族村不同层级的景观,为我们的“想象”提供了实在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辜晓丹 《人民论坛》2010,(5):202-203
农村偏远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国家政治和法律的"边缘区域",农民主要依靠熟人伦理调控社会关系,法律意识以"淡薄"为基本特征。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熟人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中,为官应不应酬直接关系到其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吃请历来是中国官场上的公关秘笈与通行证,再硬再铁的制度也会在觥筹交错中被酒精泡软,再严格再完善的规则也可能被无孔不入的人情关系扭曲腐蚀。2006年3月14日,又有121名民营企业老板拿着结业证走出中共中央党校的大门。这已是该校对外培训中心主办的第65"期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培训班"。数据显示,仅针对民企老板的短期培训已办60多期,有近万名学员。除了学习课程之外",结交朋友"被许多学员视为收获之一。新疆某水泥制品厂厂长说,北京之行让他结识了一帮朋友",以后到外地办事就有熟人了"。因此,关于熟人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在市场和官场中奔波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人们,无论怎样紧张疲惫,一旦回到亲朋好友之间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熟悉关系中,便会感到轻松与安全,因为在这里人们能够以朴素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原初本性。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要求。那么,如何通过扎扎实实的政治文明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的转变、从熟人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熟人社会存在的根源、内涵、演变、流行、影响、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让大家从中受到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中,为官应不应酬直接关系到其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吃请历来是中国官场上的公关秘笈与通行证,再硬再铁的制度也会在觥筹交错中被酒精泡软,再严格再完善的规则也可能被无孔不入的人情关系扭曲腐蚀。2006年3月14日,又有121名民营企业老板拿着结业证走出中共中央党校的大门。这已是该校对外培训中心主办的第65"期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培训班"。数据显示,仅针对民企老板的短期培训已办60多期,有近万名学员。除了学习课程之外",结交朋友"被许多学员视为收获之一。新疆某水泥制品厂厂长说,北京之行让他结识了一帮朋友",以后到外地办事就有熟人了"。因此,关于熟人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在市场和官场中奔波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人们,无论怎样紧张疲惫,一旦回到亲朋好友之间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熟悉关系中,便会感到轻松与安全,因为在这里人们能够以朴素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原初本性。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要求。那么,如何通过扎扎实实的政治文明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的转变、从熟人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熟人社会存在的根源、内涵、演变、流行、影响、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让大家从中受到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碳伦理的重建是伴随着高碳与低碳的流动关系开始的,以碳流动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关系将社会关系裹挟其中,传统社会伦理基础已经被碳流动形成的关系所动摇,高碳社会依赖倡导的发展伦理遭受质疑.低碳发展的可能悖论与新的发展伦理思考--一场结构性的反思伦理将在碳流动的关系中重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资本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祥 《岭南学刊》2006,24(4):82-86
我国社会具有重视人际关系的传统,人际关系网络及其规范是社会资本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基本内容。目前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我国社会关系的特征;二是社会关系网络与海外华人企业发展;三是社会网络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发展。诚然,学者们将我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作为“资本,”来分析社会关系网络与经济利益的关系过于单一。这一单一视角的研究在应用社会资本概念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传统乡村具有悠久的互助文化资源,通过亲缘、地缘关系得以传承。市场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口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格局,对一些地区的传统互惠互助关系带来冲击。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与电商平台的崛起叠加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口频繁流动等诸多因素,逐渐形成了基于“人情——市场”“熟人——生人”两条基本逻辑的乡村多元社会关系网络:一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修复和重构的亲缘关系网络;二是基于熟人和市场经济形成的业缘关系网络,既有人情往来又有利益共享的互助关系网络;三是基于强关系转化的交往型互助关系网络;四是基于弱关系拓展形成互助关系网络。“优序求助”策略是村民基于多元互助关系网络的理性选择,是面对人情社会与市场经济展现出的世俗理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乡村互助关系修复与重构,对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承乡村互助文化资源、重新理解现代乡村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幸福的研究呈多元化取向,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关系幸福的新范式并进行了研究。幸福社会学重点关注的是幸福的实然状态,即实现的可能性。立足于社会关系的幸福实现有着以下拐点:由纯利己性幸福转向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幸福;由纯物质性幸福转向追求精神的幸福;由消极幸福比较转向积极幸福比较;由强调个人德性幸福转向建立社会德性幸福。新世纪中国社会进入了调整幸福社会关系的时代,由此幸福的经济建设转向幸福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中,为官应不应酬直接关系到其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吃请历来是中国官场上的公关秘笈与通行证,再硬再铁的制度也会在觥筹交错中被酒精泡软,再严格再完善的规则也可能被无孔不入的人情关系扭曲腐蚀。2006年3月14日,又有121名民营企业老板拿着结业证走出中共中央党校的大门。这已是该校对外培训中心主办的第65"期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培训班"。数据显示,仅针对民企老板的短期培训已办60多期,有近万名学员。除了学习课程之外",结交朋友"被许多学员视为收获之一。新疆某水泥制品厂厂长说,北京之行让他结识了一帮朋友",以后到外地办事就有熟人了"。因此,关于熟人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在市场和官场中奔波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人们,无论怎样紧张疲惫,一旦回到亲朋好友之间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熟悉关系中,便会感到轻松与安全,因为在这里人们能够以朴素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原初本性。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要求。那么,如何通过扎扎实实的政治文明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的转变、从熟人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熟人社会存在的根源、内涵、演变、流行、影响、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让大家从中受到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熟人社会阻碍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中,为官应不应酬直接关系到其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吃请历来是中国官场上的公关秘笈与通行证,再硬再铁的制度也会在觥筹交错中被酒精泡软,再严格再完善的规则也可能被无孔不入的人情关系扭曲腐蚀。2006年3月14日,又有121名民营企业老板拿着结业证走出中共中央党校的大门。这已是该校对外培训中心主办的第65"期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培训班"。数据显示,仅针对民企老板的短期培训已办60多期,有近万名学员。除了学习课程之外",结交朋友"被许多学员视为收获之一。新疆某水泥制品厂厂长说,北京之行让他结识了一帮朋友",以后到外地办事就有熟人了"。因此,关于熟人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在市场和官场中奔波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人们,无论怎样紧张疲惫,一旦回到亲朋好友之间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熟悉关系中,便会感到轻松与安全,因为在这里人们能够以朴素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原初本性。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要求。那么,如何通过扎扎实实的政治文明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的转变、从熟人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熟人社会存在的根源、内涵、演变、流行、影响、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让大家从中受到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环境法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它所影响的社会群体利益消长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一切社会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关系”“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不同类型利益的矛盾的不同主体都可以以正义、公平或合理等名义来主张自己的利益。“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人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 ,没有预期的目的。”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正是相互矛盾的不同利益推动的结果。环境法象其它部门法一样 ,依据体现立法者意图并包含于法律规范中的利益评价标准来设置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 ,从而赋予不同利益…  相似文献   

19.
人生环境是人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和谐的人生环境包括了四个基本内涵: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梳理关于人生环境的基本观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20.
吴重庆先生提出的“无主体熟人社会”理论,描述了当前青壮年劳动力主体在农村社会的缺失状态,分析了社会关系演变中的病变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新近理论,“无主体熟人社会”在其源起、阐释和特征等方面的概括,仍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