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观察乡村社会发展,可以将乡村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国家与乡村社会隔离情境中乡村社会自在自为的存在状态;国家政权延伸至乡村社会后乡村社会传统被逐步消解;国家管理乡村社会背景下乡村社会走向自觉和自治。当然,现实存在远比这种简化的纵向概括更复杂。熟人社会或者正在蜕变的熟人社会依然是目前中国乡村社会的一般形态,然而市场化和社会化所带来的冲击正浸染着本色的乡土社会。为此,基于"陌生人"社会的现代公共关系的塑造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与保障成为乡村社会建设的主要议题。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云浮市"村民理事会"的个案分析,探索在市场化、社会化的背景下,在国家与社会互动情境中推动乡村社会建设、有效实现公共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辜晓丹 《人民论坛》2010,(5):202-203
农村偏远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国家政治和法律的"边缘区域",农民主要依靠熟人伦理调控社会关系,法律意识以"淡薄"为基本特征。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韩作珍 《理论月刊》2012,(10):146-149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礼治社会,重人伦、讲人情,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模式,从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维持社会秩序的不是法律,而是伦理道德及风俗习惯。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以血缘为基础,依靠传统经验,选择生活方案,满足各自的欲望,并依靠长老统治,服膺传统规则,遵守礼治秩序,从而形成独特的乡土社会伦理特色。  相似文献   

4.
汪洪 《求索》2008,(5):151-15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劳工标准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化给国际劳工标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国际劳工标准作为国际人权法的重要分支,具有国际法的一般特性和特殊性质,它的发展与推广丰富了国际人权法的内涵,为各国以国际劳工标准促进本国劳动立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积极稳妥地推动中国劳动法制改革,以减少我国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并逐步达到国内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协调与接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背景下,"逃回北上广"现象反映了劳工子女"向上-向下-再向上"的社会流动问题,是新生代乡土知识青年以犬儒式乐观主义的方式对文化冲突的积极适应。劳工子女"逃回北上广"的主要原因是都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冲突与结合产生的"新型乡土文化"。作为新生代乡土知识青年,他们经历了新型乡土文化的内部冲突(如新功利主义、新人情文化、信任感降低等),经历了乡土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如实用主义与专业主义的冲突等),经历了中国传统文化内部"安土重迁"与"背井离乡"的冲突,自尊感和自我成就感大为受挫。为了自我实现的目的,他们以犬儒式的乐观主义通过各种方式在经济、文化阶层上实现再次的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6.
“入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立体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在“入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微观层面讲,劳动关系指用人单位中管理者一方与劳动者个人或劳动者组织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看,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企业方的组织和劳动者一方的团体,同时还包括政府。政府在劳动关系领域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法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制定一些相关的规则。劳动关系在国际机构和其他国家还被称为劳资关系、雇佣关系、劳工关系或产业关系等。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劳资关系的传统平衡已经…  相似文献   

7.
安凡所 《求索》2012,(10):176-178
本文以全球代工体系下的企业和外来工行为模式为出发点,构建一个系统模型框架,研究外来工权益受损和保护缺位的内在机理。市场结构方面,资本可转移性和劳动的高流动性决定了双方契约关系的短期性,劳资关系表现"相对弱资本"和"绝对弱劳工"的单方机制;外部治理方面,GDP竞争使地方政府具有偏向资本所有者的激励,而户籍分割使得地方政府缺乏保护外来劳工的责任机制,市场力量和规制弱化导致劳动关系紧张和劳资冲突激化。本文进而分析了外来工权益受损、保护缺位的后果,探索和谐劳动关系与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必有不同的社会关系方式与之匹配。经济作物村庄Y村的实地调研表明,农村经济活动的扩展使既有的熟人社会的关系面临困境,其难以为村民的经济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熟人社会关系的再造并加以利用成为当下的最佳选择,新的关系形式借用了传统熟人关系的外壳,注入了新的内容,并给乡村利益主体以支持,由此带来熟人社会关系的变革。经济活动脱嵌于传统农业社会,而又嵌入新的社会关系中,这一过程展现了经济变迁与社会变迁互动的微观历程。  相似文献   

9.
吴重庆先生提出的“无主体熟人社会”理论,描述了当前青壮年劳动力主体在农村社会的缺失状态,分析了社会关系演变中的病变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新近理论,“无主体熟人社会”在其源起、阐释和特征等方面的概括,仍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扶贫车间女工的就近就地就业使她们拥有了兼顾雇佣生产劳动和家庭再生产劳动的机会,但两种劳动间仍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特征。对陕西林县女工以及两家扶贫车间的调查显示,乡村女工普遍选择以“家庭本位”逻辑来应对双重劳动中的时间挤压问题,并由此具有高劳动弹性诉求。然而,并非所有扶贫车间都能够有效回应这一诉求。对一部分嵌入在全球化产业链中的扶贫车间而言,高劳动弹性更多是国家政策、企业责任与熟人乡土三重保护以及女工家本位逻辑倒逼的结果。弹性劳动管理也因此产生了一种“跷跷板效应”,使扶贫车间在作为政策载体的就业保护与作为市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间顾此失彼。未来,如何通过再生产支持体系的结构优化来缓和乡村女工双重劳动的时间冲突,已成为破解弹性劳动管理的“跷跷板”难题和强化扶贫车间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对我国劳动立法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必将引起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国际劳工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工会组织作为集体劳动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及劳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处理劳动关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霞  曾长秋 《求索》2013,(5):113-115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高兹。在1973年著的《劳动分工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问题进行了思考。高兹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延续了马克思对分工的社会历史意义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批判也是建立在马克思对分工与异化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高兹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一切异化现象归结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直接递进了马克思关于分工促进私有制的产生进而导致异化劳动“因果关系”。今天,我们具备了新式分工政治制度的前提条件,仍没有走出旧式分工的“阴霾”。  相似文献   

13.
保障劳动者权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入世以来,由于劳动关系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任务将会更加突出。劳动者权益的实现和保障,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拟对于劳动者权利的性质、内容和实现途径,做一简要的论述。一、劳动者权利的性质劳动者权益的提出并被法律制度所认可,是以工人阶级争取自己的权益为目的的工人运动为社会基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劳工运动影响的扩大和社会主义的诞生,以保障劳工权…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若想顺利实现,就必须将其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通过法律实现对劳动关系的合理规范与调整。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同时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有效手段,必然会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并对各类社会关系的调整与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到劳动关系领域,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彰显了"市场主导"理念的重要价值,并提示着政策制定者要通过制定与实施规模大、影响面广的宏观规则,以强化劳资双方在市场中的规则意识,纠正事事依赖政府的观念,及时开展对我国劳动关系政策的完善或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好"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有限干预"之间的平衡,尤其是要在"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雇佣制度改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伦理"以及"三方机制"等方面,实现劳动关系政策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有效作为。  相似文献   

16.
《人大建设》2010,(5):55-55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刊发汪丁丁的文章认为,“劳动-资本”轴心关系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正以格外强烈的方式呈现为社会关系的轴心。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而应当论证“劳动-资本”关系何以对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实现了分工理论史上的一系列的伟大变革:其一,马克思从生产劳动出发现实地考察了社会分工的起源;其二,马克思着重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分工的属性;其三,马克思辩证地看待社会分工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和契约化,在市场法则的作用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这种经济利益上的分化决定了劳动争议的发生在所难免。可以说,劳动争议案件已成为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案件类型。  相似文献   

19.
6月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95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发言,着重阐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动保障领域面临的挑战,呼吁国际劳工组织中政府、工人和雇主三方成员开展对话与合作,改变劳动世界中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朱方长  李红琼 《求索》2005,(12):55-57
乡土文化传统作为一种多维的、复杂的文化体系,具有对农村经济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功能。其经济功能的发挥表现出特有的空间特征、产业特征、市场特征和生态特征。乡土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外化为乡土文化产品,外显为乡土文化景观,外现为乡土文化经济活动,外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组成部分来实现其显性经济功能;也可以通过内化为农民生产劳动的精神力量,内合为具有经济吸聚力的”气场”,内作为农业技术进入农业生产的文化过滤器,内构为乡土社会组织结构的控制性规范来实现其隐性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