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宋代学者在对前朝各种案例总结的基础上,吸纳了前朝原有的物证技术并加以创新,使原有的物证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都体现在当时大量涌现的法医学文献著作中。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才人"一词内涵丰富,所含不止内官才人,还有才子才人与后宫才人.唐代才人的这三重涵义,是对前朝制度或前人用法的承袭,并略有发展.从实态上看,内官才人虽为皇帝嫔妾,但在封授上是有重才倾向的.才子才人指才俊之士,而其才既含文也有武.后宫才人则是拥有特殊才技的宫女,辇前才人或射生宫女就包含在此类才人中.才人射生不见于唐...  相似文献   

3.
《炀帝开河记》是第一篇以隋炀帝修运河为主题的唐传奇文,但学界鲜有对其文本做具体研究。它颇有古小说风味,具有鲜明的文学特色。对前朝文学经验有借鉴也有发展,其中不少情节成为后世小说和演义的素材来源,在文言小说发展历程中应有其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诗歌欣赏─—怀古诗杨志才吟咏古迹、古事的诗,通常称为“怀古诗”。怀,在这里是追思往昔的意思。诗人在前朝都城、帝王旧墟、名胜古迹之前,登临纵目,由眼前所见景物,追思往昔,畅然发思古之幽情,而将感触写进诗里,便成为“怀古诗”。“怀古诗”大多取古代一地一事...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余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不到总人数的10%.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尤其是在封建时期,中国的绝大部分时代掌握在汉民族手中,并以汉族的发展构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体.但其他少数民族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其雄起的时代,也曾一度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正因如此,导致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少数民族建立起统治地位后前朝(指汉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下同)所谓"忠臣"、"逆子"的评价问题.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史学界又深受司马迁"成者王侯败者寇"思想影响,加之多以汉文化自居,对少数民族在中国封建时代占绝对统治地位之初前朝的"忠臣"、"逆子"在认识上有一定偏差.本文拟就此进行肤浅探讨,并期待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法律法典化体例的发展、特点及其生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具有优久的法制传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法典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制定法始终处于正统地位,其中尤以刑法典突出,并在各种法律渊源中起着支配和指导作用。每一个新建王朝的统治者,在立法之初,都能够认真地考察前朝法制的得失利弊,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结合现实统治,形成了新的立法思想和立法原则,进行必要的法制改革。这一传统的沿袭,在客观上也造就了中国传统法律法典的体系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7.
凡皇位更迭,戮手足、杀旧君的新主不乏其人,即便是唐太宗、明太祖等一代英主也在所难免。然而,历史上也有对“竞争手足”“前朝旧君臣”善待者,西晋武帝司马炎就是一位。当初,晋王司马昭对亲贤、有雅望的次子司马攸甚是疼爱,竟有了将晋王之位传给他的念头,这对嫡长子司马炎来说很是威胁。大臣们坚决反对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最终,司马炎得以顺利继承晋王之位,后又因其超人的政治谋略,迫使魏帝曹奂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做了西晋第一个皇帝,即晋武帝。  相似文献   

8.
职场礼仪也好.官场礼仪也罢.实际上教的就是怎么样与人打交道,怎么样用恰当的方式表示出对人的尊重。尊重是什么?是礼仪的核心原则、基本理念。人与人为什么要讲礼仪.就是为了体现相互尊重。我们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获得支持.促进工作开展。一个人若是没有了文明,没有了修养,那么他就不会受人尊敬,也会失去友谊,失去信任。每个人都愿与有修养,有内涵的人相处,共事。学礼仪可以使我们知尊卑、  相似文献   

9.
人说:“人情闼尽秋云厚,世事经多蜀道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迭即文章。”说的都是做人的智慧。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的人和事多了,对于一些所谓的人间冷暖,看得称不上透彻。大抵也还算看得明白。比如,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问题,所见所得多了。对两千多年前孟子的那句“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话。也就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陈克东 《人事天地》2010,(31):63-63
一个人从小到大受到父母以及亲属的哺育恩爱,是说也说不完的。 一个人从小到大受到老师以及长者的教育恩惠,是说也说不完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无“人”、校园无“人”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校园无“人”是因为校园人已被异化为“物”,因而教育也异化为物化教育。物化教育的根本缺陷在于对人之价值和意义的忽视,而缺乏人文关照的校园文化是不能担当起其应有之历史重任的。21世纪,关注人,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将成为教育的主题,而倡导“人”文化也必将成为21世纪校园文化建设之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人的关键性已突显出来,同时也彰显出培养人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培养人的践行者,教师的责任及其实现也变得格外重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师责任的内涵,体现了教师责任的与时俱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研究能力的发展使教师责任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饰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不诿过,在真理面前勇于否定自己的谬论、谬误,改正自身的缺点、错误,这是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心境。  相似文献   

14.
1.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现代化、市场化进程中需要深人探讨的最根本问题,因为其他问题和危机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道德问题。道德在其现实性上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贫富分化、社会不安定等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是道德问题,而且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也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发生和解决的,因而也是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日本人能从废墟中迅速建起一个经济强国,除了外部因素,应该说,也与日本人身上的某些优秀品质有关。这些品质同样值得中国人学习。  相似文献   

16.
崇尚自然 建设好生态文明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这段论述充分说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俭约”即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价值标准。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开始,伴随着成长,生活工作,一直都受到“俭约”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多数人都具有俭约精神和俭约行为,但也有一些人,丧失俭约精神、缺乏俭约行为。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俭约精神有所淡化,奢华之风渐渐蔓延,有必要大力倡导俭约精神、鼓励俭约行为。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毋(音guan)丘俭谋反"案是<晋书·刑法志>中的著名案例之一,其承栽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在法律制度上它构成了妇女连坐制度变化的重要契机,从秦、汉、到魏,女性作为母亲、妻子及其同产中的女性这三种身份,其范围基本没有变化.而另外一种身份-犯罪者的女儿在出嫁前和出嫁后受株连的情况,在曹魏不同的时期,规定有所不同,从而也与前朝区别开来.除此之外,其中所贯彻的"八议"制度,蓄育的"五服"制度、体现的"恤刑"趋向对我们深入认识魏晋时期的法制度变化和法律儒家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包括类的现代化和个体的现代化。关心人和人的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其终极关怀。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弘扬,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都同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同时,人的现代化又能动地作用于文化建设。因而,必须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人的现代化文化建设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