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辨认目的的实现与侦查人员的促进工作密切相关.侦查人员的促进工作又是以对辨认者心理的分析掌握为基础的.思维、记忆、情绪、动机等方面常存在影响辨认的因素,此外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据此,辨认的促进工作主要有创造有利于辨认的客观条件,帮助辨认人充分地感知辨认客体,使辨认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消除不良作证动机和防止辨认人陷入思维误区等.  相似文献   

2.
刑事辨认是一项重要的侦查方式,刑事辨认有利于发现案件线索、查获犯罪嫌疑人,同时辨认结论在诉讼整个过程中有重要的证据价值。然而综观这次刑事诉讼修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尽管明确了辨认结论的证据资格,但是对辨认制度依然没有做出详尽、统一的规定,有关辨认规则的规定粗糙、模糊,而鉴于刑事辨认极易受到主观心理和周围环境影响这一特点,刑事辨认的实施存在非常大的隐患,成为我国冤案产生的温床。本文试图通过对辨认制度的风险分析、我国辨认制度的缺陷研究,同时汲取西方法治国家有关辨认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进而提出我国辨认制度的完善建议,以期对辨认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尽管辨认在我国侦查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仍然暴露出实施辨认的条件把握不严,辨认前的询问和告知程序被忽略,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数量和身份不合法,混杂辨认对象的数量混乱,且陪衬对象的选择过于随意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辨认在侦查中的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辨认的立法,完善辨认规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辨认操作程序,加强对辩认的监督和完善对辨认结论的审查判断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将"辨认笔录"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然而未对侦查辨认制度的构建作出具体规定,侦查辨认启动、实施及辨认笔录的审查等仅规定在"部门规章"的层次。侦查辨认在公安侦查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亟需得到法律层面的规制。许多学者在借鉴国外侦查辨认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侦查辨认规则的完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侦查辨认制度的发展。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公安侦查辨认启动、实施、公安侦查辨认权利保障三个具体操作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公安侦查辨认的组织、见证、场所、笔录的制作等微观层面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视野下的刑事辨认规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认对侦查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辨认的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刑事辨认过程中要提高辨认的准确率,必须遵循混杂辨认规则、说明规则、禁止暗示规则、分别辨认规则、保密规则、制作笔录规则。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我国的刑事辨认规则应进行如下修正:让不知情的人主持辨认,告知辨认人犯罪嫌疑人有可能在也有可能不在队列中或照片中,按顺序呈现辨认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侦查辨认在立法上和实践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辨认客观性较低乃至缺失。对于立法上的法律规定相互矛盾、辨认原则缺失等问题学界已多有涉及,但对于实践中不当暗示普遍存在、辨认缺乏监督制约等问题却少有探讨,正因为这些实践问题的存在而导致了辨认结果客观性不足进而影响案件裁断。因此有必要从细化程序性规定、建立办案人员辨认回避制度和辨认人心理描述制度、建立辨认程序的权利保障体系和加强辨认方法的理论研究等进路着手,完善我国的侦查辨认程序。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对于侦查辨认未作规定,只在部门规章及司法解释等方面作粗略规定,相应侦查实践中辨认措施也存在诸如适用草率、程序违法、方法不当、笔录制作随意等弊端.有必要在借鉴观察比较法视野下辨认制度之预先询问与告知、说明规则、分别辨认和混杂辨认规则、禁止暗示和诱导规则、辨认保密规则、程序保障规则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辨认从制度与运作层面予以重构、完善.  相似文献   

8.
刑事辨认是发现案件线索、确认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辨认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辨认结论客观性的高低。目前,我国的刑事辨认在司法实践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辨认结论客观性缺失,甚至案件的错审错判。究其原因,在于辨认的成本溢于收益、证据地位缺乏定论以及监督制衡欠缺。为此,应建立辩方权利保障体系、规定办案人员辨认回避制度和辨认人心理描述制度,并加强辨认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完善我国的刑事辨认程序。  相似文献   

9.
刑事辨认是发现案件线索、确认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辨认手段、辨认结论能否发挥作用,取决其客观性之高低。目前我国的刑事辨认在立法上和实践上存在着制度建构粗陋、辨认成本溢于收益、证据地位模糊、权利保障欠缺及监督制约失衡等问题,导致辨认欠客观问题产生。因此,应从增设辨认方法规则、设置证据运用规则、建立辨认权利保障体系及网络化辨认陪衬者数据库等路径着手,推进辨认欠客观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中,辨认是常常为侦查机关提供犯罪线索的侦查措施,它在确定犯罪嫌疑人、固定犯罪证据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却没有明确规定作为侦查措施的辨认制度,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甚至由于辨认错误导致冤案发生。在立法上如何对辨认制度进行完善、构造程序性制约机制,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